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丙烯酸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芝华  任冬燕  邬花元 《江苏化工》2005,33(6):35-38,42
采用丙烯酸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得到了共混改性(PU/PA)、共聚改性(PUA’)、接枝改性(PUA)3种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聚合物。通过对改性聚氨酯乳液的激光粒度分析,乳胶膜的红外光谱、热分析、透明性、耐化学性及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机械共混聚合物PU/P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及共混性;在共聚反应聚合物PUA’、PU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形成核壳结构,且在PUA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可以有效的提高二者的相容性及共混程度。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研究 胡晓兰等 化工新型材料,2001,(8):21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指聚合物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网络相互贯穿在一起,互穿网络聚合物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的共混物。从制备方法上它接近于接枝共混法;从相间无化学结合来看,则接近于机械共混法,因此,可把IPN视为用化学法实现的机械共混物。 聚氨酯/环氧 IPN在粘结剂、涂料、高模量塑料制品、增强橡胶等方面得到应用。文章综述了聚三酯/环氧树脂的IPN生成动力学与相分离过程,以及形态与性能,并介绍了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应…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12,(3):156-156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在医用、包装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开发热点。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方法按时间顺序和技术发展程度,可分为:(1)与天然物质共混;(2)改性后共混;(3)与天然物质共聚;(4)分子链设计。用前三种传统方法合成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工艺较简便且成本较低,缺点是不能彻底降解,只能部分降解。用第四种方法通过分子链设计合成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能够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高分子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综述了通过接枝、嵌段等方法改变聚氨酯分子链的刚性结构或通过高分子共混、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等提高聚氨酯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聚氨酯阻尼涂料在舰船、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高分子阻尼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PU/EP共混物中的化学反应及粘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聚氨酯(PU)预聚体同环氧树脂(EP)共混,加入扩链剂、交联剂,制得PU/EP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共混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考察了两聚合物组成对聚合物网络间互穿程度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4种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对聚酰胺66/热致性液晶聚合物(PA66/TLCP)共混物界面的增容作用,并对PA66/TLCP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微观形貌研究。DSC结果表明,4种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对PA66/TLCP共混物的熔融温度、熔融焓、结晶温度、过冷度和结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FTIR证明共混物界面发生增容反应。4种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对PA66与TLCP的界面相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且改变了分散相在基体中的分散形态。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用于泄气保用轮胎,特别是适用于内支撑体用补强材料的聚氨酯胶料。这种胶料硬度低,可提高耐热性,硬度与耐热性平衡性特别好。聚氨酯胶料的特征是,胶料中配合有分子链端至少有2个异氰酸酯基团的聚氨酯聚合物(A)、多元醇(B)和增链剂(C)。上述聚氨酯聚合物(A)、多元醇(B)和增链剂(C)中任何一种成分都含有3个以上官能团。从聚氨酯胶料测得的聚氨酯中的硬链段含量为8%~20%。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在分析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条件如混溶性与相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热塑性聚氨酯与热塑性弹性体(如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共混方法及设备,并对其共混效果与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N220)、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通过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透射电镜、粒度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相比,改性后的聚氨酯分散液的粒径均有所增大,乳液的黏度变化不大。胶膜的硬度和耐水性以及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下降。HDDA的引入,形成了具有化学交联的核一壳互穿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表现出明显的互穿协同效应,使WPU与乙烯基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客性。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胶黏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3种制作方法:共混法;互穿聚合物网络法;接枝法。简述了几种典型共混物组成,详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和接枝聚合物的制法。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利用二羟甲基丙酸作为亲水单体制备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树脂的基础上,利用价廉易得的对氨基苯磺酸作为扩链剂,在扩链反应时引入磺酸基,制备一种双阴离子型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树脂。该树脂在加入光引发剂后,经紫外光固化30s后,基本固化完全。通过研究亲水基团对树脂水溶性的影响发现,所制备的树脂较只含有羧基的单阴离子型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树脂具有更好的水溶性,且树脂的水溶性随着亲水基团总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裕玲 《广东化工》2010,37(12):48-49,51
要制得性能优良的木器用水性聚氨酯乳液,要从制备水性聚氨酯用的原料聚酯二元醇入手,文章设计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元醇,它使用邻苯二甲酸酐和己二酸以摩尔比40∶60混合后再与乙二醇反应,制得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其化学稳定性、涂膜硬度,相对于单独用脂肪族聚酯二元醇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要优。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相权 《中国涂料》2013,28(1):51-53
利用二步法由二元醇、二元酸及TDI合成一种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第一步由二元醇和二元酸合成以羟基封端的不饱和聚酯,第二步利用不饱和聚酯的—OH与TDI的—NCO反应合成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使得树脂分子链段上既有不饱和链节又含有聚氨酯基团,结合了聚氨酯涂料和不饱和聚酯涂料的优点,使其涂膜性能优异。试验发现TDI加入量为1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醇(PCDL)和聚醚二醇(PPG)混合物为软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不同软段组成的聚氨酯弹性体(PUE)。采用DSC、FT—IR和DM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CDL含量对PUE的微相分离程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中PCDL含量的增加,PUE中氨酯羰基的氢键化程度减小,相分离程度减小,而且PUE的储能模量随着PCD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与单一组分软段的PUE相比较,混合软段的PUE具有相对较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5.
单组份水性乙烯基聚氨酯木材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端封闭异氰酸酯预聚体、聚乙烯醇与乙烯基共聚乳液等混合制备单组分水性木材粘接用胶粘剂。  相似文献   

16.
徐进 《聚氨酯工业》2010,25(2):37-39
以TDI-65与PAPI按一定比例混合(TM体系)为原料,制取普通聚氨酯软泡。讨论了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和PAPI对泡沫的影响,并分析了经济效益。实验表明,以TM体系代替TDI-80制备普通聚氨酯软泡,与同类普通软泡比较,具有综合物理性能高、成本低的优点,有很高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步法工艺,对用于聚氨酯夹层板结构的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硬段含量、软段结构以及催化剂等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自制的CA-1催化剂、混合聚醚多元醇和粗MDI体系,硬段质量分数为50%时,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邵D硬度达75、拉伸强度为26MPa、撕裂强度98kN/m、伸长率为90%、釜中寿命为9min左右,外观无气泡、开裂等缺陷,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由RDX、聚氨酯黏合剂、键合剂组成的火药的内相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测定。测定不同加热速率下的峰温,通过峰温求得加热速率趋于零时试样的峰温Tp0、单独体系相对于混合体系分解峰温的改变量ΔTp及表观活化能改变率ΔE∶Ea,考察了键合剂、聚氨酯黏合剂与RDX之间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剂、聚氨酯黏合剂与RDX的相容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丙烯酸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探索了合成聚氨酯-丙烯酸乳液的一种新方法,即先在丙烯酸酯混合单体中进行聚氨酯溶液聚合,再将合聚氨酯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得到稳定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乳液。这种乳液涂膜具有较高的耐水性、耐污染性。  相似文献   

20.
Waterborne UV-curable polyurethane (WUPU)/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in situ method using aqueous silica sol. SEM examinations of hybrid films indicated that the nanosilica were well dispersed in the matrix.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microphase separation between polyurethane and silica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mount of silica incorporated. DM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films with silica nanoparticles showed a single tan δ peak, which implies that soft and hard segments of polyurethane are well phase mixed. The nanostructure films displayed enhanced storage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without sacrificing high elongation at break. The resulting transparent hybrid films are promising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e.g. for high performance water-based UV-curable coa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