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离职倾向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高校辅导员职业地位较低、职业角色不清、自我效能感低、责任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等,而严重的职业倦怠又引起高校辅导员出现明显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它蕴含着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终身化、社会化。对照我国高校的现实状况,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工作职责模糊,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等。因此,应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甘肃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收入和待遇较低,职称晋升困难,普遍在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向上徘徊不定;制度建设很不完善,辅导员的专业程度较低,责任性不强;辅导员常疲于应付繁杂事务,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提高,难以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较多辅导员感受不到学校用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温暖,其队伍潜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设措施:要进一步强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多措并举,助推辅导员提素质上水平;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措施;努力创造条件,为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铺设支持平台;严格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以期通过上述研究对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模型,采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的关键因素。认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既需要增强青年教师的工作成就感、自豪感、归属感,同时也要采取措施缓解青年教师在经济收入、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化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从辅导员职业定位、职业资格、职业预期、职业保障等方面,分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将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背景,在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辅导员分类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明确发展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就业等辅导工作的成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以政治鉴别力为核心的基本素质,培养高校辅导员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高高校辅导员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其队伍正不断壮大,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部分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其稳定性和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等工作难点.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和工作难点,文章从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与创新性、打通职业通道、完善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建立促进队伍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范了辅导员工作标准,明确了工作边界。从辅导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三个维度,构建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运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理念,建立符合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链,推进辅导员开展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和工作绩效的诊断与改进,为客观地评价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提升其职业能力水平,促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辅导员处于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时期,其自身既有工作上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职业无力感。辅导员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对象决定了该职业对踏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从职业使命感、认同感、责任感三个方面讨论"工匠精神"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境遇,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情况,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称《标准》)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和职业能力等级,对当前的辅导员管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从宏观思维、课题活动、领导配备、团队文化入手,构建纵横交错的辅导员矩阵管理模式,旨在破解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难题,推进《标准》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是工作于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对任职单位、所在岗位的积极认识,体现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单位的肯定性评价.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是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辅导员的选任和聘用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生成;通过制定科学的职业化行为规范体系鞭策辅导员自主地完成工作,热爱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在"十三五"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隐性职业素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质.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隐性职业素养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关系.分析了土建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隐性职业素养,以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论证了辅导员隐性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国高校管理和教育体系中实行了辅导员制度。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三个重要意义、八项内涵与要求、五方面的方法与措施探讨了这一现实问题,以期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有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大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背景入手,有针对性地研究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特点,影响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因素,从而提出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坚力量,其职业发展状况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影响。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506篇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发展脉络开展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发文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特征,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与合作机构群;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等热点主题展开,并经历了初始起步、快速发展、深化拓展三个研究阶段。未来研究可以在鼓励跨学科合作、创新研究方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理论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焦点之一。回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历史进程、还原现实,能更好地照应未来。通过梳理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文献,发现存在研究对象异质性不足、研究方法综合性不够和研究内容实质性不深等倾向,未来研究方向应为做好对相关议题的综合研究、注重研究对象主客体的差异分析和加强对研究内容内在实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情感倾向是高校学生工作中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情感沟通方法较为单一、情感沟通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制约辅导员与学生情感沟通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呈多样化、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和专业不对口、辅导员职业压力过大等方面。应采取加强辅导员理论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沟通手段、强化辅导员情感沟通能力考核等路径,解决大学生情感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辅导员队伍人员的流失现象展开分析,从三方面探讨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从把好入口关、明确工作职责以及健全机制、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等方面入手建设一支专业、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