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并不是专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还包括其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其他"和谐社会"有着质的差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社会;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社会形态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是更为理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社会矛盾主要是在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一些社会矛盾表现得特别复杂和严峻,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社会矛盾互动方式趋于激化。正确处理和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协调各方利益的需求,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共享、人人共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是社会建设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认识社会和谐、如何认识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矛盾,通过科学地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而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正确地科学地从社会矛盾方面探寻社会和谐之道,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深入认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本文从和谐社会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认识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三个认识维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新发展。公平,可以理解成公民或组织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实际状态。正义,可以理解成一个社会是非明确、惩恶扬善、扶正抑邪,在正义社会里,人们倡导和树立公正的社会意识、理念,制定和形成公正的制度、公正的程序,实现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运用系统思维解读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有序性等特征。解读和谐社会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以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有序性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借鉴传统精神文化是引导公民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具有借鉴的必要性。儒家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精华,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借鉴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可概括为六大方面:描绘了界定和谐社会特征的初步图景,创设了支撑和谐社会构建的依托平台,确立了指导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方法,提出了指导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方针,指出了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力量,阐明了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纷繁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这些矛盾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矛盾运动的规律,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提出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必须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错综复杂,可变因素甚多,牵动面甚广的系统工程;但它必须是一个结构合理,整体性、开放性及可持续性强,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人们的正当利益关系密切,即维护正当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维护正当利益的目标和任务。在当代中国,维护穷人和富人的正当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人本、整合、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方向;整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方式;创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方法.从社会发展现实看,人本、整合、创新相互促进;从社会发展实质看,人本、整合、创新需要和谐精神.为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谐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提出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时代特征的变化所引发的新要求,是在科学总结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和发展人类思想史上“和谐”理念的精华,是正确回答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所产生的新课题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深入探讨这一发展目标提出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其现实意义,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律——感恩,揭示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现途径,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社会阶层分化的多样性,阶层结构的不稳定性,各社会阶层主体性表现强烈等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矛盾的性质与特点,处理好各阶层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力图重建现代社会的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内涵,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的论断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规律的最新认识、最新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保证和目标。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