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裘颖 《城市建筑》2014,(12):15-15
本文结合了一些设计实例,考虑到城市空间和商业内外部空间的优化问题,在商业景观设计中引入了一些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探讨了复合型商业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朱宁  刘源 《建筑学报》2007,(11):40-43
这是位于成都府南河边的一个小区规划,设计巧妙的将本土文化与景观相融合,并加之新的文化概念,在提供景观最大化的同时,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和趣味.经过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推敲,结合当地的自然因素和生活特点,设计成功的将住宅与商业的关系处理的相得益彰,住宅因商业而生动,商业因住宅而更加富有人气.  相似文献   

3.
王鹏  何友均  高楠  陈亚 《风景园林》2020,27(3):40-46
景观治理是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治理,引入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理论”。以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局部景观为案例,探讨了保护地景观治理与景观空间相互关联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设计介入景观治理的4种实践模式。总结实践得出,设计是实现保护地景观治理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行为手段和价值方式,虽非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根本,但却能以自身优势,调节政策制定、规划设计、体制管理与监测评估等多方矛盾偏差。  相似文献   

4.
叶郁 《建筑与文化》2015,(3):160-161
商业景观空间介于城市空间与商业建筑之间,是商业建筑通向城市的过渡空间,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与公共性,体验式商业景观设计打破传统的静态景观设计,重新设计时间,设计景观的流动性,创造丰富情感与经验性的场所空间引导消费参与者的精神感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屋顶花园景观设计出发,以商业建筑顶楼空间为界限,提出商业建筑屋顶花园景观多样性设计的创新理念,指出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要点以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使屋顶花园能更好地为商业建筑服务并与自然景色相协调,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通过分析室内外景观元素在环境中的作用,探究将植物、山石、水景室外材料的引入和室内元素的引出,景观元素相互融合的方法,在茶饮空间设计的运用,体现了设计中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生活环境的发展方向。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茶文化以其高雅脱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茶饮空间属于休闲娱乐空间之一,人们置身的饮茶环境需要有自然、开放、幽静及富有情趣的空间。在空间设计中的景观元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10):44-45
社区商业的空间序列设计决定了整个社区商业基本的空间形象。文章通过对社区商业空间序列中功能及景观要素的分析,从环境行为的角度明确了空间序列在社区商业空间中所包含的意义,探讨了社区商业空间序列的组织方法,从空间序列与界面和景观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社区商业界面与景观构成的本质及影响社区商业空间形象的若干因素,提出社区商业空间序列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商业综合体外环境这一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在面对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下的设计策略。将疗愈景观的理念引入到商业综合体外环境空间的设计当中,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国家推出的相应政策与应对措施比如"地摊经济",以及对未来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的城市灾害的预防,重新思考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的设计方法,使其成为健康安全的城市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增长主义的刺激下,恣意的地理扩张已产生诸如生态破碎、正义缺失等症候,发展陷入胶着,反映其对景观空间价值的局限认识。该文从景观作为媒介及空间生产角度入手,论述了景观媒介的特性及功能;引入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非生态化的批判思想,揭示了资本为重的社会发展在形塑空间过程中的无序芜杂。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和景观的媒介特性提出景观空间生产——即运用景观媒介的特性、功能以期改善城市的非均衡性发展中的弊病,即教化自然、发展迟滞、社会结构解离等乱象。并以溪源江景观修复设计为例,通过滨水景观空间的重构,发挥景观空间生产的效益,试图重塑社会—经济—自然三者的可持续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雄楚大街城市设计强调以"缝合"割裂的城市交通、空间肌理、城市功能为手段,实现道路两侧街区活力的再生。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处理和设计了一些节点和重点地段,在梳理节点用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整合,并通过对绿化开敞空间的营造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间;同时在地段中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引入多种功能,提升地段商业活力,旨在创造充满活力与商机的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在设计上结合厦门骑楼等闽南地域性建筑风格,融合地块周边的独特的自然湖景,突破传统商业中心封闭的设计方法,采用开放式的建筑布局,强调内部商业空间与外部内湖景观的互动,将环境、市民休闲、商业流线、开放式街区等紧密结合,创造出轻松的休闲购物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府井商业街综合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丹 《南方建筑》2006,(10):105-108
伴随当前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商业街作为最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放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商业街以它自身特有的功能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商业街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那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街道生活的内心向往.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所成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王府井商业街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呈现场所精神,以创造一个可读性强的商业街,营造公众心中意象的王府井.  相似文献   

13.
张兴国  张寒 《室内设计》2013,28(4):56-60
本文以南山风景区老君洞道观的保护规划设计为例,基于老君洞景区的自然和文化两大优势资源,坚持保护规划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从旅游开发定位、原真性的保护与传承、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叠置、节点空间品质的优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保护性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实现老君洞景区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世界建筑导报》2007,(4):54-55
通过对区域地块的层层剖析,设计师对项目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功能定位、人流、车行动线及景观与建筑的关系出发,清新而准确把握项目的定位及其脉络。奥雅通过现代、自然、有机的设计手法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将一个个绿岛如水滴般散落在基地上,利用水、绿地、植物、广场等元素有机组合,创造了一个空间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2013,(5):I0058-I0063
该项目是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近年首推的商业地产类型项目,亦是重庆市目前体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日本景观大师户田芳树先生的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规划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重庆蓝调负责该项目的深化及施工图制作。该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板块中心地带,其周边配套设施非常完善。然而,这种旧城中心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需要焕发新的活力、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7.
许少聪  林箐 《中国园林》2023,39(9):54-60
古代泉州沿海地区海洋商贸极为繁盛,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以泉州沿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整理、历史地图转译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区域和城市双重视角研究海洋商贸影响下的传统景观体系特征。区域视角下,从商贸景观要素、航运景观网络两方面探究该地区形成的港市结合、寺塔林立、水陆相连的海洋商贸景观;城市视角下,从自然山水空间、城市实体空间、景观意象空间三方面探讨滨海而生、因商而盛的城市景观。从海洋商贸视角审视传统景观体系特征,以期为当地商贸文化传承、地域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刘利华  樊濬 《福建建筑》2009,(10):49-50,40
步行商业街是以步行购物者为主要对象,其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从日照、风、噪音、休息设施等物理环境的舒适性;各类商业设施、公共活动设施的多样性;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景观的营造等几方面,使步行商业街这一提供多项服务职能的综合体能够带来宜人的空间,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划线”的方式切分空间要素。然而在真实空间中,城市所接壤的边界地带并非一根清晰可见的线条,而是一条混合过渡带,在具备建设功能的同时也融合了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属性。城市与生态的一刀切是一种“算账式”的思维模式,界内是城市,界外是自然,容易导致过度城市化、城市边缘化等极端现象。且这一问题在近山地带尤为常见,面临着岩土植被开垦、建筑遮挡山体景观等诸多挑战。基于此,在揭示近山地带的空间本底逻辑与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尝试以界壳理论为切入点,从自然生态系统、宏观视觉景观、中观布局形态、微观公服职能4个价值维度对这条特殊的城山过渡带进行特征解析并建构评价模型。进而以威海为案例,基于多维评价结果找出导致景观遮挡、绿植带断裂、功能活力阻塞等问题症结,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为城山边界处的宏观设计和空间设计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