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空气流动规律,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计算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并有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成通宝 《暖通空调》1998,28(5):9-12
以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加压送风量的组成为出发点,分析了影响加压送风的气流通路和开门工况等诸多因素,推导出了常用加压送风方式下的送风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楼梯间加压送风防烟系统模拟程序,分析比较了楼梯间连接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三种加压方式,即单独对楼梯间加压;楼梯间加压,合用前室只加压着火层及其上下邻层;楼梯间加压,合用前室每层均加压。结果表明,无论楼梯间连接前室还是连接合用前室,采用单独对楼梯间加压、前室和合用前室均不加压的方式,不仅符合防烟要求,而且更加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合用前室机械防烟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设有机械防烟系统的合用前室,通过改变加压送风量及送风口位置研究合用前室开门工况条件下的防烟情况,分析影响合用前室防烟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加压送风量越大,送风口位置越靠上,防烟效果越好。为机械防烟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寇红晓 《山西建筑》2007,33(17):195-196
对现行防火设计规范中未明确指明的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送风方式,为地下防烟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应用角度,根据现行有关防火规范,探讨前室单独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时的有关问题.根据常开型风口与常闭型风口系统的特点,指出压差法和风速法计算风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加压送风口的适宜设计风速,提出个人观点,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建筑内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依据相关规范,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方法,并对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加压送风系统开关门状态等引起风量差异原因的分析,说明对消防前室加压和10层以下的楼梯间加压系统设置余压控制措施是必要的。提出对目前设计手册中泄压阀选用计算公式的修正。已完成的工程实例参考了香港地区加压系统余压控制的做法。结论是使用压差探测开关+电动旁通阀应用于消防前室加压系统及使用泄压阀应用于10层以下的楼梯间加...  相似文献   

12.
防排烟规范对消防楼梯间、前室及内走道的防排烟有严格的规定。常规的正压送风系统采用电动风量调节阀或直接采用百叶送风。事实上,由于不可控的缝隙渗透和系统的变流量特性等,消防楼梯间及前室进行风量控制或正压控制是不易实现的。本文提出了采用变风量系统来实现正压送风的准确控制,该系统于1996年成功应用于新加坡的一个高层宾馆建筑并正常运作至今。面对现今规范对消防排烟系统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变风量系统的普及,希望本案例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烟控模型是研究防排烟技术的一种重要工具,就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区域烟控模型的算法进行了介绍。该烟控模型分析了包括时间、建筑分隔情况、开口流量系数、围护结构漏风系数、热压风压、风道阻力、开门工况等众多因素对正压送风系统的影响,并以网络数值计算为工具,对正压送风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模型的建立对于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性能化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岩波 《山西建筑》2003,29(9):68-69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结合对高规的理解 ,提出了在设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应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防排烟系统设施是高层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防排烟系统共有三种类型: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本文主要列举了高层建筑的3种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的若干常见问题,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章昊 《安徽建筑》2006,13(4):22-23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设计实践,对一些建筑设计中常遇到的消防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理解,叙述了地下室垂直部分疏散通道的独立性、防排烟楼梯间的设置原则以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体会。同时对一些存在争议、规范规定不明确的地方,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纵向机械补风量,可有效保障重点排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基于有效排烟和人员疏散安全两大原则,将烟气蔓延长度、最小清晰高度处能见度以及排烟效率作为判定合理纵向机械补风量的关键性判据。采用FDS6.2对1%、3%和6%坡度隧道下不同排烟量和补风量组合下的80组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隧道坡度为1%、3%和6%时,机械补风量分别占排烟量的50%~70%、70%~100%及90%~120%;坡度小于1%时,坡度隧道与水平隧道的合理补风量和排烟量间比例关系基本一致,当坡度大于1%时,两者合理比例关系随坡度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与水平隧道时相比其坡度修正系数KQ可取0.8+0.2λ。  相似文献   

19.
在火源两侧设置两道空气幕能有效阻隔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为了探明低射流风速下空气幕在点式集中排烟隧道内对火灾特征参数的影响,通过FDS研究了不同排烟量、射流速度和射流角度下隧道内烟气蔓延、温度分布和排烟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HRR为30 MW时,射流速度至少应不小于2.5 m/s才能保证空气幕的隔烟作用;当射流速度在2.5 m/s以下时,射流角度越大空气幕的隔烟效果越差,这明显不同于射流速度较大的情形;空气幕能很容易地将空气幕外的温度控制在40 ℃以下,射流角度对逃生区域的温度分布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火羽流的分布;相同射流角度下排烟量越大排烟效率先升高后减小,而相同排烟量下随着射流角度的增大排烟效率逐渐减小;对于30 MW的火灾规模,推荐的控烟方案为:射流速度为2.5 m/s,排烟量为120 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