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我国德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 ,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其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针对传统的灌输德育 ,我们应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平等交往主体的新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记忆史是专门研究教育参与者对于过往的教育人物、活动、事件等的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史研究领域,是对教育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教育记忆史在研究逻辑上要理清谁的记忆,记忆什么和如何记忆这三层关系;在研究取向上分为口述取向为主的现当代教育记忆研究和文本取向的古代及近现代教育记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融合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上注重成果的生动性、鲜活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道家哲学的创造思想.笔者主要从人的创造潜力、创造性与道德、创造与遵循客观规律、创造的方法论思想以及创造的精神境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道家哲学对于创造的独到理解,力图为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挖掘出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道家哲学的创造思想,笔者主要从人的创造潜力,创造性与道德,创造与遵循客观规律,创造的方法论思想以及创造的精神境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道家哲学对于创造的独到理解,力图为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挖掘出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造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道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积极意义已在文献①中论述,故有关内容本文从略)。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是借用早期西方现代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现代模式、进程、途径、影响因素及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综合研究,它始于60年代。但由于早期现代化理论的“西化”色彩浓厚,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给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发展如同一棵树的成长。树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根本理论。树枝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子理论。越接近树根的树枝越稳定。由科学原则和哲学原则建构起科学理论发展的树式模式。树根的变化是质变 ,会引起科学理论的变革。树枝和树梢的变化是量变 ,是添枝加叶和残枝败叶 ,不会引起树的根本性改变 ,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并超过一定的度 ,才会导致树死。向心性课题是常规性选题 ,出成果多、容易、成本低。离心性课题是开拓性选题 ,出成果少、难度大、成本高。科学的选题应“大题小做”由面到点 ,做到精深、“小题大做”由点到面 ,做到博大。对个人而言 ,要量力而行。对科研领导者而言 ,要量才而用。 相似文献
8.
胡适哲学思想对工科大学人文通识教育有多方面启示.工程师的培养需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通力合作,努力强化学生技术进步的历史感、技术人才的使命感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艺术审美观念.所以,针对工程师成长的历史教育、信仰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工科教育必须重视的三大板块内容,跟踪世界的前沿技术、把握技术的人生意义、提升产品创制的美学趣味是工程师走向卓越的重要努力方向.公共选修、学术论坛、创新实践及竞技比赛是人文通识教育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现象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1976年Freeman就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一书,此后,有很多学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过度教育现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人才人事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科学分析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人才人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才人事保证的重大问题,对新时期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及人事制度改革在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制度建设上提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关于人才的决定作用人才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作用。邓小平认为人才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他指出:… 相似文献
11.
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一个人要掌握一切知识,甚至通晓与某一特定领域相联系的一切知识已经不可能了,一个人只能希望成为能精通有限领域的人。这一不可回避的现实向整个的教育领域提出挑战,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更是不可忽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我们应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大学生,使他们成为能精通这些有限领域的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由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自由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它又称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或后来发展成为的普通教育。从古希腊罗马至今,… 相似文献
12.
民国大学校长作为较早接受现代化教育的知识精英群体,作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力量之源和走向世界教育的前导,他们的教育交往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民国大学校长教育交往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包含规范与批判两个对立的向度,这两个向度辩证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民国大学校长的教育交往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在对话与争鸣中回应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理论诉求,推动了高等教育思想变革;在交流与合作中重建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规范结构,实现了高等教育制度革新;在交往与互动中贯彻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育人本旨,完成了高等教育场域中人的现代化建构。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弘扬自由教育传统、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文关怀教育。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学术研究机构,其教育本质是通识教育。书院的通识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书院文化精神、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发挥不足、管理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单一,"功利化"与"应试化"等问题。从书院通识教育的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教育,有利于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多元文化人才。书院通识教育在教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上,对现代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分析是丰富而全面的,他将个体生命放在与他物、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进行综合的思考,认为整个人生就是生命在从物化到更高程度上的人化这一辩证过程中不断的扬弃和超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意义既通过社会合作和劳动实践来确证,又通过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能动创造来实现,是奉献社会与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启迪我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生存意志,激发学生在省察自我、创造性劳动实践和挑战苦难中去发现和开创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括了100年来轧制理论的进步和发展,期望我国轧钢工作者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以现代轧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依据,开展并进一步完善轧制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子课题“湖南教育史研究”的结题成果、由冯象欣、刘欣森担任总编和张楚廷、张传燧担任分卷主编的《湖南教育史》(一、二、三卷),已于2002年12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它是第一部贯通古今的《湖南教育史》,篇幅宏大、结构严整、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史实精确、论述周详,实事求是地描述了湖南教育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一直领导世界工程教育改革潮流的美国工程教育界,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要求每一个工科学生都像拥有文具或课本一样拥有自己的计算机。①这一发展动向表明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必然将更充分地应用到教育系统中,成为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人文科学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人文修养问题。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人文精神,是我国大学教育急待解决的课题。美国大学人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考察美国大学的人文科学教育,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一、人文学科专业教育概况人文学科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大的专业领域: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1991年,美国高校共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的总数是1471000个,其中人文学科三级学位总数为124144个,占8.44%(学士占6.9%,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19.
按照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高校定位是高等学校如何实施差异化、突显核心优势、创造第一、做到与众不同、实现类的独特性,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利的高校位置.因此,高校定位应遵循简单性、稳定性、质量取胜和突出焦点等定位原则,并通过强化、比附、单一位置、寻找空隙、类别品牌以及再定位等策略,以达到社会公众对高校最有利的差异化定位.正确的高校定位是高校对真实自我的认识,并随着对高等学校自我的深刻认识,由此真正认识了整个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量的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而学生的个性培养又需要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本文以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为视点,解读个性的内涵及其认识误区的矫正,提出教育民主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前提,认为推行个性化教育是学生个性培养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