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牡丹籽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8.12%和76.55%,水分含量、溶解度与色泽有显著差别(P <0.05)。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球形,光滑无褶皱,少部分有凹陷,粒径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2 563 nm;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不规则片状,表面有凹陷及孔洞,粒径未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765.5 nm。红外光谱图曲线表明,2种干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中芯材均被壁材包裹。用2种干燥技术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优于冷冻干燥法,该研究为牡丹籽油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及油用牡丹综合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丹籽含油率达22%以上,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其中亚麻酸含量达41%,营养价值很高。详细介绍了牡丹籽油的发展,并综述了牡丹籽油的提取方法及组成成分、功能与特性,分析了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为油用牡丹的大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包括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并对其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营养保健功能及食用安全性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牡丹籽油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探究未处理、微波、烘烤、炒籽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出油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微波处理80?s时的出油率最高,为(23.34±0.02)%。四种预处理方式得到的牡丹籽毛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及碘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酸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及品质影响显著,其中微波处理是一种高品质的预处理方式,能够保留较高含量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牡丹籽油经不同温度(90、120、150、180、210、240 ℃)加热30 min后脂肪酸组成、含量以及 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究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在高温加热后会生成脂肪酸异构体、 环状脂肪酸以及中、短碳链脂肪酸,且温度越高种类越多。虽然上述高温加热后牡丹籽油各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油 标准,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富含营养价值的α-亚麻酸含量在温度超过180 ℃时 迅速下降。可见,在理化指标上牡丹籽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是从营养角度其不适合用于高于180 ℃的高温煎 炸等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籽油是从牡丹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成分分析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达92%,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42%,明显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通过超临界CO2提取和精炼处理,食用安全无毒,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牡丹与其他油料作物比较,在规范化种植和工业化生产有明显优势。其在食用植物油工业、保健食品、化妆品工业和医药工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和脂溶性伴随物,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显著影响.本实验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水酶法、微波辅助水酶法、水代法、冷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货架期、脂溶性伴随物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酶法提取的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相对较低,货架期最长(4.67 ...  相似文献   

9.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高,所得产品油透明澄清、颜色为淡黄色,并且脱色过程使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同时也使磷脂含量降到很低水平。油脂精炼过程中碘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基本不变,对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朱文学  李欣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食品科学》2010,31(11):248-251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 LD50 大于15g/kg 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d 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该产品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 5.0g/kg 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 150 倍)。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以牡丹籽毛油为原料,经过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和吸附脱色后,于160、190、250℃和270℃下脱臭处理,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脱臭时间下牡丹籽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变化,考察各脂肪酸的反化率,同时检测其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和气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对牡丹籽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影响最显著,脱臭时间次之,即脱臭温度越高、脱臭时间越长反式脂肪酸含量越多;就脂肪酸反化率而言,亚麻酸亚油酸油酸;且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没有位置选择性,即Sn-1,3与Sn-2位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反化率相似;牡丹籽油适合的脱臭温度为190℃、脱臭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臭牡丹籽油总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所测定品质指标均符合二级大豆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酶法从牡丹籽中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三步酶解结合二次破乳的工艺流程。5 g牡丹籽粉三步酶解结合二次破乳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条件为:料水比1∶5,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配比2∶1)加酶量1.5 mL,酶解时间2.5 h;α-中温淀粉酶加酶量0.6 mL,酶解时间45 min;碱性蛋白酶加酶量0.18 g,酶解时间2 h;冷冻解冻破乳法,-20℃冷冻18 h后50℃解冻2 h。在优化条件下取200 g牡丹籽粉提取牡丹籽油,其游离油得率达到17.6%,总油得率达到25.4%,所得牡丹籽油品质良好,未检出过氧化物,酸值(KOH)3.5 mg/g,碘值(I)177.09 g/100 g,皂化值(KOH)173.07 mg/g;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2.77%,其中亚麻酸含量37.33%,亚油酸含量31.13%,油酸含量24.31%。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具有牡丹籽粉无需干燥,整个提油过程温度不超过70℃的优点,可大大减少提取过程中油脂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大豆异黄酮、葡萄籽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差于BHT;0.2 g/kg(以底油质量计,下同)迷迭香提取物+0.2 g/kg生育酚的协同抗氧化效果较接近于BHT;柠檬酸对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其中0.2 g/kg柠檬酸+0.4g/kg迷迭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要好于0.2 g/kg的BHT。  相似文献   

14.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并被列为可用化妆品目录,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牡丹籽含油量通常在2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约40%,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影响其稳定性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油营养成分和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天兰 《中国油脂》2021,46(8):51-55
近年来牡丹籽油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而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青睐,并于201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不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植物甾醇、微量元素、丹皮酚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研究证明牡丹籽油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能。对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功能作用等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牡丹籽油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1):4-6
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活性成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对牡丹籽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功能特性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阐述了牡丹籽油抗氧化方法的研究成果,并对牡丹籽油开发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油预处理工艺条件,即料水质量比1︰6、p H 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以游离油和水解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即在碱性蛋白酶最适条件下(pH 8.5,温度55℃),以3%(酶/籽,干基计)的添加量,酶解5 h。结果表明,游离油提取率可达86.21%,且乳化层较少。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取250 g进行破乳研究,最终确定了冷冻解冻的破乳方法。结果表明,牡丹籽总清油提取率可达91.23%,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相似文献   

19.
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牡丹籽油提取及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芍药籽油理化性质测定及与牡丹籽油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牡丹、芍药籽油的提取、理化性质等内容。结果表明,通过相同的提取方式,二者植物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有益金属、维生素等营养物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在主要量化指标中,牡丹籽油含油量为19.66%,芍药籽油为19.71%;牡丹籽油总氨基酸含量为12.81 mg/100 mg,芍药籽油为9.01 mg/100 mg;牡丹籽油碘值、皂化值、棕榈酸质量分数、硬脂酸质量分数、油酸质量分数、亚油酸质量分数、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69.88 g/100 g、190.85 mg/g、5.35%、1.69%、24.71%、23.56%、44.69%,相应的芍药籽油为170.96g/100 g、192.05 mg/g、3.44%、0.87%、36.14%、28.34%、31.22%。对钙、铁、锌、镁等重要矿质元素的含量也进行了测定,芍药籽油钙、镁的含量显著高于牡丹籽油。数据分析显示芍药籽油成分与牡丹籽油相近,二者互有所长,为深入研究开发芍药籽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