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与地质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克绳 《断块油气田》2010,17(5):525-528
在冀中坳陷内继冀门1井后所钻冀参4高断块上的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油藏构成。油源为上覆的下第三系(古近系)沙河街组,具独特的"新生古储"的油藏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牛东1风险探井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风险探井牛东1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这是继1976年任丘潜山发现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藏勘探历时33年,经历了6个勘探阶段,华北几代勘探家持之以恒,持续进行先进物探技术和方法攻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潜山地质结构,最终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及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后完全落实潜山形态,标定牛东1井。落实潜山圈闭的同时,深化研究、创新认识,综合评价潜山成藏条件,降低深潜山勘探的风险。牛东1井的成功,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最深的高产油气藏,打开了冀中坳陷深潜山勘探的新局面,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深层勘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3.
草古1潜山漏失井固井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草古1潜山位于草20断块与陈坡村之间,属于草桥油田的一个潜山油藏,1986年钻探草古1井发现油气。1990年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同年11月,草古1井注蒸汽热采获日产94.4t。在50km~2的潜山构造上控制含油面积27.4km~2,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480万t,截至到1997年10月已钻井26口(其中探井17口),欲在此油藏建成20万t的生产能力。计划布井67口,利用老井10,新布井57口。而目前完钻的7口井,在钻井和固井作业时,均发生了严重的漏失,固井质量不合格。从研究草古1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入…  相似文献   

4.
自 1 976年东 1井钻至古生界以来 ,东濮凹陷的潜山已经历了 2 4a的勘探历程 ,在任丘大型高产潜山油气藏的鼓舞下 ,勘探热潮几起几落 ,相继在不同的潜山构造带上钻探 46口探井。仅在多口井中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 ,却一直没能突破工业油流关。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东濮凹陷古潜山的成因、演化、生储盖组合及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研究 ,利用新的勘探思路 ,经过 2a的艰苦奋斗 ,对潜山成藏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再论证 ,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认识 :a)经调查和分析钻探结果 ,认为钻井工程和试油工艺是东濮凹陷潜山勘探失败…  相似文献   

5.
千18-18井是1口生产井,位于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油气田板深7断块构造,设计井深为4410.88m,钻探目的为开发板深7西断鼻奥陶系凝析气藏。上部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东营组地层,极易水化分散,造浆性很强;下部奥陶系古潜山地层非均质性较  相似文献   

6.
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轮南奥陶系大型古潜山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但由于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十分复杂,油气藏类型特殊,勘探难度很大。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潜山烃源岩、储集体、输导体系等成藏关键事件,并从潜山构造演化和多期成藏的角度提出了轮南大型古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应用于轮南潜山,发现了储量超6×108t特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油区古潜山油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湾油区古潜山高产大油田的发现,开辟了我国石油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勘探古潜山油藏成为我们增加储量和产量的主攻方向之一。最近,我们综合了现有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一)古潜山勘探概况渤海湾油区,目前共发现有93个潜山带,244个古山头。截至1976年底,已在57个潜山带96个山头上进行了钻探,已发现了××个潜山油藏,见油气显示的潜山带21个,28个山头。还有36个潜山带,148个古山头未进行钻探,  相似文献   

8.
古潜山高产油田的发现,打开了新的找油领域,也向地震勘探提出了"四查"古潜山(查潜山位置、查潜山形态、查潜山周围环境、查潜山内幕)的任务.随着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的改进,压制了多次波以及其他随机噪音的干扰,加强了深层反射的弱信号,这就使KC地区的一批古潜山地震剖面,得到了过去得不到的潜山内幕地震反射信号.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任务,就是怎样把时间剖面上的潜山内幕地震反射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北起落     
《中国石油企业》2004,(3):35-35
1975年9月7日,位于河北任丘地区的任4井喷出千吨高产油流,从而发现了任丘油田。1976年4月任丘油田投入生产。任丘油田是我国发现和开发的第一个大型碳酸盐岩裂缝性古潜山油藏,也是我国第一个单井日产超过千吨的特高产量大油田。人们当时欣喜地称为抱了“大金娃娃”。随着一系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的形成和应用,潜山油藏开发效  相似文献   

11.
冀中坳陷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发现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潜山油气藏形成与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已发现了以任丘潜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积极预探隐蔽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又发现了牛东1超高温深潜山油气藏、长3古储古堵潜山内幕油气藏等多个隐蔽的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展现出该领域的良好勘探前景。碳酸盐岩深潜山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储集物性好,且具有油气早期充注、长期充注和高压充注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存在多套储盖组合,可以形成多种源山接触方式,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与潜山内幕储层物性的耦合关系控制油气成藏。隐蔽的深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发现,主要得益于解放思想、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油源对比及有效烃源岩成藏贡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的原油来源及烃源岩的成藏贡献,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潜山原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其与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并通过地质条件分析解释了混源成藏的原因,最终确定了混源油的混源比例。C29甾烷20S/(20S+20R)参数反映任丘潜山油藏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Pr/Ph、G/H、S/H、C19/C23等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任丘潜山油藏存在3种类型原油,分别为A类、B类和C类。3类原油生物标志物参数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空间分布亦存在一定规律性。A类为马西洼槽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单一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东地区的奥陶系储层中。B类和C类原油为任西洼槽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段下亚段)和马西洼槽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混合来源的原油,其中B类原油中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为60%~70%,其次为来自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西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府君山组储层中。C类原油则以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贡献为主,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较低,为30%~40%,集中分布于任丘潜山油藏南部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储层中。整体上,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对任丘潜山油藏原油的贡献北低南高,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则为北高南低。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的原油来源及烃源岩的成藏贡献,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潜山原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其与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并通过地质条件分析解释了混源成藏的原因,最终确定了混源油的混源比例。C29甾烷20S/(20S+20R)参数反映任丘潜山油藏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Pr/Ph、G/H、S/H、C19/C23等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任丘潜山油藏存在3种类型原油,分别为A类、B类和C类。3类原油生物标志物参数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空间分布亦存在一定规律性。A类为马西洼槽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单一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东地区的奥陶系储层中。B类和C类原油为任西洼槽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段下亚段)和马西洼槽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混合来源的原油,其中B类原油中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为60%~70%,其次为来自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西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府君山组储层中。C类原油则以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贡献为主,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较低,为30%~40%,集中分布于任丘潜山油藏南部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储层中。整体上,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对任丘潜山油藏原油的贡献北低南高,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则为北高南低。  相似文献   

14.
兴隆台古潜山带勘探实践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台古潜山油藏是辽河油田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藏。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古潜山带的勘探进程。近年来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4000m以下深层古潜山、巨厚隔层下古潜山以及古潜山深部的勘探,并取得了认识上的突破。突破了以往变质岩古潜山风化壳含油的观念,取得了古潜山内幕深部可以成藏的认识;古潜山储层受埋深成岩作用影响较小,深层古潜山仍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供油窗口的存在是古潜山成藏的关键因素,巨厚隔层下古潜山可以成藏,建立了古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成藏模式。此次研究对于拓展勘探领域和空间,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任丘古潜山油藏任观6井1980年至1995年15年时间内6次深侧向电阻率时间推移测井资料,结合该油藏先期注水、后期降压开采的生产实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解释,对潜山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新认识:(1)致密层遮挡的微细裂缝发育段油气可以重新聚集;(2)岩块自吸驱油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3)降压开采措施的实施加速了潜山内部油气的再聚集;(4)阻隔层遮挡的内幕高部位可能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6.
Great quantities of light oil and gas are produced from deep buried hill reservoirs at depths of 5,641 m to 6,027 m and 190 ℃ to 201 ℃ in the Niudong-1 Well, representing the deepest and hottest commercial hydrocarbons discovered in the Bohai Bay Basin in eastern China. This discovery suggests favorable exploration prospects for the deep parts of the basin. However, the discovery raise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genesis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deep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hydrocarb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ocks as well as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oil and ga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highly mature Sha-4 Member (Es4) source rocks instead of thermal cracking of crude oils in earlier accumulations. The source kitchen with abnormal pressures and karsted carbonate reservoirs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high-maturity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buried hills (i.e., Niudong-1) in conjunction with several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in the ES4 reservoirs since the deposition of the upper Minghuazhen Formation. This means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e deep parts of the Baxian Depression is probably high.  相似文献   

17.
轮探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钻遇并揭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优质烃源岩,并在8 260 m深的吾松格尔组白云岩储层发现超深层轻质油,展现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研究表明轮探1井轻质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但对于该井烃源岩生烃过程及其深层油气相态物性预测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采用盆地模拟和相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适用的相态动力学模型,定量模拟了轮探1井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烃与油气相态物性演化特征,通过与轻质油实际相态物性特征对比,对吾松格尔组轻质油来源与生成阶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轮探1井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在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以生成正常油为主,具有较低的气油比和较高的黏度、密度;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生成轻质油—凝析油气为主,具有更高的气油比和更低的黏度、密度。轮探1井吾松格尔组轻质油藏的相态物性特征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在晚喜马拉雅期生成的烃类流体吻合,表明该轻质油的形成阶段为晚喜马拉雅期。综合研究认为,轮探1井轻质油是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处在相对封闭且热演化程度较高(1.00%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具备良好生储盖组合,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前期勘探主要立足中浅层,以寻找次生高效油气藏为主,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不发育,一直未作为主探层系,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玛湖大油区的发现为盆地扇体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借助玛湖勘探经验,对该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扇体、储层、不整合面及断裂体系等整体评价,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提升了资源与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优质烃源岩,二叠系、三叠系规模有效砾岩储层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立体输导体系,区域、局部泥岩盖层、平原致密遮挡带构成多重封盖保存条件,为大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源上下生上储、源侧新生古储、源内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并提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油气富集规律。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具有"多层系纵向叠置、优质储层平面连片、多成藏类型"特征,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优选斜坡区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实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