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勾凯  张英杰  孙鑫  董鹏 《化工进展》2016,35(4):1237-1241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北衙金矿尾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动修复技术,研究了不同的阳极工作液、不同的可渗透反应材料(PRB)和不同的可渗透反应材料放置位置对矿渣中铜的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尾矿中铜的形态分布及修复技术对不同形态铜的去除情况.矿渣中水溶态的铜含量占总含铜量的0.7%,弱酸可提取态占5.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40.9%,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9.7%,残渣态占42.9%.结果表明,阳极工作液为0.1mol/L柠檬酸溶液、PRB为椰壳活性炭并置于距阳极10cm处时,近阳极区矿渣中水溶态的铜去除率为66.5%,弱酸可提取态铜的去除率为51.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去除率为58.5%,而电动修复对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铜几乎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2.
柠檬酸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对评价其对环境危害的大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BCR法分级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形态:弱酸提取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可还原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可氧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研究了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Cd、Pb、Cr的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量的增加,残渣态镉和铅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量也增加,残渣态铬和可还原态铬向可氧化态铬的转化量也缓慢增加,但对弱酸提取态均影响不大。说明施加柠檬酸可活化土壤中的镉铅铬,助力于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贵州兴仁某村煤中砷的含量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砷含量分布范围在17.83mg/kg~140.64mg/kg,平均值为93.31mg/kg,远高于中国(4.09mg/kg)和世界(5mg/kg)煤砷含量.其赋存状态复杂多样,煤砷各形态含量比例分布为:残渣态(56.7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0.74%)硫化物结合态(15.20%)有机结合态(5.07%)碳酸盐结合态(1.73%)水溶态和可交换态(0.52%).煤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含量也较高.其中一个煤样砷含量相对于其他样品较小,有机砷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结合前人研究推断:此次研究的煤样多以大分子有机砷结合态存在,但不易提取,导致残渣态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浸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邦智  吕昕  赵小辉 《广东化工》2011,38(9):108-109
剩余污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等优点,由于含有有害的重金属等,妨碍其农用。通过对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浸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剩余污泥中Cu、Zn、Ni、Cr及Pb交换态含量都比较少,Cu、Zn、Ni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结合态和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存在,Cr、Cd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溶出量大,并且溶出量都随浸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魏永军 《广东化工》2015,42(2):43-44,42
以某市三环南路沿线土壤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路旁土壤重金属Cu的形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u主要以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活性态含量较高,占总量的25.09%,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在土壤利用时应给予关注;p H是影响土壤Cu四种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的主要因素,除p H外,有机质是影响可交换态Cu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取龙葵及种植龙葵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土壤重金属可交换态镉、碳酸盐结合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残渣态镉的化学形态含量,同时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比重、pH等,并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镉的分布特征,同时分析影响重金属镉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镉...  相似文献   

7.
选取抚顺市郊农田土壤样品,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土壤中,As、Cr、Cu、Hg和Zn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Pb的形态分布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Cd的主要赋存形态是离子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研究区域土壤中除As以外其他各元素总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其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主要以化学行为稳定的残渣态和化学行为相对稳定的铁锰氧化态、腐殖酸结合态为主,而Cd以化学行为较为活跃的离子交换态为主,这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向甲甲  谭学军  殷瑶  高强  孙瑞 《广东化工》2022,49(10):159-162
研究了金属冷、热加工工艺对Cu、Zn、Pb、As土壤粒径分布规律、种子萌发毒性及植物富集特征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热加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浓度较高,重金属在细颗粒土壤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粗颗粒土壤。金属热加工土壤Cu、Zn、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As的主要形态为残渣态;金属冷加工土壤Cu的主要形态为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Zn、Pb主要形态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主要形态为残渣态。冷热加工工艺不同粒径土壤培养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大于80%,对种子萌发毒性较小。重金属富集量为:Zn>Cu>Pb>As,植物富集作用和重金属总量、形态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9.
《化工设计通讯》2016,(6):143-144
为了控制燃煤As和Se环境污染,有必要对煤中As和Se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以水城矿区汪家寨矿煤(14#)和那罗矿煤(18#)为研究对象,对煤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法进行连续浸提,得到As和Se的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4种形态,并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各形态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汪家寨矿煤(14#)和那罗矿煤(18#)中As和Se存在不同的形态分布特征。总体来看,2种煤中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Se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集江西省内某废弃石煤矿区周边实际铀(U)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泥炭和玉米秸秆炭作为有机钝化剂,以及将沸石和蛭石作为无机钝化剂对污染土壤进行钝化处理,以此考察不同钝化剂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U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钝化剂对污染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沸石处理的土壤pH值虽有增加,但对U的钝化效果最不理想;泥炭对污染土壤中U的钝化效果最显著,与污染土壤混合培养5周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U占比降低了15.15%,硫化物及有机物结合态U占比增加了22.22%,与原始土壤中U形态分布对比,残余态U和硫化物及有机物结合态U总占比加和明显增加;蛭石对污染土壤中U也具有一定的钝化效果,与污染土壤混合培养3周后,U形态分布基本趋于稳定,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占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选取贵州省某村煤、粉煤灰、土壤及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砷含量研究,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粉煤灰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煤、土壤及粉煤灰中砷含量均严重超标,普遍超出100mg/kg;粉煤灰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存在(57%),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7.62%)、有机结合态(12.08%)、硫化物结合态(11.68%)、碳酸盐结合态(0.97%)、水溶态和可交换态(0.65%);研究区居民日常燃煤的砷排放量较大,每户日均排放量高达576.22 mg,排放率为48.07%,年均排放量达到0.21 kg;高砷煤利用过程中砷已经对农作物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Tessier和Shuman法探究了织金县燃煤区土壤中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七种形态Zn、Pb、Cd、Ni、Cu、As、Hg等几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测定了其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总含量。结果显示,Zn、Pb、Cd、Ni、Cu、As、Hg等重金属在织金县燃煤区土壤中的结合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含量最高,可高达84.15%。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探索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腐植酸对土壤中砷形态转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油菜盆栽试验,检测砷加入土壤后15天、45天、90天土壤中AE-As(水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Fe,Mn-As(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S-As(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Res-As(残渣态)的含量及油菜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水溶态砷加入土壤后均迅速向相对稳定的形态转化,15天时,A3H1(p H值9.5,腐殖酸用量0 g/k g)和A3H4(p H  相似文献   

14.
杜卫莉 《广东化工》2009,36(5):160-162
采用五步连续萃取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湖泊底泥中Hg和As的形态。结果表盟:Hg主要以生物可利用性较强的三种形态(可交换态、碳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占总量的71.48%,而As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95.2%。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泫同时测定砷和汞,其检出限As为0.015ng/mL、Hg为0.006ng/mL;RSD为:0.33%~4.26%;回收率为:97.7%~100.6%。  相似文献   

15.
原子荧光光度法应用于湖泊底泥中汞和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步连续萃取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湖泊底泥中Hg和As的形态。结果表明:Hg主要以生物可利用性较强的三种形态(可交换态、碳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占总量的71.48%,而As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95.2%。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砷和汞,其检出限As为0.015ng/mL、Hg为0.006ng/mL;RSD为:0.33—4.26%;回收率为:97.7~100.6%。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2016,(3)
正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不同用量腐植酸对石灰(岩)土中铅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各处理均能降低石灰(岩)土中交换态和残渣态铅含量,而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铅含量则增加;施用腐植酸降低了石灰(岩)土中铅的活性,且影响程度随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腐植酸对石灰(岩)土中铅各形态含量在培养0~36天期间变化较明显,培养36天后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种植的方式,研究工业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Ni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Ni的总量与小白菜中Ni含量成负相关性。当有外来污染源进入土壤中时,重金属Ni先被固定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再进一步转化为残渣态。土壤中Ni的水溶态和离子态含量与小白菜中Ni的含量成正相关性,能真正地反映重金属Ni对生物的危害及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生物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粲然  卢滇楠  刘永民 《化工进展》2014,33(8):2174-2179
回顾了我国含镉土壤的场地修复。综述了利用生物钝化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镉产生硫化物或磷酸盐沉淀的微生物沉淀作用、微生物的细胞壁和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直接吸附镉的微生物吸附作用以及镉离子透过微生物的细胞膜而被固定在细胞内的微生物摄取作用等生物钝化机理,并对有机钝化过程和无机钝化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分析了镉在土壤中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赋存形态以及土壤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共存重金属和微生物等因素对镉的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生物钝化技术的优点以及该技术不能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永久去除的问题,指出生物钝化技术与其他修复方法相结合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凡口铅锌矿人工湿地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凡口铅锌矿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Pb、Zn、Cu、Cd和Mn)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矿山重金属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湿地系统水体中重金属Pb、Zn、Cu和Cd都主要以悬浮态存在,Mn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5种重金属的总量沿流程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中Pb、Zn、Cu、Cd和Mn的总量与水平沿程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其次为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结合态。沉积物pH值和有机质含量都随着沿流程而逐渐降低,沉积物pH和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据实验表明,在不同燃烧温度、空气流量和燃烧气氛下,燃煤重金属(Cu、Zn、Cr、Mn、As、Cd和Pb)会有不同反应,因而形态分布和挥发特性将会有所不同。为了探究影响规律,本实验采用改进后的BCR连续提取法,将重金属元素形态分为以下几种形态,分别是: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