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白 《湖南包装》2005,(4):30-32
日本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最显著特殊性就使自身的绵延持续,从未有间断。日本当代学者冈本太郎著书《日本传统》,从另一个角度阐述日本人眼中传统的意义:“传统是开拓和发展人类生命的原动力。”日本的现代设计包括现在包装设计中充溢着传统文化的语汇,我们可以把这种语汇看作是日本民族文化长盛不衰的生命呼吸。日本的包装技术历时不长,只有三十余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的历程。究其原因,除了其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之外,还因其在这“西化”浪潮中不但没有丢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反而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广东包装》2008,(3):I0002
有人说,“包装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的确,日本人认为包装包含着自己对对方“体贴”和“款待”的心情。当你收到一份日本礼物时,往往需要打开一层又一层精致的包装。  相似文献   

3.
自然之美——日本传统包装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开强  杨仲林 《包装工程》2002,23(6):130-131
传统包装在包装设计领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的包装设计应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丢掉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日本的包装设计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包装工程》2004,25(5):178-178
应日本包装技术协会邀请,亚洲包装中心组团参加了10月5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04东京国际包装展览会”。  相似文献   

5.
万惠玲 《中国包装》2008,28(4):43-44
日本民族化商品包装图案样式、文字形式、色彩运用无不透着强烈的“和风”,点、线、面尽显日本传统文化的神韵。日本民族化包装又并非只是民族化而已,它的图案分布、文字编排、色彩搭配又具有的时代感,那些点、线、面赋予它简洁的原则,也同时具有西方文化式的大胆与豪爽。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关心地球环境问题情绪日益高涨的今天,保护环境已成为包装行业的重要一环。日本包装技术协会专门设立“包装合理化委员会”,从1993年1月到1996年3月,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终于编制完成了《新时代的容器包装展望——包装合理化对策》报告指南书。洋洋数万言的报告书,由日本高层次的十几名包装专家分别按专业执笔撰写而成。报告书中列举了许多包装(相关)企业的包装合理化的具体事例,特别是日本包装技术协会多年来推进包装合理化的例子,对于包装行业今后推进“包装合理化”具有指导意义。现择要介绍如后,以供我国包装行业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本大米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日本大米包装设计的优秀案例,对现代元素、卡通动漫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等进行探索归类,总结其包装设计中的优势之处,以期对中国大米包装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迈向资源循环式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生活用品大都在超市里销售,精美的包装成为生产厂商促销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每件物品必需包装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让消费者家庭垃圾量大增。日本厚生省作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包装废弃物要占家庭垃圾重量的30%,体积的60%,这对于人多地少的日本岛国来说,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包装废弃物是件棘手而严峻的问题。日本人的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使消费品更迭速度之快成为世界之最,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5年9月完成的一项“消费动向调查”结果后声称:“经济高速增长使日本人平均每6年换一部新车,每10年换一台冰箱,电视机…  相似文献   

9.
徐晓玲 《中国包装》2003,23(5):61-62
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文字不仅能够准确传递商品信息,还能起到宣传商品,美化商品的作用。文字的书写形式和排列组合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纵观日本的商品包装,文字设计独具特色。日本设计师能够根据商品的属性特点进行创意构思,形成不同的字体设计风格,使商品包装格调高雅别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 日本文字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但在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受地理条件影响,汉字通过朝鲜传入日本。长期以来日本人以汉字作为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后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创造出属于本民…  相似文献   

10.
李珂 《包装工程》2007,28(8):207-208
日本的包装设计以其简洁的造型、柔美和谐的色彩、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字、简朴自然的材料和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语汇肆意宣泄着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的包装设计师在"西化"的浪潮中拿来,并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完美地溶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1.
陈先枢 《包装世界》1995,38(2):14-15
一、对商品包装重新进行定义我国国家标准《包装通用术语》对包装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就是说,包装仅仅指盛装或包扎商品的容器或材料,顶多引伸为包装的操作活动。如果我们要讨论“包装文化”,把商品包装与人类文化连在一起,这个概念就过于狭窄了。文化是人类创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现代设计总不忘引入本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即使是商品的包装及其相关宣传也不例外。 图1是日本伊势酱油的纸盒包装。伊势酱油是日本的老字号店铺,商品品牌宣传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老店悠久历史所带来的可信赖感。遍查包装纸盒上下,并没有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湖南包装》2002,(3):9-10
1960年以后,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国民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跻身先进国家之列。对消费品已由“必需品”转为“必要品”,使商品朝更小、更薄、更精致、多功能目标发展,现在礼品包装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那么日本在礼品包装方面有哪些优点呢?1、掌握国民习性,符合国民习惯各国民族具有其特性与风格,了解这些,对包装设计极为重要。日本在文化方面早期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少数民族图形和文化意蕴为启示,分析了云南地域文化元素的形式和内涵。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从“形”、“色”、“意”、“材”4 个方面切入,论述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土特产商品包装中的植入方式及其价值,并探讨了云南地域文化元素在土特产商品包装中的影响和发展。研究表明,云南土特产商品包装应与地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范文 《中国包装》2023,(8):78-81
“海派文化”作为上海的主要城市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上海众多经典老字号品牌的包装设计中,提炼海派文化的精髓是展现城市名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海派文化月份牌画为主线,梳理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包装设计案例,分析了包装结构、图案及色彩等视觉元素融合海派文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主张并鼓励现代设计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更加充分的分析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使地域文化通过更多艺术形态发挥出宣传力量。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包装机械始于1894年(明治42年),当时只生产装瓶机,1918年(大正6年时开始生产装罐机。随后受战争影响而中断发展。1945年日本包装机械工业的企业数还不到10家。1947年开始生产牛奶糖包装机,随后陆续开发了食品、香烟、药品的单个包装和内包装机。50年代中期,又着重开发了很多小箱包装机和外箱包装机。随着日本方便面的研制开发成功,日本又成功地开发出代表本国包装机械水平的横型制袋灌装机。1960年日本包装机械工业的企业数60家,1970年达到了163家。虽然日本包装机械工业在二战以后的20多年中,发展很快,但是整体技术水平与当…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作者所在公司自1971年销售了第一条包装线以来,迄今已销售了500条包装线系统。 大多数包装线以包装机为核心,以实现合理化并节省劳力。但最近,在包装线中采用机器人的做法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 在早期,日本工业大多采用称为“自动人”和“工业机械手”的国外产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的焊接和喷涂。  相似文献   

18.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日本礼品以其独特新颖的包装设计,优良的包装材料,高超的印刷技术,精致优雅的包装,迎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就日本礼品如何利用包装,提高其附加价值以获得高额利润,促进销路,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国家,能够做到所出售的商品基本上带包装。国外超级市场所售的食品一律带包装。美国的包装工业在食品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更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