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灵通概述     
"小灵通",学名无线市话,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采用数字微蜂窝绿色通信系统,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作为本地电话网的补充和延伸,其计费方式和通话方式与固定电话一样,方便了广大老百姓,这种环保、小巧、价廉的无线市话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小灵通"。  相似文献   

2.
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作为对固定电话的补充,在中国已经经过5年的发展。与此同时,小灵通技术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其网络构架、组网技术以及手机终端都有了质的飞跃。利用这些技术,电信运营商除了极大改善了小灵通语音通话质量,还不断推出了新的电信增值业务,为满足广大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通讯服务需求作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基于小灵通网络的数据增值业务正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从2002年下半年起各地固定电话运营商就陆续推出了小灵通短信、手机上网、无线数据接入、定  相似文献   

3.
现在小灵通手机的款式不断翻新,乍看之下,你很难分出哪个是移动手机,哪个是小灵通手机,因为无论是从外观上来看,还是其内在功能上来比较,你移动手机有的,我小灵通也具备、加之它精巧时尚,款式多样,功能丰富,给人们充分个性化的选择。因此许多年轻人喜欢将"小灵通"手机配以各种可爱的小饰件随身佩挂,成了新新人类的一种显著特征。我国小灵通设备市场主要为UT斯达康、中兴通讯和朗讯三家设备生产商。小灵通手机的最大供应商UT斯达康将推出多款小灵通新手机,包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元月8日中国电信“小灵通”业务在合肥正式开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灵通赢得“开门红”,当天购买者挤满了所有经销点的柜台,部分型号的小灵通手机甚至卖断货,首日投放市场的1000个号被抢购一空。“小灵通”业务为何出现如此火热的销售场面面对移动市场的平民化,“小灵通”究竟还能走多远第三张移动牌照的发放又将给“小灵通”造成怎样的冲击?现有的小灵通网络能否为运营商和消费者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小灵通,已不再是“移动的座机”手机有的不少功能它也具备,摄像头上网等早已不是新鲜事更多新奇的玩法在等着我们去发觉,这不,笔者就用Email让我的小灵通变成了电子阅读器。  相似文献   

6.
小灵通从一出生起,就扰乱了中国的电信市场。由于其无线的功能,低廉的通话费用,所到之处,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固话运营商带来了大幅的业务增长,也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运营商咬牙切齿,一定要将小灵通置于死地。因为小灵通所到之处使移动业务下降了30-40%。双方的对垒逐步升级,期待着信息产业部的裁决。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旬在广州.中国电信的营业厅一度成为了很多市民乘兴而来,又失望而归之地。小灵通在广州的放号,委实让老百姓兴奋了一把.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柜台内只有几款手机,而且大多是“卖剩蔗”。可以想象,最初一二十万用户中“看在钱的份上将就一下”心  相似文献   

8.
小灵通,其实就是目前各地电信纷纷推 出的本地网无线市话业务。 就像有了固定电话再去装一部专用市内电话的不可理解一样,小灵通于无线市场而言纯属“六指挠痒痒──多一道子。”小灵通不能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通讯网,需要单独建立自己的基站。在移动与联通的网络还吃不饱的情况下,电信再去花这笔钱,从社会资源角度来看,无疑是一种浪费。 从技术上看,“小灵通”类似于模拟移动电话,根据国家的规定,今年6月30日前,模拟移动网将全部关闭。为什么要关?因为它的技术落后。 “手持小灵通,傲立风雨中,昂首又挺胸,就是打不通!…  相似文献   

9.
喻文学 《信息网络》2004,(2):19-22,25
文章分析了小灵通无线基站技术的演进和PHS网络的特点;对小灵通终端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如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3G牌照的缓发为小灵通带来的发展机遇、小灵通手机市场的发展和产品功能的改善、小灵通终端技术的研发等;介绍了小灵通增值业务的种类以及增值业务对小灵通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后,分析了小灵通网络的优化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与网络》2003,(10):36-36
现在小灵通在通信市场上可谓风头正劲。其实,除了拨打和接听电话之外,小灵通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功能,比如网上冲浪。但和普通固定电话需要“猫”一样,用小灵通拨号上网也需要“猫”——小灵猫。小灵猫是小灵通专用的调制解调器,学名称为“无线接入数据终端”(因为“小灵通”又叫无线市话)。它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线市话网络的广泛建设。小灵通业务正成为固网电信运营公司的收入增长点。在竞争中,小灵通业务不仅要充分发挥价格优势。还要向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转变。最近.国外通信市场和国内移动运营商推出的彩铃业务备受市场关注和追捧,彩铃市场已显现出诱人的商机。在固网基础上快速推出小灵通彩铃业务。能使小灵通增值业务在短信基础上更加“声情并茂”.为用户提供更多彩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小灵通之风愈演愈烈,很多人都使用了。不过,你知道吗?拥有小灵通,除了减下你的高额话费外,还可以让你随时随地上网呢!而且,相比起无线局域网、GPRS、CDMA1x或天翼通等上网方式来说,要便宜,更方便!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和上海已一起被列为全国两个短信互通的试点省市,移动电话和“小灵通”用户可以在全国率先享受到短信互通带来的便捷。根据信息产业部短信互通工作的安排,江苏电信现已做好了网关升级和电路准备工作,“小灵通”同手机的短信互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一俟中国电信集团和其他运营商就有关短信互通的网间结算、管理等问题上达成合作协议,即可实现短信的互发互收。此前,中国电信已经实现了“小灵通”全国联网,用户之间可以跨省收发短信;在南京,“小灵通”用户也可以给当地的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只不过不能直接将文字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相似文献   

14.
文金 《信息网络》2003,(11):52-52
自2002年年底金鹏看好小灵通市场并以强势进驻以来,金鹏小灵通以其轻巧时尚的个性化外型、丰富的产品族群、稳定的功能特性、合理的价格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量日益攀升。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通信小灵通手机招标采购中,后来居上的广州金鹏小灵通手机以其性价比优势,被北京通信看好,一举拿下5万台定单的消息为业内所关注。近日,在北京通信火热登场“预存500元话费送小灵通手机”的促销活动中,金鹏小灵通市场销售状况的火爆程度又有更新攀升,截止到20日,金鹏小灵通在北京市场各小灵通营业厅便纷纷断货告急……为此,北京通信也计划加大采购…  相似文献   

15.
目前,除了最主要的移动运营商通信费、漫游费急速降低之外,还有几个因素将一直在通信市场中处于“另类”地位的小灵通业务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是3G牌照的即将发放;二是小灵通业务自身的不断萎缩;三是中国网通和日本Willcom公司就开发新一代PHS达成合作。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将小灵通业务推向绝路。  相似文献   

16.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是一个中国各电信运营商推出新业务,实行新费率的“传统节日”。北京通信的小灵通PHS移动市话业务,也选择了这一天正式在北京市城区推出。由“落后技术”的欲掩琵琶半遮面,到北京通信小灵通试水京郊,直至世界电信日在“天子脚下”正式开通,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北京小灵通网业务的推出也在政策的夹缝、学者的攻击中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但人力抹煞不掉永远的真理:市场决定一切。这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通讯方式,最终冲破坚冰,在京、津、沪、穗这四块热土上生根发芽,展开了艳丽的花朵。今天,笔者就要为您揭开蒙在小灵通脸上的神秘面纱,与“移动市话”作一次全接触。  相似文献   

17.
远之 《数码世界》2003,2(9):41-42
被业界喻为“中国小灵通之父”的徐福新今年已经58岁了。1970年从南京邮电学院毕业以后就一直在电信系统干,当了将近20年的基层电信局局长。由他发现,引入并参与技术改造的“小灵通”被千万人所接受和使用,使自己为之奋斗了近30年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多了上百亿元的收入。对此,徐福新非常兴奋,他说,我很高兴,小灵通终于进入了北京城。我敢肯定,2003年,是属于小灵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叶永烈先生在写《“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小灵通”会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品种热卷神州大地,而且它所过之处必狼烟四起,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通信市场资费大战。  相似文献   

19.
雪阳 《互联网天地》2008,(12):50-51
2008年10月24日,在“3G时代小灵通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小灵通的去向问题成为了与会通信专家们的讨论焦点。原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表示,“小灵通已被时代潮流无情地推向了悬崖边缘,北京目前仅存70余万小灵通用户,小灵通已经进入了自生自灭的阶段。”与之相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福新教授则是小灵通坚定的支持者,“如果能建立全资子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运营,小灵通定能再现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20.
陈德智 《计算机》2001,(50):12-13
《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科幻作品可能大家都快忘记了,尤其是现在的人们,已没有什么机会见识和阅读。但从这部科幻作品取名的“手机”却令人难以忘怀——“水灵通”!正是这个“小灵通”,在神州大地的中小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到现在,“小灵通”还是飘忽不定,如同走钢丝一样,战战兢兢地走在中国电信市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