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滩涂资源和水资源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2大关键资源,防灾减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条件。针对防洪御潮安全保障、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浙江省沿海及海岛地区防洪御潮和水资源、滩涂资源开发等关键问题,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合理开发滩涂资源和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粤赣两省在东江流域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做好防洪与水资源保护工作,3月13日,广东省防总副总指挥、厅长黄柏青与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罗小云在江西省贛州市签署《粤赣东江流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合作框架协议》。江西省赣州市副市长刘建平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广东省防总秘书长、副厅长邱德华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水利工作方针,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水库群洪水资源利用是协调解决淮河流域防洪、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传统基于预蓄预泄理念的洪水资源化模型对实时防洪风险考虑的不足,提出结合风险决策理论的水库群洪水资源化预蓄预泄模型。模型以实时洪水预报误差导致的下游防洪点水量超标作为风险指标,在保证风险指标不超阈值的前提下适量承担防洪风险、挖掘洪水资源风险价值。以东淠河佛子岭水库群系统为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以20160630洪水为例,在相同防洪风险水平下,该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可增蓄洪水资源量3.1%,增加经济效益3.4%。  相似文献   

5.
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协同浮动旨在不增加防洪风险前提下,挖掘中小洪水利用潜力,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已成为防洪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从防洪库容置换与风险防控出发,基于动态预见期和预泄能力约束,嵌套运用预泄预蓄法和库容补偿法,解析了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协同浮动关系;考虑帕累托最优解集和最优前沿的动态变化特性,建立了面向动态多目标的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协同浮动调度模型;把环境变化检测、随机再生种群和基于参考点的帕累托前沿预测策略引入智能算法,提出求解调度模型的动态多目标智能算法,基于风险效益评价指标以评估调度方案,为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协同浮动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莱芜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等现状和问题,统筹考虑防洪与抗旱、水的供与需、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区域水利发展措施,以期保障供水、防洪以及生态安全,为莱芜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邹强  胡向阳  周曼 《人民长江》2018,49(4):11-16
三峡水库汛期利用洪水资源,不仅能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而且还可以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发挥具大的作用,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风险可控。对于三峡水库洪水资源利用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重点针对防洪、堤防、航运、库区淹没以及泥沙等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风险对策措施,以达到"防洪风险可控,泥沙淤积许可"的目标,可望能够为全面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有效降低各种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山东省骨干河道治理现状和河道功能定位,提出了河道治理中应尊重河流自然形态、保全河道自然功能和生态功能,充分发挥骨干河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展示及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等综合功能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Guayas流域是厄瓜多尔的农业主产区、工商业中心、科技和教育中心,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Guayas流域在水资源、防洪、水质和水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配置、防洪、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可有效解决干旱、防洪、水质、水土流失等问题,为顺利实现该国宪法和美好生活规划提出的系列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划编制工作实践,总结了成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防洪体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保障成都市供水与防洪安全的战略措施与规划任务,以期为有关方面开展类似区域的水安全保障战略规划或水网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地跨苏、浙、沪、皖4省(直辖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会同流域各地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大力加强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有效保障了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发挥了治太工程在防洪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四方水情     
热点传真“十一五”水利建设六大任务确定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近日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水利工作将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水利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汪恕诚介绍了“十一五”时期的六大任务:加强防洪体系建设,保障防洪安全。保障饮水安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摘自“新华网”)建立水利三大管理…  相似文献   

13.
对广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工程水利、安全水利、民生水利、法治水利、资源水利等措施,构建防洪减灾、水源保障、城乡供水、水生态保护等四大体系,以规范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封面     
<正>正在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以及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的标志性工程,在珠江流域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依据半城子水库的流域概况、工程概况和水文特性,通过分析半城子水库简易洪水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其在防洪调度中的运用情况,总结预报经验,并思考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半城子水库通过有效利用洪水预报手段,为防洪调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可调控水资源总量,充分发挥了水库防洪、供水职能,统筹了防洪安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水库综合运用效益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差加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情势不确定性影响的加剧,使得中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水资源风险问题,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日益成为中国水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明确水资源风险内涵和分析中国水资源风险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治理的原则,提出了中国水资源风险防控的总体策略与主要任务,为全面加强中国水安全保障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7,(6):28-33
为解决水库库容与来水量不协调的问题,提出修建分洪隧洞连通两水库(连通水库)来分配洪水,提高流域水库群的整体防洪能力,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以连通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对连通水库风险辨识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构建考虑防洪、发电和供水的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并运用模糊优选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联合防洪调度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的依据。工程实例运用表明,利用连通水库防洪调度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可优选出综合效益最佳的防洪调度方案,提高流域的整体防洪能力和水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1 防洪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建设21世纪的防洪体系,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的防洪体系建设与水环境的关系,在发挥防洪体系抵御洪水功能的同时,发挥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在减少洪灾的同时,既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地表水可供量,改善水资源供水条件,又要增加水面,恢复湿地,保护动植物,使洪涝水变为资源水、环境水,从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流域防洪短板,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对于构建流域防洪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未来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并据此对当前流域防洪体系进行分析,以“消隐患、强监管、补短板、提标准”为原则,提出了构建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三源一干”防洪保障体系。工程措施包括加快构建控制性山区水库、修建高标准防洪堤防、蓄滞洪区规划建设,非工程措施包括“四预”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流域洪水风险灾害评估、多水库联合调度研究,以期达到“防洪保安全,优化水资源”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利枢纽的防洪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峡水利枢纽运行以来的防洪调度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已建成防洪调度业务系统是三峡水库调度防洪调度技术保障;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流域定量降水预报及短期洪水预报为防洪调度提供了依据;防洪调度在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中发挥一定的效益。提出在保证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洪水资源,更好地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