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抗体功能化纳米氧化铜信号示踪的比色免疫分析检测黄曲霉毒素B_1。本方法的建立是基于羧基化磁珠表面共价结合抗体与黄曲霉毒素B_1高效结合后,再与静电吸附在纳米氧化铜表面的抗体特异性识别,定量结合的氧化铜标记物可经酸溶解释放出高浓度的铜离子,加入腙类铜离子显色剂即可生成红色络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该红色溶液的吸光度,或直接通过目视比色法即可方便地实现免疫分析信号转导从而实现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结果表明,在培育时间为15 min及加入显色剂浓度为10μmol/L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并在0.01~1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下限是0.035 ng/mL。此外,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分析大米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其结果与GB 5009.22中的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牛奶及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了牛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试样经过离心、脱脂、过滤后滤液经过键合有黄曲霉毒素M1特殊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M1具有专一的识别能力,黄曲霉毒素M1键合在分离柱中的抗体上,用甲醇与水之比为10:90的混合液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以甲醇与水之比为80:20的混合液通过分离柱洗脱;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测定灵敏度,衍生化后的洗脱液于荧光光度计中测定黄曲霉毒素M1,检测低限为0.1μg/kg;在0.1-1.0μg/kg范围内,回收率为89.6%-96.1%,变异系数为0.52%-5.8%,分析一个样品的时间小于30min,分析过程中不使用黄曲霉毒素M1标准物质,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准确、简单、快速、安全等优点,可以满足少量和批量样品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对酶联免疫法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实验分析了酶联免疫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不确定度的分量及其来源,并通过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得出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酶联免疫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浓度为45.741 pg/m L,扩展不确定度为11.704 pg/m L,置信水平P=95%,k=2。结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测量的重复性、试剂盒的灵敏度、标准曲线拟合,而酶标仪测定OD值、ELISA法操作过程中导致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选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黄曲霉毒素M1时增加平行样的测定、注意试剂盒的灵敏度、保持标准曲线的稳定性对于提高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孔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HPLC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提取、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 黄曲霉毒素M1在0.1~1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回收率在90%~110%之间,定量限为5 pg,检测限为2 pg.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改善了现有国标GB/T18980-2003操作繁琐,测定结果易受操作影响的缺点.可作为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在PDA、MM培养基和花生中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培养基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 PDA、MM培养基培养的黄曲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后,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在5.5158.1 pg/mL和2.210.3 pg/mL, 对照组毒素B1含量分别在2407.22986.3 pg/mL和4.42755.6 pg/mL。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检测28 ℃和37 ℃培养的被黄曲霉侵染的花生,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未检出, 对照组28 ℃下, 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8.588?0.322)μg/kg, 37 ℃下黄曲霉毒素未检出。结论 不同培养基中,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黄曲霉产黄曲霉毒素均有抑制作用。黄曲霉在28 ℃比37 ℃更容易在花生上产毒,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花生上黄曲霉产毒素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链抗体(ScFv),通过棋盘实验确定了抗原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在此之上根据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绘制标准曲线,检测酱油中AFB1的含量;通过改变样品的盐浓度及pH来确定其对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cFv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最小检测值为0.10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109%之间,本文建立的ELISA方法在pH5~8,盐浓度小于10%时较稳定。本文建立的利用抗AFB1的ScFv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方便快捷,稳定性较好,并且成本较低,适合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建立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法快速检测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方法 采用量子点荧光微球作为荧光标记物,与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偶联,构建量子点荧光微球探针。优化缓冲液pH、抗体最小标记量、荧光探针用量和包被抗原浓度等实验条件,建立检测卡上T线和C线信号峰值面积的比值与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的关系,构建定量标准曲线。针对小麦样品,将该检测方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5磷酸钠缓冲液,抗体标记量为20 μg,荧光探针用量为4.0 μL,抗原质量浓度使用0.40 mg/mL。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05 μg/kg-25 μg/kg,其线性拟合方程为Y= -0.6058X + 12.523(r2=0.9994),检出限为0.02 μg/kg,定量限为0.05 μg/kg。加标回收率在91.50%~115.00%之间,变异系数在1.88%~4.35%之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适用于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谷物及添加谷物的牛奶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特异性抗体(鼠抗单克隆赭曲霉毒素A抗体),赭曲霉毒素A标记的酶结合物和赭曲霉毒素A标准品或样品加入到微孔后,特异性抗体被牢固地结合在板条上的羊抗兔抗体IgG上,与此同时,游离的赭曲霉毒素A(在标准溶液或样品中)和酶结合物与特异性抗体竞争性结合.孵育后,在洗涤步骤中除去非结合(酶标记)试剂.加入色原底物(四甲基联苯胺),结合的酶结合物可将无色的色原转化成为有色的产物.加入硫酸,终止底物反应,在450nm波长检测吸光度值.本方法为快速检测方法,必要时,需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仲裁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研制定性测定羊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M1全抗原作为检测线,以及预包被羊抗鼠二抗作为质控线.将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作为金标垫.将样品垫、金标垫、预包被黄曲霉毒素M1的硝酸纤维素膜以及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板上,切割成试纸条并组装成检测卡.结果表明:该检测卡的检测限为0.5μg/L,对黄曲霉毒素M1的交叉反应率为100%,而与同族的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小于5%.假阳性率小于5%,假阴性率为0%,检测卡常温储存,保质期18个月.本研究的检测卡,可快速准确地应用于羊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定性检测,为快速准确地测定羊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利用RP-HPLC对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分别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对干酪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利用一种亲水亲脂平衡柱萃取黄曲霉毒素M1,然后上机检测,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利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作为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的提取试剂比其他2种溶剂更为适宜;OASIS HLB固相萃取净化柱对于黄曲霉毒素M1的分离纯化效果很好;干酪中的黄曲霉毒素在8mm内被快速检出,平均同收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7%,最低检出限为0.037μg/kg.该方法是一种针对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运动营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HPLC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再氮吹复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结果:黄曲霉毒素M1在0.05~5.00 ng/mL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34616X-68.307,相关系数R2=1,平均回收率为96.78%,检出限为0.07μg...  相似文献   

14.
在电极基底和抗体探针修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二氧化锡/碳化硅空心球纳米链、聚苯胺纳米线、金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放大电化学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构建黄曲霉毒素B_1直接竞争检测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3.81pg/mL~1.00μg/mL,检出限为1.13pg/m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特异性,对食用油的检测添加回收率在84.6%~107.6%,变异系数在5.42%~10.49%,可应用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5.
建立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和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溶解、离心、过滤后,通过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选择性地与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抗原键合,形成抗体-抗原复合体。甲醇-乙腈混合溶液(4:5,v:v)洗脱,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经柱后衍生测定,外标法定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添加回收率在57.0%~88.7%,相对标准偏差在3.37%~16.9%,牛奶中各黄曲霉毒素检出限:B1为2ng/kg,B2为1ng/kg,G1、G2为3ng/kg,M1、M2为5ng/kg;奶粉中B1为20ng/kg,B2为10ng/kg,G1、G2为30ng/kg,M1、M2为50ng/kg,检测低限能够满足各国对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加标的酱油样品经提取后,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黄曲霉毒素B1测定,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酱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5μg/kg),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酱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并冻干成微孔试剂,样品吸收垫和反应膜的制备,试纸条的组装。所研制的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0.3μg/L,检测时间为10 min,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试纸条使用简单方便,适合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牛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大多数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如酶联免疫测试盒、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等,都只能检测单一的黄曲霉毒素B1或黄曲霉毒素总量,而且检测限高,重复性和稳定性不好,难以得到理想的测试结果。本文主要研究啤酒样品经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pH值后,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富集,黄曲霉毒素交联在层析介质的抗体上,用吐温-20/PBS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再以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洗脱液经C18柱分离,然后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本方法可同时分离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检测限可达0.2μ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的替代品并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研制了抗黄曲霉毒素B1单抗的基础上,将抗体用无花果蛋白酶进行酶切,制备出抗黄曲霉毒素B1单抗F(ab’)2片段,并以F(ab’)2片段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出抗黄曲霉毒素B1单抗独特型抗体,并对该独特型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该独特型抗体是Ab2β型,与黄曲霉毒素B1存在内影像关系。结论该抗体可以替代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应用于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验证本公司生产的黄曲霉毒素M1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牛奶、酸奶、奶粉和干酪等4种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对照。结果该试剂盒对4种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39、0.192、0.306、0.199μg/kg(L),试剂盒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4种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均在93%~12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际样品的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可满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残留快速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