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SiCp/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400—700℃时,SiCp/Cu复合材料具有比纯铜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SiC体积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最好;在循环氧化条件下,随着氧化时间延长,复合材料氧化增重率逐渐增大,而且呈现近抛物线变化规律;对相同SiC颗粒含量的SiCp/Cu复合材料,SiC颗粒越细,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最近几年我们制备的几种高性能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涂层的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表明采用包埋和渗透法制备的Si—MoSi2、SiC—MoSi2、Al2O3-莫来石-SiC—Al4SiC4以及Al2O3-莫来石-SiC涂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能,而且能够将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保护温度提高到1973K;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涂层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3.
SiC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抗氧化特性,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在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及实际服役过程中,均需对SiC纤维进行高温热处理.为了获得SiC纤维在高温工艺过程及高温服役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对SiC纤维进行高温氩气和空气环境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SiC纤维拉伸性能及微观形貌等的影响,并对支撑...  相似文献   

4.
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增韧相与ZrB2陶瓷基体按配比混料、热压,制备了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密度、硬度、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混料一热压法能制备99.5%理论密度的ZrB2复合材料;显微硬度为800HV,室温抗压强度为1.397GPa,相对压缩率为21.8%.随着温度升高,强度和压缩率均急剧下降;然而,到l100℃时抗压强度仍高达649MPa,相对压缩率为7.6%,该复合材料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上烧蚀6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2800℃,烧蚀后晶粒长大,部分韧化相熔化飞出,留下孔洞.在氧一乙炔焰上烧蚀30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到2000℃,烧蚀后表面无裂纹,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晶粒略有长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叶片材料K444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了K444铸造镍基高温合金800℃及850℃恒温氧化动力学及氧化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了K444合金氧化产物、氧化膜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K444合金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在高温氧化期间,K444合金表面氧化膜无明显剥落.氧化膜主要由Cr2O3组成,含有少量的NiCr2O4及TiO2.氧化膜呈多层结构:外层较薄,膜质疏松,孔隙较多,是以TiO2为主的不连续氧化物膜层;中间层是以Cr2O3为主的连续致密保护性氧化物膜层,其中含有少量的NiCr2O4及TiO2;内氧化层以Al2O3为主.  相似文献   

6.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并结合使用Powder4和Material Studio中的Powder Index程序模块计算了原位烧结ZrB2/B4C陶瓷复合材料中ZrB2的晶体结构。确定了原位反应生成的发生了晶格畸变以后的ZrB2属P6/mmm空间群,然后通过多次里德瓦尔(Rietveld)精修得到的ZrB2晶格常数,最后得到原位生成的ZrB2晶体的原子位置。结果表明ZrB2原子占位为B:-0.33023 0.32535-0.48309 0.00000;Zr-1.00091 -0.00076 0.00035 0.00000,并且晶格常数中a值发生了-0.03%,b值发生了0.2%,c值发生了0.1%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因具备高强度、耐蚀性及比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及民用等各个领域。但是,其在高温环境使用时会发生高温氧化反应,导致其性能降低,限制了它的使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可使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膜层与金属基体结合能力强,拥有一定的耐磨、耐蚀及抗高温等特性,且其工艺流程简单高效、成本低而环保,可明显提高钛合金的抗氧化性,延长其在高温条件下的服役时间。综述了MAO技术在钛合金抗高温氧化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反应参数、电解液、微弧氧化反应时间及电源模式等条件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准高温井式多用炉中通入不同液化气量以及不同炉温下炉膛内气氛CO、CO2、O2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对被加热试样表面氧化脱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温后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退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摸清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高温爆裂情况及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退化规律,对300个70.7 mm×70.7 mm×70.7 mm的RPC立方体试件和120个40 mm×40 mm×160 mm的RPC棱柱体试件进行高温试验与高温后抗压试验,考察纤维种类、纤维掺量、温度、尺寸效应等因素对RPC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受压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钢纤维体积率为2%或单掺聚丙烯纤维体积率为0.3%时可以有效防止RPC发生爆裂;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RPC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强度并改善其受压破坏特征,聚丙烯纤维对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 高温后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经历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奥氏体耐热钢TP347H的高温氧化行为,对现场高温管材及其产生的氧化皮进行了样本采集和特性研究,并利用自制实验室高温蒸汽氧化装置在800℃下对TP347H钢管试样进行了高温蒸汽氧化模拟对比试验.采用氧化增重法和最小二乘法得到了该温度下的氧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TP347H钢在800℃时的水蒸气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对所试验样品的氧化膜进行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氧化膜的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在外层中,氧含量从外到内逐渐减少,Fe含量由内到外逐渐减少;外层氧化膜仅含微量的Cr、Ni元素,在内层中Cr元素在基体和内层的界面处存在富集,与此同时该处Ni元素则显示出关联性贫化.  相似文献   

11.
井筒温度分布计算对于测试工艺设计、测试工作制度优化和动态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可以提高井筒压力计算的精度。以传热学原理为基础,依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井筒温度模型,通过将井筒分段,采用迭代方法求解,得到了单相液流、单相气流以及气液两相流时的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温固相法制备锆英石粉体所用原料的最佳粒度,以不同粒度的SiO2和ZrO2混合粉体为原料,在1500℃条件下保温4.5h进行锆英石粉体的制备。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原料进行粒度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仅对产物进行物相与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成样品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SiO2和ZrO2混合粉体在1500℃条件下保温4.5h均可制备出锆英石粉体,当d(0.5)为2.125μm时制备效果最好,所制各样品的粒度主要集中在0.2~1.5μm之间。  相似文献   

13.
石蜡类有机物用做相变储能材料具有相变焓高、相变温度范围广、价格低等优点,但其较低的导热系数限制了吸/放能效率的提升。添加高导热物质合成复合相变材料,用以强化石蜡类有机相变材料传热能力是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评述了多种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热学性能,并展望了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压有机固体电解质片式钽电容器的高温特性是限制此类电容器广泛应用的瓶颈,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105℃的温度上限,而不能满足125℃环境下的特殊使用要求。该文通过对电介质进行"屏蔽"和预处理,对有机固体电解质进行后处理和包封层改善,高压有机电解质片式钽电容器的高温特性得到明显改善,能够安全通过105℃、2 000 h和125℃、2 000 h寿命试验。该研究结果将为有机固体电解质片式钽电容器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PZT对PZT/PVDF复材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处理PZT陶瓷粉末与PVDF制成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高温处理PZT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极化特性、压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PZT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少,其剩余极化明显提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电系数和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6.
准葛尔盆地南缘深层气藏埋藏深,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采用暂堵转向分层分段改造工艺实现了高效改造,提高了储集层动用程度。开展了140~180 ℃高温条件下暂堵剂对裂缝和炮眼的封堵实验研究,针对性评价了5种暂堵材料的降解速率和承压能力。结果表明,常用的暂堵材料在高温下会软化,在驱替压差下易随携带液流动,导致暂堵段承压能力下降,失去封堵效果。优选了在180 ℃下承压能力达30.00 MPa的暂堵材料,现场应用结果显示采用暂堵剂后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蔓延高温合成广泛用于制备难熔高温材料及其它先进材料,本文综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发展概况、理论基础及技术应用,对目前SH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SHS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外加剂品质对碾压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和不同处理工艺对层面结合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喷雾保湿降温、防晒和快速作业相结合、直接铺筑允许时间比初凝时间提前2 h以上且不超6 h的综合施工技术措施.试验证明:采取上述综合措施能有效地保证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铁电相LiNbO3对Al2O3陶瓷材料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Al2O3 Nb2O5 和LiCO3为主要原料,分别通过高温固相法和热压烧结法,制备LiNbO3/Al2O3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抗折强度的测试以及显微形貌观察.结果发现:LiNbO3的加入有利于促进Al2O3的烧结,降低了Al2O3陶瓷的烧结温度.当烧结温度超过1 200℃时,复合材料的主晶相仍然为LiNbO3和Al2O3,但由于少量Li元素挥发,生成物相LiNb3O8.在1 200℃保温3h,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5vol% LiNbO3/95vol% Al2O3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了最高,为162.34MPa.在1 300℃,150MPa(保温保压1h)热压烧结制备的15 vol% LiNbO3/85 vol% Al2O3复合材料致密度为92.82%,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93.94 MPa和2.38 MPa· m1/2.该复合材料中的LiNbO3晶粒出现了非180°畴结构,这种电畴结构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a2LaBiO6/ZnO复相材料,研究了Ba2LaBiO6/ZnO复相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组织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样品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显示了良好的NTC特性;烧结体中的相主要由六方结构的ZnO、立方结构的Ba2LaBiO6及含量很少的未知相组成,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材料中ZnO含量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在给定Ba2LaBiO6的组成下,随着材料中ZnO固溶体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室温电阻率减小,B25/125系数的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