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液体缺锌饲料灌胃的方式建立单纯缺锌模型,采用Timm’s组化法,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亚细胞水平锌的分布和反应颗粒数目的变化。结果见:(1)锌浓集分布于正常大鼠海马苔藓纤维终末的囊泡内,其中以CA3区放射层最多,其次是分子层和锥体层,在突触间隙内也具锌存在。(2)缺锌时,海马神经元亚细胞水平锌的分布模式与对照组无区别,但锌反应颗粒数目明显减少,本实验从一定程度证明;(1).海马神经元的锌与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侧脑室内重复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取海马CA1区组织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平均游泳时间及平均游泳距离明显延长.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程度不等的退行性变.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内染色质浓集;胞浆内脂褐素颗粒增多,高尔基囊泡扩张.严重者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神经毡内可见有髓鞘轴突胞质内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突触结构异常,突触小泡聚集增多,分布无序.突触后膜胞质面上的致密斑不规则增厚,或断断续续不完整.结论:侧脑室内注射STZ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病变,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重法组分不同(x=0.15~0.25,y=0.50~0.54)的(Hg1-xCdx)1-yTey晶体s-g平衡体系进行了P-T关系测量(T〈560℃,P=2~76kPa);发现x值不同的样品对P-T的影响不明显;y值偏离(y≥0.504)的样品在420±5℃有PHg降,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此现象可以减少MCT晶体中的富Te量和改善Te组分均匀性;补充了51kPa以下的P-T数据,通过  相似文献   

4.
掺铒石英光纤中的受激拉曼散射及受激四光子混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掺铒光纤受激拉曼散射(SRS)和受激四光子混频(SFPM)的实验研究。所用光纤长为10m,泵浦源为NdYAP倍频539.7nm脉冲激光,脉冲能量为0.1J,脉宽为50ns,获得了从552.1~622.8nm的6级受激拉曼散射谱和受激四光子混频的Stokes(542.9nm)及反Stokes(537nm)谱线。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病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病理特征及其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动物模型。取两组小鼠海马组织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假手术组:海马神经元和神经毡结构均正常。(2)VD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核肿胀、有局部凹陷现象;核周体细胞器明显减少,多聚核糖体稀散;仅残留受到破坏的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变性。髓鞘层裂;轴突中神经微管结构模糊。神经毡中可见树突和轴突不同程度水肿,尤其是树突呈现极度扩张形成不规则的“气球”,其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薄膜空泡。突触数量显著减少,可见穿孔和异形的突触;有的突触小泡破裂,呈片状均质化。结论: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病变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突触可塑性降低,可能在VD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开发了一种准2μm高速BiCMOS工艺,采用自对准双埋双阱及外延结构.外延层厚度为2.0~2.5μm,器件间采用多晶硅缓冲层局部氧化(简称PBLOCOS)隔离,双极器件采用多晶硅发射极(简称PSE)晶体管.利用此工艺已试制出BiCMOS25级环振电路,在负载电容CL=0.8pF条件下,平均门延迟时间tpd=0.84ns,功耗为0.35mW/门,驱动能力为0.62ns/pF.明显优于CMOS门.  相似文献   

7.
用PECVD法在金属衬底上沉积氮化硅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40Cr钢(含Cr0.8%~1.1%)或铜等金属基片上沉积氨化硅薄膜。沉积温度为250℃时,制备的薄膜厚度为0.2~0.4μm,电阻率为8×10 ̄(16)Ω·cm,介质击穿场强达到1×10 ̄7V/cm。用XPS谱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成分,并分析了沉积时不同的工艺参数对薄膜绝缘耐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快捷公司生产的集控制IC与Sense FET于一体的SMPS(开关电源)用SPS(智能功率开关)系列产品,有50多个型号,输出功率从10W到250W。本文介绍了SPS的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监视器、PC和CTV(彩电)3例SMPS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9.
《电信科学》1998,14(8):53-54
中兴ZXIN10智能网系统1中兴智能网的结构中兴ZXIN10智能网设备包括业务交换点(SSP)、智能外设(I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管理点(SMP)、业务生成点(SCEP).作为典型的、标准的智能网体系,它的开发、设计依据ITUTQ.1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光寻址电位与传感器为基础,研究具有EIS结构并列型半导体体液分析传感器。重点研究了背面照射时,偏置电压、光调制频率和光功率等对传感器光电压的影响,并给出优化条件。该传感器在优化测试条件下,对样品液中的PH(1-10PH范围)、P2(0.9-10ppm范围)和葡萄浓度(10^-5-10^-2M范围)具有灵敏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胼胝体中突触的在存在及其结构特点未见报道。选用2生后一周未睁眼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摘除右侧眼球、左侧眼球、双侧眼球及正常对照四组,各组10只。经灌流、固定、分别在胼胝体膝部、干部及压部取材后,电镜下观察了胼胝体中突触的结构。结果如下:1.胼胝 大多为化学性突触。2.各组及同组胼胝体各部中突触的美元数不同。3.胼胝体中突触数受视觉的影响。最后就胼胝体中突触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的选区电子通道花样技术研究了用ELID磨削技术制作的两种单晶硅片磨削样品的表面变质层的厚度及其结构。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依次为9.5nm和22.5nm两种〈111〉单晶硅片样品的变质层厚度分别为2.8μm和4.8μm。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光镜,电子显微镜对20只经显微外科术建立的大鼠带血管胰腺和胸腺联合移植实验模型的移植物进行形态学观察。移植物术后恢复血流1-0分钟其实质细胞及血管均无显著变化;术后一周组织损失;术后二周血管变化明显;术后三周至四周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和电子显微研究了9Ni钢中马氏体孪晶界面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马氏体孪晶不是平直的孪生面(112),而是由一系列以享生面(112)为平台的小平面组成的台阶状或凹凸不平的界面。小平面大多沿「110」方向形成,沿「111」方向较少形成。  相似文献   

15.
几个不同种源的黑荆树在冰冻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6个不同种源的黑荆树枝条在-5℃冰冻10小时后,其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1和B种源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严重和较严重的破坏,其叶绿体解体,类囊体空泡化,线粒体内嵴也遭到破坏,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而C1、C5、C3、C4黑荆种源,其叶细胞中的叶绿片层排列方向虽发生了改变,但叶绿体外膜仍保持完好,百这些变化则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法,对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其视细胞脱落膜盘的清除过程,作了相应研究,作者发现当感光细胞外节游离端的膜盘群群落后,首先被色纱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识别,贴附和捕获,继之在微绒毛间发生降解现象,稍后在向上皮细胞顶浆区转移时,进一步解体成均质性大滴,终而吸收消失,作者从未发现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溶解体直接参与该类膜盘的清除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包埋前纳米金-银加强法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对神经递质和受体的超微定位研究,被证明是一种敏感和高分辨率的方法。P物质是在脊髓后角内十分丰富的一种神经肽,我们应用这一技术研究P物质的定位时,发现当大致密芯泡的泡芯密度高时,其内的神经肽无法被纳米金-银颗粒标记,只在泡膜附近有金-银颗粒标记,这一现象在猴的脊髓后角神经终末中尤为明显,虽然这个缺点不影响研究含这种神经肽的神经终末与其它结构的关系,但据此结果来阐  相似文献   

18.
用HREM研究了起高压蓝晶榴辉岩中绿辉石的变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绿辉石存在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即C2/c无序结构、P2/n和P21/m有序结构;主要的微结构特征为位错亚构造及反相畸结构,位错亚构造是在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形成,反相畸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根据反相畸的大小计算出榴辉岩形成的地质年代为470Ma,与用单颗粒锆石(U-Pb)测定的超高压榴辉岩的年代学研究结果(47  相似文献   

19.
被子植物胚性细胞及嫁接愈伤组织中的环状片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荠菜的胚细胞和胚柄细胞中,以及番茄/番茄和苋菜/番茄的嫁接隔离层附近愈伤组织细胞中,发现环状片层。环状片层有同心圆环状片层,非同心圆环状片层和复合同心圆环状片层三种形态,环状片层来源内质网,在植物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对其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夜行动物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的头外侧区突触类型及超微结构,共观察934个突触。其中轴-树突触点95.6%,轴-体突触点3.7%,轴-轴突触占0.4%,在两个树突的近端还观察到1例由两树突棘形成的突触,并且其中一个树突棘内有几个扁平和囊和正从其两端芽生突触囊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