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计量检定规程对检定周期的规定,除时间限定外,还规定“根据使用情况具体确定检定周期”的要求,对此一般计量人员感到难办。本文介绍几种确定通用量具检定周期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业计量》1992,2(1):15-16
三、检定周期制定原则的探讨 近年来,来自计量技术机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生产部门,对现有的计量检定规程中检定周期的规定提出了不少异议。 经对300多个近年来起草的检定规程进行了调查,其中90%以上的检定规程中检定周期都规定为一年,而在其检定规程的“编制说明”中,又没有对所规定的检定周期的依据,加以科学的论述。 计量技术机构在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时,发现有的计量器具虽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而检定结果却超出了允差,而有些计量器具的几次周期检定结果,其性能都很稳定,且未超出规定允差。 看来,对于各计量器具不考虑影响检定周期…  相似文献   

3.
计量确认是为保证计量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进行的一组操作,确认间隔是其要素之一,它是指相临两次确认的时间间隔。恰如其分地规定确认间隔是防止计量检测设备的误差超出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保证确认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确认间隔”与我们非常熟悉并一直沿用的“周期”是一对涵义相似又有区别的概念。周期是指循环事件(这里指检定或校准)重复一次的时间,每次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而间隔是指两次事件分开的时间,只有在多次间隔时间相等时,才类同于周期,周期是间隔的一种特例,可见间隔的概念范畴要比周期来得宽,对实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企业习惯于检定周期的管理。本文就获得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后,企业对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的管理和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计量检定工作依照检定规程进行,凡是有检定周期规定的计量器具都是可维修计量器具,要想提高计量器具的维修检定工作质量,除掌握相关技术外,应了解可靠性基础理论。一、测量器具可靠性理论基本概念测量器具的可靠性数学表示为可靠度函数R(t),定义为测量器具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规定时间”就是检定周期。例如:1000台仪器,开始工作至500h有一台失效,工作至1000h共有10台失效,则可靠度函数的估计值为:R(500)=1000-11000=0郾999R(1000)=1000-101000=0郾99可靠度R(t)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延长,测…  相似文献   

6.
《计量法》规定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要实施周期性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就是定点定期,定点就是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由计量行政部门指定.定期是指强制检定的周期是固定的。检定周期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特殊情况下,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执行强制检定时首检合格率的高低,来确定调整本地区的某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并且一旦确定,在出现新的情况进行调整之前,周期必须严格执行。因此从贸易结算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实施上来看,它具有行政性、强制性、单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检定周期确定现状现行大部分计量检定规程规定:"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二是只规定了检定周期最长期限——1年。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和计量检定部门对它产生了误解,认为计量器具的  相似文献   

8.
顾礼光 《工业计量》1992,2(1):42-43
计量检定规程是在检定计量器具时,对计量器具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周期、检定结果的处理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规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看看,作为适用于全国技术法规的检定规程在确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时是如何规定的。我们以1986年制定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的长度类(一)、(二)、(三)、(四)、(五)册为例,其中共132种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对检定周期的规定可以大致归结为四种情况: 1.没有谈到检定周期的规程有8个; 2.提出“检定周期按照实际情况确定”的规程有36个; 3.有83个规程前半句是“检定周期按…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企业计量器具的自主管理 ,以全面贯彻质量体系标准为基础 ,完善计量确认体系 ,保证计控工作质量 ,为企业实施“高质量、低成本”战略服务 ,应采取如下措施 :1 确立计控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增强企业计量器具依法自主管理能力。目前国家在计量法制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 ,已决定将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 ,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定周期和方式。这部分非强检计量器具实际上就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计量器具 ,与产品质量和成本管理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企业依法自主管…  相似文献   

10.
《计量与测试技术》1993,20(6):14-14
对于如下一些工作的计量器具.国家采取非强制管理的办法,由企业、事业组织的计量机构村定检定计划、规定检定周期,自行检定或选择计量机构选检。  相似文献   

11.
河流 《中国计量》1999,(11):44-44
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按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的,检定周期的确定,也来自于规程的规定与要求。目前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由于起草人、起草单位的不同,对检定周期的规定陈述也不同,很不规范,甚至有些缺乏合理性,与实际运转状况脱钩,操作性不强。企事业单位计量器具的管理,周检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依据的检定周期,即来源于规程的要求。故,有必要把它提出来供探讨。在此随意列举几例:例IJJG4-198列钢卷尺检定规程》规定:“使用中的钢卷尺,检定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将此规定与日常工作中大量钢卷尺的使用现状对照,是…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张华锋 《工业计量》2011,(Z1):84-85
文章论述了工业上使用的压力表检定周期的确定。通过分析压力表的使用现状,阐述了科学合理确定压力表检定周期的必要性;根据法规的规定,确定了确定压力表检定周期的原则;采用加权评分的方法分析了确定压力表检定周期的全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确定的压力表检定周期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校准是了解其性能、保障战斗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现行的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大部分没有考虑计量器具的使用年限和可靠寿命等因素,对检定周期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现状出发,确定了检定、校准周期的原则,总给出了几种确定检定、校准周期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表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每类计量器具的使用性能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并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强制点检,从而取得其使用状态信息,制定有效的检定维修策略,做到超前维护使其处于完好受控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企业应本着依法自主管理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原则执行,自主管理不等于放任管理,应制定满足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管理规定。一般的管理原则是实施A、 B、 C分类管理,并根据需要确定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等计量确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目前全国各地规定的衡器检定周期不一致 ,又缺乏一个具有规范性的文件 ,从而经常发生矛盾。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衡器的检定周期 ,已成为衡器检定机构和衡器使用单位(或业户)普遍关注的问题。一、衡器检定周期的确定原则由于衡器属强检计量器具 ,因此 ,确定衡器检定周期至少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要保证衡器在检定有效期内具有较高的合格率 ;二是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物力投入(国际建议用语)。即衡器检定周期如果规定过长 ,就可能出现大量衡器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不合格状态。而规定周期过短 ,则必然造成一定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直接给衡…  相似文献   

17.
企业应本着依法自主管理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原则执行,自主管理不等于放任管理,应制定满足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管理规定。一般的管理原则是实施A、B、C分类管理,并根据需要确定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等计量确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沈炼勇 《工业计量》2000,10(2):17-18
1999年 3月 19日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1999年第 6号公告 :《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公告的发表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是一种改革 ,是一个促进 ,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思考。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1 关于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公告”规定 :“企业非强制检定计量标准器和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 ,由企业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 ,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决定。”这无疑是对企业计量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问题是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决定检定周期。检定周期的确定确实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企业习惯于检定周期的管理。本文就获得IRO9000系列标准认证后,企业对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的管理和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据GB/T19022--2003标准中满足顾客、法规和组织规定的计量要求原则,分析了计量确认过程在油田计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计量确认与检定、校准、验证、调整或维修的相互关系,旨在促进计量工作与企业测量需求服务的密切结合,提高油田计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