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Planning》2015,(6)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等)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思维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拟人化"策略,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考虑到学生缺乏对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分子》教学时采取"拟人化"策略,制作"氧分子自述"的动画课件,并辅之以实验、多媒体等手段,以引发学生兴趣,并逐层深入微观世界,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理,从而完成对"分子"概念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9)
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对绘画有了全新的审美需求。绘画本来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人们以往的审美要求多为形似,现在更关注的是绘画美不美。"像"和"美"之间是有差距的,美需要画家将物体的形、色、虚实、节奏都表现出来,并且对每一部分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也是对抽象美的研究。西方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倾向于表现抽象美,基于此,文章对西方抽象绘画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这种运动的力。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测量通常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处于二力平衡条件下的木块来间接获得,但是这种测量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处于一条直线上,实验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这一点,本文利用力矩、力的简化等知识来简化了实验模型,可以看出实验中的模型一般假设合力作用在一点质心,和广义的二力平衡并不违背,且也符合空间物体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数学实验的实践特征可归纳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方法。这不仅关系到深度学习的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通用技术,更有助于学生数学"三大能力"(抽象力、推理力、模型力)的发展,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层级与缓存,能实现数学思考阶段性目标的定性发展。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的片段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在"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方案中,用重物的重力近似代替小车加速过程中的合外力,引入了系统误差,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通过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弹簧秤,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
<正>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物体,既可以对自身做功,又可以像普通物体一样受到其他物体施加给物体的力。鉴于此种情况命题者经常把人作为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考查。一、人作为普通物体参与做功例1: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设妞妞的质量m=10kg,从离地h1=28.5m高的阳台掉下,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约为本身重力的0.4倍;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所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图形",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儿童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和图形有关的实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机械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几乎所有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前导,重点考查学生对于三维抽象机械类物体的识读以及绘制能力。课程具有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师需要采用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
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需经历"观察物体—初建模型—抽象出几何图形—获取表象—思维、概括"几个阶段。小学数学的几何与图形知识,有着丰富的现实原形,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让其通过感知体验、对比辨析、图形变换和迁移转化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6)
教师在讲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时往往觉得困难,而实验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浙科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为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自然生成"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来实现实验教学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有效整合,让生物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