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把握战场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军事通信网的保障作用.运用OPNET仿真建模技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军事通信网扩展WLA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在三个不同场景下的网络延时、丢包率、网络总负载及吞吐量等网络性能的仿真,并对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比较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WIAN中BSS分布范围的扩大,网络延时和丢包率增加、网络总负载和吞吐量减小,但总体网络性能指标稳定,能够满足网络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域通信网在开设和维护中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实时规划与管理方式,将仿真系统与地域通信网中的一些节点构成半实物仿真环境。根据网络的当前状态.快速仿真网络运行,预测网络未来的性能,并持续地对网络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地域通信网性能,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可靠性和时延性能是衡量军事通信网抗毁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研究通信网节点间的链路的可靠性和时延性能后 ,提出综合考虑可靠性和时延性能的代价函数 ,借助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4.
军事通信网抗毁性能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靠性和时延性能是衡量军事通信网抗毁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研究通信网节点间的链路的可靠性和时延性能后,提出综合考虑可靠性和时延性能的代价函数,借助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通信网设计初期如何简单验证拓扑结构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及如何预测后期因拓扑或业务变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对比的通信网性能分析方法并实现了某电力公司通信网仿真平台。实验证明,该仿真平台对验证拓扑结构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及预测拓扑结构或业务变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能为电网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通信网从设计、建立到维护整个阶段的分析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无线通信网拓扑模型生成问题,结合无线通信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种连接方式的无线通信网演化模型,解析计算了模型的度分布。对网络的度分布、网络效率和网络抗毁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生成的网络具有幂率特性和小世界特性,模型效率随着中程连接概率的增大而增大,网络抗毁性能随着中程连接概率的增大而降低,为网络拓扑的优化及网络模型的抗毁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链路赋权军事通信网抗毁性评估问题,引入了链路赋权网络的定义;系统地分析了军事通信网链路抗毁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的评估标准、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链路权重的确定方法;然后,从链路赋权网络的抗毁性测度出发,提出基于平均粘聚度的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对评估过程进行了说明。通过研究以期为推进军事通信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估网络的性能在卫星通信网络的设计和运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建立了卫星通信网络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性能评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FDMA/ATDM卫星通信网进行了仿真评估.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域通信网干扰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域通信网是战术通信网的主体和主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地域通信网的特点,分析了对地域通信网的干扰方法。针对地域通信网的工作特性,提出了采用误码率和网络阻塞概率作为对地域网干线节点干扰的效果评估指标,最后以四个节点组成的栅格状地域通信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仿真方法对多种情况下的误码率、网络阻塞概率进行了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NET的Link16网络仿真平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nk16数据链是美军及北约部队广泛使用的通信链路,具有高速、保密、低截获概率、抗干扰等优点。传统的对Link16的研究只局限于数据链路层及以下层。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军军事通信网仿真技术现状及Link16数据链概况,然后在OPNET网络仿真平台上对Link16进行了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11.
刘台  朱超  程意  王一鸣 《电信科学》2022,38(10):120-130
战术通信网络具有高动态、弱连接、低带宽和多链路备份等特性,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通过传统网络控制设备软硬件解耦,将核心控制功能软件化,通过集中控制策略获取全局视图,从而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与信道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战术通信网络朝着更加智能化的弹性适变网络发展。首先介绍了SDN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传统架构战术通信网络的若干问题,并对SDN技术在外军战术通信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DN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思路,对应用场景进行了构想,最后对SDN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杨斌  邵晓  李光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6):105-107
随着现代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其负责多种信息传输任务的军网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因此军网中的信息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多数的军事单位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分享上级机关的服务资源,单位之间也无法实现协同办公、资源共享。针对以上问题,在简述VPN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军队专用网络的需求,给出了VPN技术应用于军网的具体方案,从而实现远程用户、分部网络以及友邻部队对内部网络资源的快速、有效、安全的访问。  相似文献   

13.
随着6G网络和无人机(UAV)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通信网络将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战场侦查、野外救援和物联网信息传输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无人机群大规模、高动态和自组织等特性,以6G网络任务驱动为出发点,该文提出基于联盟的6G无人机通信网络优化框架。围绕联盟形成、联盟任务实施和联盟资源管理对无人机联盟工作原理展开论述。结合博弈论、机器学习和在线决策,给出了无人机通信网络资源优化方法和仿真示例。最后,对6G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开放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Future military satellites may take advantage of developments in space components to provide on-board processing within the communications payload. They will also need to support military packet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of the criteria which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 satellite supporting an antijam packet data service.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is discussed and results presented from simulation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和无线局域网应用的普及,无线通信的使用已随处可得,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与民用无线通信相比,军用无线通信有其自身的能力要求和技术特点,故采用了不同的技术体制。这里首先分析了影响军用无线网络的通信可靠性和对业务支持能力的关键因素,然后分析了协议体系、话音通播在军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军用无线通信网络不能照搬民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胡国强 《电讯技术》2006,46(4):137-139
基于未来战争对于无线通信系统集成化、综合化的要求。通过对卫星网络、短波/超短波网络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个新型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同时接入上述3种网络实现不同系统的连接,也可以单独作为某一无线网络而独立应用,对未来的军用无线系统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军用通信网的系统可靠性参数选择与试验验证尚无统一的实用性操作规范。基于军用通信网的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分析,同时结合系统可靠性试验任务,总结给出了军用通信网的系统可靠性参数选择、测度算法、试验过程数据采集与验证方法;并针对系统可靠性试验,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实质就是打破资源利用界限,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军民通信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军事通信网络和民用通信网络在技术方面具有一致性,军民两用性的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为军、民网络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在阐述网络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两种模式:集成模式和叠加模式,并针对两种模式分别给出了融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Cyberspace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了Cyberspace建模的新特点,介绍了三个典型的Cyberspace仿真系统,分别是用于社会域电力控制系统分析的虚拟控制系统环境、支持美国国家Cyber安全研究的国家Cyber靶场和用于军事领域通信网络分析的网络作战仿真系统.旨在为开展Cyberspace建模与仿真提供相关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