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分析认为反硫化是Co-Mo系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生产中的冷凝水、粉尘、油污及氯化物又引起催化剂粘性、偏流、中毒等,这些都会加剧催化剂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不同助剂对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镁、钾3种助剂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9.
首先介绍了Co-Mo系催化剂的发展历程、性能指标,其次对催化剂装填、升温硫化的工业应用经验和在应用过程中造成失活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Co-Mo系变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原理和硫化方法;论述了催化剂在硫化升温过程中相应注意事项;阐述了影响催化剂硫化效果的各项因素——温度、压力、H2S浓度、水分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和指标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1.
器外预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器外预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研究了不同硫化剂以及硫化剂的加入方式、浸渍方法、硫化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储存性能。结果表明,以本实验采用的单质硫、有机多硫化物A和助剂K2溶于溶剂D1作为硫化剂,并在120℃时以共浸法浸渍4h制备的器外预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密闭条件下储存性能较为稳定,活性优于传统的固定床硫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在微型石英管反应器中研究了温度、汽气比和硫化钼浓度对钴钼变换催化剂反硫化动力学的影响.在消除了外扩散和反应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建立了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模型.实验证明,催化剂的失活与温度、汽气比和硫化钼浓度有很大关系,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状况对钴钼催化剂反硫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低含硫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放硫速度问题,从催化剂制造、放硫过程的动力学、影响高温变换催化剂放硫的工业因素(还原及放硫温度、空速、汽气比、压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催化剂本体硫含量应尽可能降低,催化剂使用企业应充分保证还原和放硫温度、放硫空速、汽气比、适当降低还原及放硫过程系统压力,以保证还原质量,缩短放硫时间。 相似文献
15.
钛对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压微反色谱、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研究了钛对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钛能明显提高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活性,尤其是在低于623K时活性提高最为明显;(2)工业侧流试验后,含钛样品的保留活性及活性保留率均高于K8-11;(3)催化剂中添加助剂TiO2后,能显著提高对原料气中H2S含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可以拓宽对原料气的选择范围,对工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优化钴钼系新旧催化剂混装工艺的必要性;从测温点配置、硫化副线设置、分离器设置等方面优化了新旧催化剂混装时的升温硫化流程;从温度控制、二硫化碳氢含量控制、循环煤气中氢含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两段混装催化剂硫化过程的控制要点;针对不同的低变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温度、运行汽气比、预防催化剂失活等因素,提出了中低低变换工艺时两段新旧催化剂的混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介绍了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国内首次配套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生产的合成气中,一氧化碳全低变工艺的实际生产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耐硫变换催化剂B302Q、B303Q、EB-6等的升温硫化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对催化剂各种性能的考核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以特殊工艺制得镁铝尖晶石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新型XB-2耐硫变换催化剂,通过原粒度反应装置对其进行活性评价和300 h的稳定性试验,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SEM表征,并且与某工业催化剂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B-2型催化剂机械强度高、活性好,在高压、高汽气比条件下,其抗相变性能强、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