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采用含粉体颗粒气流冲击纤维材料测试抗磨损性能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基于磨损前后纤维的拉伸强度变化测试纤维过滤材料抗磨损性能的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锦纶和PPS纤维进行冲击磨损实验,通过对磨损前后纤维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与分析,探讨了两种纤维不同的磨损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块状金属及复合材料的磨损原理及测试方法,介绍了一种非接触光学法陶瓷纤维毡磨损性能的测试方法。在消化吸收现有材料磨损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纤维磨损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间接地测量纤维受磨损程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聚苯硫醚(PPS)纤维是耐高温过滤材料的首选原料。本文通过表面形态观测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苯硫醚初生长丝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干热空气处理对PPS长丝的断裂伸长率影响较大,而对断裂强度的影响较小;沸水处理显著影响纤维的断裂强度而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因此,PPS长丝适于干热环境下的过滤材料。经光照处理后,PPS长丝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下降,其光稳定性较差,不适于直接暴露在日光下的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纤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丝、弹性变差、耐温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改善聚氨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将聚氨酯纤维于一定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2D-WAXD)、红外光谱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分析了聚氨酯纤维退火前后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退火使氨纶分子...  相似文献   

5.
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能源光电、防水透湿等领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氟聚氨酯(FPU)/聚氨酯(PU)/氯化锂(LiCl)纳米纤维瓦楞纸复合过滤材料,通过不同测试方法对纳米纤维瓦楞纸复合过滤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随着FPU质量分数的增大,纤维直径逐渐增大;当FPU质量分数为12%时,纤维直径较为规整,纤维间无粘连现象,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187 nm,此时纳米纤维膜的水和油接触角分别为131°和133°,有较好的疏水性和疏油性;当纳米纤维膜的面密度为2.632 g/m^2时,纳米纤维瓦楞纸复合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分别为93.7%和109 Pa(在气流速度为5.33 cm/s,气溶胶的粒径为0.3μm的条件下测试)。由此可见纳米纤维瓦楞纸复合过滤材料在过滤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芳砜纶( PSA) 纤维和聚苯硫醚(PPS) 纤维是两种具有优异的耐热、耐燃、耐腐蚀和较强力学性能的高性能纤维。对PPS/PSA不同混纺比的非织造过滤材料的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佩  钱建华 《纺织学报》2014,35(8):15-0
为了测试不同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性能,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聚醚砜、聚丙烯和聚丙烯腈超滤膜,分别过滤了自来水和污水。讨论了过滤前后,水的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和水流量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过滤前后三种超滤膜的表面和横截面微观形态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超滤膜中,聚醚砜超滤膜在污水处理中表现出了最好的综合应用性能。三种超滤膜对污水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有限,采用二级或三级过滤可以提高过滤效果。电镜实验还说明,指状结构比孔状结构的防污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对纤维过滤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消化吸收现有各种磨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纺织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纤维过滤材料的磨损性能测试方法。初步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以PAN亚微米纤维膜为芯层,ES纤维热风非织造材料为上、下层,采用热风穿透式黏合工艺制备亚微米纤维复合非织造过滤材料,分析热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亚微米纤维复合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热风温度为130℃和处理时间为4 min时,亚微米纤维复合非织造过滤材料的成型效果、力学性能和过滤性能都较佳,其剥离强力达40.82 cN,纵向断裂强力为122.27 N,横向断裂强力为21.87 N,在32 L/min的气体流速下过滤效率为99.44%、过滤阻力为154.74 Pa,可用作精细空气过滤材料的滤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过滤材料的过滤机理,设计了在模拟雾霾天气环境下,阻隔雾霾用纤维复合材料对PM_(2.5)过滤效率的测试装置,并对相关试验条件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试验取值。通过对随机采集的10批次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阻隔雾霾用过滤样品按照本方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仅两批次样品达到其产品实际标注防雾霾和防PM_(2.5)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检测织造载荷作用前后浆纱的毛羽及有效表征浆纱的抗起毛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毛羽量图像检测的浆纱抗起毛性能评价方法.对纯棉14.5 tex的原纱和3种不同上浆率的浆纱,在JN-01浆纱耐磨性能测试仪上模拟织造载荷,并进行不同载荷次数的摩擦起毛实验.起毛后的纱线经图像采集、纱线主干分割、毛羽分割和主摩擦区间定位等处理后,...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纱线耐磨测试仪因测试工况较织造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的问题,为提高浆纱耐磨性能的测试水平,设计了一种模拟织造状态的浆纱耐磨测试仪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该仪器由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和纱线张力自适应调节机构组成,可以保持测试过程中纱线张力恒定和负载的稳定性。在实际测试纱线耐磨寿命的基础上,探讨了样本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以5组共50根浆纱为实验样本。分别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和LFY-109A型电脑纱线耐磨仪上,通过3种线密度原纱和浆纱的耐磨寿命测试,验证了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浆纱耐磨测试仪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季媛  蔡再生 《印染助剂》2006,23(4):28-30
用上染百分率、K/S值、耐摩擦色牢度探讨了抗静电整理剂PEE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先染色再抗静电整理的涤纶具有增深效果、良好的摩擦色牢度和抗静电性能.染色、抗静电同浴整理相对涤纶织物直接染色的颜色浅,且抗静电性能和摩擦色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14.
吴爱辉 《江苏纺织》2013,(10):51-53
以银导电介质沉积锦纶6获得导电纤维,并进一步开发电磁屏蔽面料,分析面料厚度、耐磨处理等因素变化,研究其电磁屏蔽效能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锦纶6导电面料的电磁屏蔽效能超过50dB,尤其是经过两层复合后,在频域为350~3000MHz内,其屏蔽效能达到70dB,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浆纱耐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测试浆纱耐磨性能的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工作原理,并与国内应用最广的Y731型抱合力仪进行了性能测试对比,试验证明: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类似于织机实现了纱与纱之间及纱与金属的摩擦磨损、纱线的曲折和纱线的周期性伸长,其测试性能较好,更能反映浆纱质量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书诚  邢剑  徐珍珍 《纺织学报》2022,43(12):35-41
为解决废旧聚苯硫醚(PPS)滤袋难处理的问题,将其回收进行碱洗处理,再利用热风黏合成形加工方法将碱洗处理的滤袋与不同厚度规格的聚氨酯(PU)膜相结合制备多层吸声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垂直法阻燃性能测试仪、电子织物强力机、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对PPS+PU+PPS与PPS+PU+PPS+PU+PPS 这2种结构形貌特征、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吸声隔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洗处理的滤袋表面依然残留少量粉尘颗粒,但并未出现纤维破损断裂的现象,纤维间孔隙较多,复合材料纤维间的孔隙减少,内部变得致密;处理后的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与单层PPS滤料相比,依旧保持较好,在同种结构中,其力学性能均与PU膜厚度呈现正相关;2种结构中,吸声系数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大小与膜厚呈现负相关,高频阶段最大可达0.27,传递损失程度与膜厚呈现负相关,PPS+PU+PPS+PU+PPS结构在高频阶段最高可达41 dB。  相似文献   

17.
M. Ahmed  K. Slater 《纺织学会志》2013,104(2):279-284
An investigation is reported in which the changes in variou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range of fabrics made from different fibres after subjection to abrasion in the Accelerotor tester for various periods of time were observed. As expected, abrasion causes disintegration of fibre, yarn, and fabric structures, bu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its effect on the various properties studi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fabrics.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brasion effect on both spliced and parent yarn performances, a newly developed abrader tester simulating the real cumulative weaving stresses is used. Three weaving parameters: loom speed, splice positions during weaving and yarn tension are tested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pliced and parent thread yar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ced yarn’s abrasion resistance, expressed by lifetime cycle numbers, is more affected by the weaving parameters used in our developed abrader simulator tester than by others.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ur simulator abrader tester and the cyclical tensioning ones are compared to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highest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anging from 0.955 to 0.999, it is found that a good prediction of spliced and parent yarn breakages is possible. Comparing two interesting splice positions on the loom: the splice beat-up position and the splice shedding 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splice shedding position increases breakage rate.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