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C_(60)、石墨、金刚石和非晶碳的电子结构研究王永瑞,邹 骐,吴自勤(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0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合肥 230026)自从Kratschmer ̄[1]等发现了制备C_(60)的新方法以来,这种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汽相淀积方法,以液态CCl4为掺杂源生长了高质量的碳掺杂GaAs/AlGaAs外延材料,研究了CCl4流量、生长温度和Ⅴ/Ⅲ比等因素对外延材料中的碳掺杂水平的影响.采用电化学CV方法、范德堡霍耳方法、低温光致发光谱和X射线双晶衍射回摆曲线测量等方法对碳掺杂外延材料的电学、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制备了空穴浓度高达1.9×1020cm-3的碳掺杂GaAs外延材料和低温光致发光谱半宽小于5nm的高质量碳掺杂Al0.3Ga0.7As外延层.在材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碳为P型掺杂剂生长了Ga  相似文献   

3.
热解碳基C/C复合材料纤维—基体界面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考察了热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实验发现,由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所获得的热解碳并非仅与碳纤表面进行单一的机械粘合,也不是一个简单平面,其间存在具有感应结构的界面层,它是受碳纤维表面微晶感应而形成的由基本平行于表面且更为细小的微晶所组成的厚约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过渡层,碳纤维微晶越大,取向性越好,则界面层的厚度也越大,取向悸也相应提高,由此可定性解释高模  相似文献   

4.
Pd/C催化剂的SEM、ED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SEM对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Pd/C催化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结合EDS对Pd/C催化剂的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并不是以单个微晶的形式分散于活性炭中,而是以球状微晶聚集体的形式分散于活性炭中。已使用一段时间的催化剂部分随反应物流失,部分钯粒子明显增大,且大部分填充在活性炭的微孔中,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用低压金属有机气相外延技术和四溴化碳作为掺杂源生长重掺碳GaAs:C.由于采用了较高衬底温度,GaAs:C的空穴迁移率比相同空穴浓度条件下,用铍、锌等常用p型掺杂原子生长的GaAs高;中还分析了由于重掺碳引起的晶格收缩。  相似文献   

6.
C_(60)发光器件与异质结杨国伟(湘潭大学物理系,湘潭411105)1引言富勒烯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已经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富勒烯中碱金属掺杂的C50表现出的高温超导性,以及C60、C70等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光?..  相似文献   

7.
目前,科技工作者采用各种技术、方法试图合成晶态氮化碳(β-C3N4)材料,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氮化碳材料生长及表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对氮化碳薄膜生长过程缺乏系统的了解,对这种材料的生长规律的认识受到了限制.本工作对XeCI准分子激光溅射C靶并辅以氮气放电在不同工作气压和衬底温度下制备氮化碳薄膜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性质,采用光学多道分析仪(OMA皿)对等离子体发射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材料键合特性的影响.实验中,Xe…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C60/Al,C60/Ag纳米体系的微结构和电荷转关系,以及C60薄膜在不同金属衬底表面的生长和取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C60/金属薄膜体积 的Raman光谱Ag(2)模的罗化现象是由于C60和Al间的界面电荷转移引起的;(2)C60在金属表面的生长除了受晶格匹配的几何因素影响外,还决定际C60与金属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 ,金属 陶瓷摩擦副受其界面作用 (如化学反应、粘着、润湿 )的影响而表现出高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在较高速度下由陶瓷引起的二体或三体磨粒磨损也会对磨损有一定的贡献。因此 ,合理地控制金属 陶瓷摩擦界面作用的强度有利于改善其摩擦学性能 ,其中在金属中加入活性元素S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 。镍基合金和Si3 N4陶瓷由于其优异的高温性能 ,已成为经常选用的摩擦副材料。因此 ,本文选择Ni Cr合金 Si3 N4为摩擦副 ,考察S的加入对Ni Cr合金 Si3 N4摩擦副的摩擦学的影响 ,并运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C60 LB膜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 98 5年人类首次发现球形全碳分子以来 ,它就以其独特的结构及性能迅速引起众多领域研究者的重视。C6 0分子因具有表面能低、高度球状对称结构、分子间键合弱以及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被预言为新一代超级润滑材料。对其摩擦学行为进行的诸多研究表明 ,由于C6 0分子间很强的自聚能力 ,使其在摩擦时呈现较高的摩擦系数。将其薄膜化特别是通过一定手段对其限域则可显著改善其摩擦性能。为了解有机长链分子与C6 0分子间的作用特征及其对C6 0LB膜微观形貌和微观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本工作在玻璃及单晶硅片衬底上分别拉制了C6 0与有机长链…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体色谱法的富勒碳分离从碳黑中分离和提纯富勒碳,即分离精制工艺,已成为富勒碳相关研究的基础。该工艺主要是使用液体色谱法(Lc)。对于LC来说,有利用自然沉析的“柱式色谱分离法”的初步分离法,还有用高性能移动相的高效液体色谱法(HPLC),以实现高...  相似文献   

12.
表面磨损的情况相当复杂,其成因已超出了材料本身的特性。各种参数,如两件接触和相对运动时的温度、润滑情况,压力以及圆周速度,都对摩擦和磨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重送粉法,在45钢 表面用宽带激光熔覆了Ni-WC/Co 复合涂层.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对宽带激光熔覆Ni-WC/Co复合涂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干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Ni-WC/Co复合涂层熔覆区主要组成相为WC、W2C、r-Ni、M23(C,B)6及M7(C,B)3.熔覆区组织形貌及分布特征与 WC 颗粒含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涂层内 WC体积分数增加至 70%时,有M3C2碳化物新相形成. 复合涂层内显微硬度沿层…  相似文献   

14.
高阻碳膜电阻膜层TCR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碳膜固有的负电阻温度特性,在从工艺角度解决高阻碳膜电阻膜层TCR偏高问题的同时,通过对物质的电导率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以硼置换碳的改性方案,为彻底实现高阻材料国产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润滑提出了更高要求 ,借助分子自组装技术 ,期望把长链化合物或聚合物的一端置入摩擦表面 ,形成一层“分子刷” ,以达到降低摩擦磨损的目的。这一概念在纳米摩擦学中尤其引人注目。即利用化学的方法 ,在诸如MEMs等机件摩擦表面建立起一层高度定向致密的超薄有机膜 ,以减少其摩擦损伤 ,延长使用寿命。可以预计分子自组装技术对纳米摩擦学基础及应用研究将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工作选用含端氨基的氨基酸在银基底形成的自组装膜表面通过氨基与C6 0反应制备了C6 0单分子膜 ,研究了C6 0分子自组装膜的微观摩擦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真空交替蒸发的方法,在NaCl室温和160℃衬底上制备了Ag/C60薄膜。  相似文献   

17.
富勒碳单晶的制备方法1990年开发了大量合成富勒碳(Fullerene)的方法,从而揭开了关于这类碳烯物理性质研究的帷幕。翌年,发现掺杂钾(K)的C_(60)有超导性,对富勒碳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研究得到更广泛的关注。现在不仅已发现十多种这类结构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蒸发和磁控射镀膜的方法,交替沉积C60和金属Pd膜,制备了不同周期和厚率比的C60/Pd多层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研究了这些薄膜退火前后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重掺碳基区GaIn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初探严北平,潘静,蔡克理,章其麟,罗晋生(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710049)(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石家庄,050051)AStudyofGaInP/GaAs-HBTwithaHeavilyC-doped...  相似文献   

20.
武凤  陈煜 《电子显微学报》1994,13(6):464-464
碳/镁复合材料界面的显微结构武凤,朱静,陈煜,张国定(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所,上海200030)用真空压力浸渍法制造的C/Mg复合材料,在混有一定比例的SiCp时,观察C纤维未经涂层处理情况下的材料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