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硫酸钠氧化法从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富集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钴被富集在锑盐净化钴渣中,净化钴渣浸出后,有价金属Co与Zn、Cd、Ni、Fe、Mn等一起进入溶液.向溶液中加入H202,使Fe2+氧化成Fe3+并水解沉淀除去,然后用Na2S208使Co2+氧化成Co3+,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在4.5~5.0之间,使溶液中的钴、铁、锰发生水解进入渣中.沉钴后液含Co≤5mg/l,沉钴渣经酸洗除杂后,钴的含量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冶铁山矿的硫钴精矿是一种含Co、Ni低,Cu、Fe、S高的复杂矿物。钴精矿经过沸腾焙烧,水浸出后,溶液的主要成分(克/升)为:Co1.582,Ni 0.484,Cu 9.18~15.0,Fe1.0~8.0。根据浸出原液的特点,考虑用脂肪酸全  相似文献   

3.
铝是废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液中的主要杂质之一,除铝是浸出液净化分离的重要步骤。针对传统中和沉淀除铝工艺存在镍、钴损失严重及萃取法除铝成本高等问题,绘制了298 K时Men+-PO43--H2O系(Men+:[Al]T、[Fe(Ⅲ)]T、[Fe(Ⅱ)]T、[Cu]T、[Ni]T、[Co]T、[Mn]T、[Li]T)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磷酸盐沉淀法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硫酸浸出液中净化除铝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合适pH范围可以形成难溶磷酸盐稳定区,pH为1~4.8时磷酸盐沉淀形成由易到难的顺序为Fe3+>Al3+>Cu2+ Fe2+>Co2+>Mn2+ Ni2+>Li+,磷酸盐沉淀法可以将铝与镍、钴、锰金属分开。试验数据表明,加入1.2倍理论量的磷酸钠,控制沉淀pH为4,溶液中铝、镍、钴、锰沉淀率分别为99.86%、1.35%、0.99%、2.09%。磷酸盐沉淀法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硫酸浸出液中除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盐酸浸出得到含金属钴、锰、镍、锂的浸液,比较选择了新型萃取体系Aliquat336+TBP/煤油共萃取钴锰并分离镍锂,提出了浸液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剂种类、修饰剂、萃取剂浓度和相比等因素对钴锰共萃取分离镍和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浸出液中氯离子浓度高于6.5M时,Aliquat336+TBP在煤油稀释剂中能够有效萃取钴锰分离镍锂,其它胺类萃取剂如Alamine 304、Alamine 308和Alamine336萃取效果明显低于Aliquat 336。优化条件下Aliquat 336+TBP体系对Co/Mn、Co/Ni和Co/Li分离系数分别为7、1 061、3 183;Mn/Ni和Mn/Li分离系数分别为156和468,表明钴锰能实现高效共萃,并与镍锂高效分离。TBP在体系中主要作为相修饰剂,但对钴锰的萃取起到了协同萃取的效果。采用Aliquat 336+TBP萃取体系共萃取钴锰,设计了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盐酸浸出液中回收钴镍锰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建春  赵琎  张瑞霖 《冶金分析》2015,35(11):28-33
使用硝酸和高氯酸溶解氧化镍样品,溶液过滤后,采用恒电流电解重量法测定滤液中镍。加入10 mL 500 g/L柠檬酸铵,电解液酸度为pH 10,电解过程中所需的电解电流和电解时间为2 A/2 h。选择Ni 341.486 nm、Co 238.892 nm、Cu 324.752 nm、Zn 206.191 nm、Fe 259.940 nm、Mn 257.610 nm作为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消除基体效应,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沉积在铂阴极上的钴、铜、锌、铁、锰,并测定电解残余液和酸不溶残渣中的镍、锰、铁。镍、铁、锰含量分别为电解在铂阴极的镍、铁、锰,电解液中残余镍、铁、锰,残渣回收浸出液中镍、铁、锰共3个部分测定值的总和。实验方法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2 4~0.020 μg/mL,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按照实验方法测定氧化镍样品中镍、钴、铜、锌、铁和锰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在0.11%~7.5%之间。实验方法用于氧化镍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巴紫在以本地产高杂质含量的锌精矿为主要冶炼原料后,电解液中杂质Ni含量经常波动,一度导致阴极板烧板。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验后,巴紫最终采用新药剂钴渣对贫镉液进行除Ni,不但解决了Ni的富集超标问题,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钴渣中锌金属的含量,提高了金属系统回收率。β萘酚除Co工艺对Co的选择性较强,对其余金属作用不大;新药剂除Co工艺除了除Co外,对于其他重金属杂质均可以一定程度除去,导致钴渣含锌较高,采用新药剂钴渣对贫镉液除Ni可以回收该渣中的部分锌,从而平衡控制整个系统杂质Ni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钴产品生产过程CoCl2净化液和Co(NO3)2净化液中含有大量钴离子,一般采用基体匹配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Cu、Fe、Ni、Cd、Zn、Mn、Ca、Mg、Na、Si、As、S等12种杂质元素。但是此类方法分析时间长、操作繁琐、费用高,而且只能进行单一元素测定。实验提出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钴产品生产过程净化液中以上目标元素,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使用内标法有效地克服了基体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03~0.00026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钴产品生产过程CoCl2净化液和Co(NO3)2净化液两个体系中Cu、Fe、Ni、Cd、Zn、Mn、Ca、Mg、Na、Si、As、S,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2.8%~8.9%,加标回收率为93%~107%。实验方法用于Co光谱分析标准样品中Cu、Fe、Ni、Cd、Zn、Mn、Mg、Si、As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富钴结壳SO2还原浸出液为试验原料,开展了除铁、硫化沉淀、制备硫酸锰、硫酸锰焙烧分解、硫循环利用试验,以实现浸出液分离制备硫酸锰及硫循环应用,并确定较优工艺参数,探究锰分解回收及硫循环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除铁过程:在pH=3.5、时间360 min、通氧气条件下,除铁率达到99%以上;2)硫化沉淀过程:以NaHS为沉淀剂,当S/Co=3时,Ni、Co沉淀率达到98%以上;3)制备硫酸锰过程:在蒸发温度120 ℃,搅拌速度350 r/min,时间3 h时,结晶物主要成分为MnSO4·H2O,Mn含量为27.95%;4)硫循环过程:硫化沉淀后液经蒸发得到的硫酸锰,在无烟煤配比7%、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15~30 min时,硫酸锰分解率最高达到96.72%,分解产物为Mn3O4,焙烧过程产生的气体直接进行富钴结壳浸出,Ni、Co、Cu、Mn浸出率均达到95%以上,浸出效果较好,实现了硫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选择性浸出高含镁硫化镍精矿,考察了加酸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精矿加入150mL浓硫酸、液固比1∶1、常温反应0.5h的条件下,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6.61%、6.67%、6.84%,精矿中MgO含量可以从10.80%降至5.57%,降镁后硫化镍精矿热值低于2 017MJ/t,浸出液加入硫化钠可将浸出液中镍、铜分别降至5.2mg/L、0.6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以废旧的镍钴锰酸锂电池为原料,经过活性物质的分离、浸出、逐步化学沉淀等工序,有效回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有价值金属。采用H_2SO_4和还原剂(NH_4)_2SO_3对镍钴锰酸锂进行浸出试验,在最佳浸出条件下:H_2SO_4 1.0mol/L、(NH_4)_2SO_3 0.34mol/L、固液比25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min,Co、Ni、Mn、Li的浸出效率分别为97.61%、98.40%、97.91%和98.43%。然后采用共沉淀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镍、钴、锰,最后,通过添加饱和的Na_2CO_3回收母液中的Li+。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好几处铁矿中含有少量銅和鈷,经浮选富集后可得到含钴的硫化銅精矿。由我国某处铁矿浮选所得的精矿成份如下(%): Cu 10.49;Co 0.15;Ni 0.06;Zn 0.36;Pb无;As 0.01;Sb无;Cao 0.44;MgO 0.89;SiO_2 3.01:Fe 41.68;Mn 0.04;F 0.11;  相似文献   

12.
巴彦淖尔紫金锌冶炼厂二期改扩建后,中性浸出液采用两段高温除钴三段净化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75~90℃、锌粉添加量0.5~5.5kg/m3、锑盐添加量2~6g/m3,深度除杂效果显著,其中Cu≤0.20mg/L、Cd≤0.3mg/L、Co≤0.2mg/L、Sb≤0.02mg/L,满足48h电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模拟脱除铜镉后的中性浸出液为原料液,在50~90 ℃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温度、时间、Cu2+、Sb3+对锌粉置换除钴的影响,并采用锌片电极在上述溶液中进行了开路电位的测试和阻抗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锌置换除钴离子因其析出过电位较高而受到抑制,加入Cu2+和Sb3+对Co2+的置换都具有催化作用。Cu2+催化速度快,但是除钴效果不稳定;Sb3+催化时除钴速度仍然较慢,但是置换出来的钴能够稳定存在;当使用Cu2+、Sb3+联合催化时,钴的脱除速度更快、脱除效果更加稳定。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Cu2+能催化H+在金属锌上的析出,Sb3+会延缓催化H+在金属锌上的析出。电化学阻抗研究发现,50 ℃时,Sb3+对锌置换除Co2+的阻抗具有轻微的降低作用,而Cu2+对锌置换除Co2+的阻抗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当联合使用Cu2++Sb3+时,锌置换除Co2+的阻抗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巴紫锌业锌冶炼采用的原料特点为铁高、钴高、硫高、锌低,产出的中浸上清液含钴高达50~100 mg/L。为控制成本,巴紫锌业对锑盐、β-萘酚、新型药剂除钴工艺进行了探索实践,得出以下结论:锑盐除钴净化方法溶液Co含量波动频繁,除Co不稳定,锌粉用量大,且现场操作难度大,适合于Co含量较低的硫酸锌净化工艺;萘酚除钴净化法除Co效果较好,系统稳定且现场操作简单,但该方法仅对除Co有效,对其他杂质元素无效,当硫酸锌溶液中Fe、Ni、As、Ge等杂质元素含量较高时,仍需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去除;新型药剂除钴方法除杂广泛,不仅除Co效果较好,同样对硫酸锌溶液中其他杂质元素去除效果也较好,而且现场操作简单,生产连续稳定;三种净化方法中,新药剂除钴净化法锌粉单耗(吨阴极锌)最低,加工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5.
<正> 湿法炼锌过程黄药净化除钴产出的黄原酸钴渣,是我厂回收钴的原料。由于渣中含有大量的Zn、Cd、Cu、Mn、Fe等杂质,特别是大量镉的存在,用一般方法很难将其除净,影响产品钴的质量。为了净化除钴,我们采用N_(235)进行萃镉试验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证明用N_(235)萃取硫酸钴液中的Zn、Cd的分离效果良好,钴损失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化洗涤浸出法对粗制氢氧化镍原料中的镍进行了高效浸出试验研究,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可有效实现主金属镍的浸出,抑制原料中Co、Fe、Mn等杂质金属的浸出,氧化后氢氧化镍纯水洗涤可有效去除粗制氢氧化镍中Na、Mg、Cl离子,浸出液可通过萃取工艺一步分离出高品质硫酸镍溶液,直接用于三元电池材料生产,简化了硫酸镍生产工艺,浸出渣可用于进一步回收钴、锰等有价金属。  相似文献   

17.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铜、钴等有价金属,从冶炼渣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以Cu含量8.26%、Co含量1.52%的富钴铜冶炼渣为原料,采用预浸——氧压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酸矿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分压、液固比对Co、Cu、Fe浸出率/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1.5 h、酸矿比350 kg/t、磨矿细度—0.074 mm占75%、氧分压0.2 MPa,在该条件下,Co、Cu、Fe浸出率分别达到98.38%、95.34%和2.07%。相较于常压浸出,该工艺能有效降低酸耗和浸液中铁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废旧三元正极材料回收过程中工艺流程长、酸碱消耗高、锂直收率低、回收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助剂焙烧常温水浸联合新工艺,选择性提取废旧三元正极粉料中的锂,实现锂与其他金属(镍、钴、锰)的高效分离。新工艺以试剂A(无机酸)、试剂B(无机酸盐)为助剂,通过低温煅烧转化与常温水浸技术,提高废旧三元正极材料中锂的直收率,研究了煅烧温度、助剂与正极材料质量比、浸出液固比等条件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600℃、助剂A添加量为正极材料质量的50%、助剂B添加量为正极材料质量的5%、煅烧时间2h、水浸液固比3mL/g的条件下,Li浸出率达95%以上,浸出液中Li+浓度21g/L以上,其他金属(Ni、Co、Mn)含量均小于1mg/L。  相似文献   

19.
验证了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钴精矿中的Co含量。选择三个不同结果梯度的样品作为该方法的试验样品,样品用盐酸和硝酸溶解,采用电热板进行加热使盐类溶解,亚硝基-R盐作为显色剂与钴离子形成络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根据样品中Co含量的不同,做了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含量为10.38%的钴精矿,样品回收率为85.32%~92.92%;含量为6.00%的钴精矿,样品回收率为85.35%~95.00%;含量为2.00%的钴精矿,样品的回收率为87.10%~94.60%。通过做加标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确定该方法满足测定钴精矿中的Co含量。  相似文献   

20.
钴白合金是铜钴氧化矿经还原熔炼得到的复杂合金产物,主要含有Co, Fe, Cu和Si,其他杂质元素的含量较低。目前,常压酸浸法被广泛地用于处理钴白合金,主要以硫酸和盐酸等强酸为浸出剂,在浸出过程中,在Co和Cu被浸出的同时,大量的Fe也进入到溶液中;该工艺存在有价金属回收率低,酸溶液中除铁困难等问题。鉴于此,进行了钴白合金常压磷酸选择性浸出Co和Cu,同时生产二水合磷酸铁的研究,并研究了磷酸浓度、双氧水添加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Co和Cu选择性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浓度为2.5 mol·L-1,温度为80℃,双氧水添加量为7.5%(体积分数),浸出时间为120 min,液固比(L/S=磷酸溶液(ml)/钴白合金(g))为12∶1的条件下,钴白合金中Co和Cu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6%和99.3%, Fe的浸出率仅为0.7%。Fe主要以二水合磷酸铁的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该工艺实现了Co和Cu的选择性浸出以及Fe的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