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海泡石和煤油、海泡石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海泡石和海藻酸钠为主要成分,选择优化配方和工艺,制得3种新型印花糊料,并进行色浆调制后用于纯棉毛巾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对糊料、色浆及印花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基于海泡石的印花糊料及其后续调浆印花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安全环保,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7,(16)
以海泡石、煤油和乳化剂为原料,制备印花糊料。对比三种不同品位海泡石的制糊、调浆和印花性能。结果表明,以高品位海泡石制备的印花糊料性能较好,但用于调制印花色浆后性能优势减弱。在织物印花性能上三者没有显著差异,都能达到生产要求。考虑到现行加工工序及企业运行成本,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以中等品位海泡石为主。  相似文献   

3.
海泡石是一种非金属粘土矿物,用途广泛,其所具有的流变性、悬浮性、增稠性和分散性等性能,为其在印花糊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采用低品位海泡石与海藻酸钠进行复配来制备棉毛巾印花用新型糊料。研究结果表明,海泡石与海藻酸钠复配比例在3∶7、4∶6及5∶5时均可用于毛巾织物印花,其中4∶6时印花效果最佳。新型糊料安全环保,对环境及人体无毒无害,成本低,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海泡石为主要成分制备新型印花糊料用于纯棉单面割绒沙滩巾活性染料直接印花,从试验室小样、企业中试及试生产3个不同研究层次测试新型糊料的基本性能及印花效果。结果表明,泡海石糊料制糊便捷、性能稳定、安全环保;海泡石糊料原糊的最优处方为海泡石8.0%,航空煤油8.0%,小苏打4.0%,防染盐S 2.0%,水78.0%;此时将其用于纯棉单面割绒沙滩巾活性染料的直接印花,印花效果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海藻酸钠型糊料印制产品,并且海泡石型糊料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五、织物印花糊料应用的实验比较1.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糊料比较试验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选用了海藻酸钠糊、变性淀粉糊、海藻酸钠与合成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氨酯合成增稠剂五种糊料进行应用比较试验。1)印花色浆配制:根据各糊料成糊率的不同,先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基本糊。  相似文献   

6.
李正雄 《印染》2013,39(9):28-31
研究了用作活性印花糊料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高取代度CMC成糊率高,色牢度良好,但得色量不如海藻酸钠(SA),特别是透网性、可脱除性和印花织物手感,比SA逊色很多。高取代度CMC目前还不能满足活性印花大生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取代度CMC/SA混合糊料活性染料印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康青成 《印染》2007,33(2):4-6
测试了不同比例混合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海藻酸钠(SA,Sodium Alginate)原糊的各项性能发现,所有原糊均属假塑性流体,混合糊的流变性能随两者混合比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各混合糊对化学药品的相容性优于各单独使用糊料;从印花效果看,高取代度CMC比例较高的糊料,印花织物表面K/S值高,SA比例高的原糊则印制渗透性好,可视印花具体要求选择糊料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8.
高取代CMC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纺织学报》2006,27(11):75-78
为使CMC用作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测试了高取代CMC的流变性能、印制性能等,并与传统活性印花糊料海藻酸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CMC成糊率高,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其流变性决定了它比海藻酸钠更适合用作亲水性纤维纺织品的精细花纹印花,且其实际印花效果可与海藻酸钠媲美,可以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  相似文献   

9.
染苑精粹     
《印染》2016,(15)
正新型涂料印花用芦荟增稠剂2016141将芦荟凝胶与海藻酸钠糊料复配,用于纯棉织物涂料印花。结果表明,采用芦荟凝胶获得的印花效果与传统合成增稠剂相似。印花织物的花型精细度、上染率、色牢度、柔软度,以及织物的吸湿排汗性,主要取决于复配糊料中芦荟用量、印花中添加的助剂用量,以及焙烘的温度和时间。优化的印花工艺为:80%芦荟凝胶/  相似文献   

10.
杨薇薇 《印染助剂》1996,13(2):15-17
介绍了国产纯涤纶织物拔染助剂的合成、最佳应用配方及其相适应的印花糊料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朱卫华 《毛纺科技》2022,(10):49-53
针对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存在染色不均匀,图案不清晰的问题,选择不同用量的DGT-6糊料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数码印花前处理,测试桑蚕丝织物6项印花关键指标,提升桑蚕丝织物的数码印花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DGT-6糊料质量分数为3%时,桑蚕丝织物得色量最高、精细度最好、脱糊率最优、色牢度最佳;当DGT-6糊料质量分数为1%时,织物的渗透性能最好;当DGT-6糊料质量分数为6%时,织物的防渗化效果最好;综合来看,DGT-6糊料的质量分数为3%时,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结合黏胶纤维的结构特征,研究分析海藻酸钠糊料、复合印花糊料对黏胶织物活性染料印花得色量、色泽鲜艳度、手感等印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海藻酸钠糊料的印花色浆难以满足黏胶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综合要求;以新型复合糊料SA-RT印花可以获得更好的印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兰  柳启煌 《印染》1993,19(11):5-9,13
本文论述了海藻酸酯糊料的合成,化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并对其在真丝织物平网印花和纯棉织物圆网印花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新研发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棉织物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通过实验对比两种糊料的流变性能和印花性能.结果表明:该种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能代替海藻酸钠做印花糊料,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织物印花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浆的性能,而色浆性能主要是由增稠剂——糊料决定的。各种印花方式,织物的纤维原料和组织结构乃至印花花纹,要有相应的糊料,才能获得理想的印制效果,这就需要研究糊料的性能与印制效果间的关系。国外在糊料性能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同时也发表了各种性能的测试方法。现就其印花糊料性能的测试方法作一介绍,供我国印花工作者参考。一、糊料流动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丝棉织物数码印花存在的得色浅、渗化率差、同色性差等问题,文章采用两种预处理浆料(海藻酸钠浆和复合糊料RM-MV550浆)对丝棉交织物进行预处理,测试两种预处理浆料对丝棉交织物上浆后数码印花的表观色深K/S值、渗透率、精细度、纯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的同色平衡值及色牢度等.结果表明,相较于海藻酸钠糊料,复合糊料RM-MV5...  相似文献   

17.
黄艳  朱平  孙培景 《印染助剂》2008,25(6):37-40
研究了海藻酸钠(SA)与羧甲基纤维素(CMC)混合糊料的基本性质[成糊率、流变性(粘度和印花粘度指数)、与活性染料的反应性、与化学药品的相容性、抱水性、皮膜强度、储存稳定性、曳丝性]和实际印花效果(并与单独使用两种糊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sA):m(CMC)≥4:6时,混合糊料的各项性能符合印花糊料的一般要求,可以作为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混合糊料的印花效果良好,改善了羧甲基纤维素渗透性、脱糊率、曳丝性差、花纹轮廓不清晰的缺点,改善了海藻酸钠PVI值过高,不适合用于大面积印花和圆平网印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20,(7)
研究了少水印花工艺影响因素,包括染料、印花糊料的性能以及印花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发现:聚酯织物少水印花焙烘工艺应选择高温型分散染料,染料的用量对聚酯织物的印制效果及印花织物的色牢度有较大影响;糊料的用量对印花后织物的色牢度有较大影响;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印制效果和色牢度均有较大影响。聚酯织物少水印花最佳工艺:染料3%,糊料40%,色浆黏度10 000 mPa·s,焙烘温度200℃,焙烘时间180 s。最佳工艺印花后织物的强力变化不大,皂洗牢度较好,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真丝织物数码印花的渗化问题并提高其印制效果,以8种商品糊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糊料对前处理真丝织物数码印花印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ink、M-PL-1和优彩素286糊料适于印制精细花型织物,对有高渗透性要求的产品不适合;Pink、优彩素286在渗化度、色牢度等方面表现更优异;手感最好的是经Pink糊料前处理的数码印花真丝织物,次之是优彩素286、M-PL-1糊料,最差的是海藻酸钠;经其他7种糊料处理后的真丝织物各项色牢度均普遍优于海藻酸钠,其中Pink、优彩素286糊料处理后的数码印花真丝织物具有较好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满足应用要求和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真丝绸数码印花得色量低、精细度差等问题,选取3种糊料对真丝织物进行预处理,比较不同上浆糊料对真丝绸数码印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糊料PR-3、ACD预处理的真丝织物的表观得色量明显高于海藻酸钠,且糊料PR-3得色量最高;糊料PR-3预处理的真丝织物的精细度明显高于ACD、海藻酸钠等糊料;采用增稠剂TY与糊料ACD、PR-3进行复配对真丝织物进行预处理后,其表观得色量、脱糊率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