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而是无法利用知识与高等教育实践建立互动关系,在高等教育实践需求和学科知识供给之间还有较大的裂痕。历史上,高等教育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向全世界传播取得一定的成功,也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现象的工具。然而,高等教育学的需求困境在于学科知识难以对不同国家变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严格说来,社会成员需要更新有关高等教育性质的认知,这是对高等教育学的需求所在。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都应该直面实践,从关注专业经验走向关注专业知识,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问题,提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重塑朝向未来的学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国良 《轻金属》1999,(2):46-49
简述了我国电解法炼镁工业进步,指出与国外的差距,提出用轻烧菱镁矿球团氯化改进现有氯化工艺必要性,采用卤水合成铵光卤石炼镁工艺组成联合流程,达到电解法镁厂内部氯气平衡,最后达到氯气可作为镁厂的一种产品出售,从而使电解法镁厂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研究方法可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方法这一论断令高教界颇为振奋。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传统三独立的学科标准对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苛求,缓解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危机。但是目前学界对多学科研究方法存在着诸多认识偏向——多学科研究究竟是研究的具体方法,观点,视角,范式,还是方法论?多学科研究是不是多个学科的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是不是一回事?研究结论是否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在具体操作中,研究者也存在着许多实践误区——多学科研究与单学科、他学科研究是否有区别?借鉴是多学科研究的初衷?多学科研究必将高等教育学引向研究领域?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有效性。因此,澄清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诸多误区对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而松散型学科恰恰是多学科研究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王伟廉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1年 8月版 )是一本继承了原有高等教育学专著的主要优点 ,并尽可能吸收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在体例上、内容上以及一些重要观点上都做了较大修订的理论著作。该书重新编排了全书的体例 ,使逻辑更加严密、结构更加合理、脉络更加流畅。例如 ,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内容在书中调整为两章 ,其他章节都在逻辑上与这两章发生关联。在内容方面 ,对比原有的著作也做了适当的增删 ,删除了一些工作体系性质的内容 ,增加了“2 0世纪本学科的发展回顾”、“本学科目前面临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厦门大学杨广云一、关于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讨论第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要从教育的三个顶点即教育、社会、人及三者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其基本规律,并沿时空展开,有助于建立、...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的学科建设,推动各大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并于年初公布了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排名情况。基于此,分析国内教育学科,将其放置于学科评估的场域中对正负向度进行剖析,探索学科评估所蕴含的正向功能,诸如对自身范式、对公众的信息告知、推进高校整体发展等作用,同时也探索学科评估过程中过高资源的消耗、马太效应的固化、学术氛围受到损害的负向功能。正负向功能两者之间存在共生与共存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的这种张力也是无法人为割裂的,因此需要在学科评估的正负向功能之间保持一种必要张力。当前我国的学科评估无论是评价手段、模式等均已逐渐走入全新的进程,如何正确认知和处理正负向度之间的一系列关系,如何在张力之中寻求一种"可为的路径",是提升学科评估内在价值、确保评估手段有效性、采用"以评促建"的模式以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的学科建设,推动各大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并于年初公布了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排名情况。基于此,分析国内教育学科,将其放置于学科评估的场域中对正负向度进行剖析,探索学科评估所蕴含的正向功能,诸如对自身范式、对公众的信息告知、推进高校整体发展等作用,同时也探索学科评估过程中过高资源的消耗、马太效应的固化、学术氛围受到损害的负向功能。正负向功能两者之间存在共生与共存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的这种张力也是无法人为割裂的,因此需要在学科评估的正负向功能之间保持一种必要张力。当前我国的学科评估无论是评价手段、模式等均已逐渐走入全新的进程,如何正确认知和处理正负向度之间的一系列关系,如何在张力之中寻求一种"可为的路径",是提升学科评估内在价值、确保评估手段有效性、采用"以评促建"的模式以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盐浴炉对环境的污染、高能耗的原因以及其它缺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对盐浴炉改造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所做的工作提出了改造盐浴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盐浴炉对环境的污染、高能耗的原因以及其它缺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对盐浴炉改造的必要性,并根据我们所做的工作提出了改造盐浴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堂教学合法性危机是指在贯彻来自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命令时,无法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忠诚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使课堂教学活动获得学生的认可,课堂教学文化不能有效地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已显露出合法性危机或趋势,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偏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等,走出危机之策在于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经验与意义,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力和强化对大学生的学习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铝土矿石配矿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着重介绍铝土矿石配矿的必要性、配矿设计计算、配矿方法、配矿的重要作用和其经济效益。对从事铝工业设计与生产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主要通过对代表性文本的解读,指出由伯顿·克拉克开创的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多学科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多学科方法是不同的,进而归纳出其基本内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澄清.  相似文献   

16.
学科文化,是学科领域积淀的独特知识、信仰、技艺、思维、行为和语言等的总和,和母体文化一样,是一个复杂整体.学科文化包含复杂的构成要素,究竟哪些是核心要素,认识尚不一致.确认大学学科文化的核心要素,对于认识和培育学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文化母体结构属性和本质属性判断,学科文化包括四大核心要素:学科知识与信仰体系、学科知识和信仰体系创立与传承者、学科思维与语言方式、学科研究与教学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中敏 《机床电器》2006,33(2):5-7,10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文就如何实现改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同时对数控设备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为进一步改造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智能控制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智能控制的学科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和智能控制学科的建立。简介智能控制学科发展概况之后,研究了我国的智能控制学科教育。文中以中南大学智能控制课程建设为代表,总结本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反映了我国智能控制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本文最后展望了智能控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锅里,它会立即跳出来,死里逃生;而把另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锅里,它竟无动于衷,当水慢慢加热时,它已无力逃脱了。"温水煮青蛙"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实,企业也一样,如果长期处在安逸之中,却时刻都会面临着危险。据媒体报道,金立手机曾以"金品质、立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学,究竟是一个领域,还是一门学科?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唐德海先生的这篇文章既是对林杰先生在《上海高教研究》(现改为《教育发展研究》发表的“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偏向”一文的作答,亦是他对高等教育学的一种理解和阐释。编者对唐文未作任何作色和渲染,保持原汁原味。并希望通过发表之,引发更深层次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