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层多缝隙微带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在微带线屏蔽导体上制作多个缝隙的方式实现;首先利用微波网络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并借助电磁仿真软件对影响滤波器性能的某些参数进行了研究;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文中所用分析方法是正确有效的.此外,这类滤波器的带宽能在0.8%~15.5%范围内灵活调整,不仅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良好的匹配特性,还具有较好的边带抑制特性与谐波抑制特性,因此它可望在多层微波集成电路或多层印刷电路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带发夹型带通滤波器以其尺寸小,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射频微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依据微带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构成原理及其数学建模,结合ADS的优化仿真功能详细地论述了一个微带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实例的设计过程,并得出了满足设计目标的版图仿真结果,论证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证明了此设计方法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Ali Reza Haze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3,100(5):679-683
In this article, by replacing the series quarter-wavelength connecting line of conventional open-stub bandstop filter (BSF) with the equivalent P-shaped line, a compact dual-band BSF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 Furthermore, it suppresses a lot of spurious passbands of the open-stub BSF. Design equations of P-shaped line are achieved by ABCD matrixes. To validate the design concept, two full-wave electromagnetic simulators are used and the proposed filter is fabricated. The simulate results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circuit area of the dual-band BSF is only 50% of the conventional open-stub BSF. 相似文献
7.
产生涡旋波束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圆阵列(UCA),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便捷的模式调控能力。然而,在高阶模态下,增加UCA的单元数会导致成本和空间占比增大,并且可能降低高阶模态的纯度。目前,UCA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对于选择合适单元数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基于DFT,分析UCA的辐射方向图,并在偶数单元数的基础上增加奇数单元数,同时考虑了阵列半径、观测面与圆阵的距离以及观测圆的半径这些因素对纯度的影响。通过仿真研究设定了纯度阈值,从而确定最适合的单元数量。UCA实验结果表明,N=3时带内隔离度可达到35dB,而N=4保持在28-35dB,因此奇数单元有较稳定的隔离度。此外内环N=3,外环N=5的同心圆环阵列(UUCA)的隔离度均大于20dB。综上,在选择UCA单元数量时需要综合考虑纯度要求、成本、空间限制和系统性能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型微带抽头式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设计、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微带抽头式发夹型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工作在S 波段,相比较于传统的微带抽头式发夹型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在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各加入了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开路微带线,很好地抑制了邻近的寄生通带,使滤波器具有了良好的阻带特性。同时在该滤波器的谐振单元间并联了一段长度为λ / 2 的微带线,在该滤波器通带两侧增加了一对传输零点,使滤波器的选择性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最后还对所设计的新型滤波器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的T形贴片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加入缝隙耦合的T形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在T形贴片谐振器的两侧以缝隙耦合的方式插入馈线,并对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滤波器能在通带两侧都产生衰减极点,提高了阻带的抑制能力,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的中心频率为5.0 GHz,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滤波器尺寸为34 mm×24 mm,保证了滤波器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具有传输零点的Hairpin带通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在微带(hairpin)滤波器的谐振器上并联微带开路线,构成了一种新的hairpin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在通带附近有一对传输零点,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以及频率选择特性。由于这种类型的微带滤波器实现传输零点不需要通过滤波器非相邻谐振器间的交叉耦合来获得,因此,设计过程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仿真软件HFSS首先设计了K波段7阶电感E面带通波导滤波器,以及波导-微带转换器.其中波导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19 GHz,带宽为3 GHz,带内损耗小于0.1 dB,端口反射小于-20 dB;而波导-微带的转换器在16~20.8 GHz的带宽内端口反射小于-20 dB,带内损耗小于0.1 dB.然后将两者有效结合为一体,其工作带宽为17.5~20.5 GHz,带内损耗为0.3 dB,端口反射小于-15 dB,带外抑制小于-30 dB,可以满足实际系统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ADS2009微带带通滤波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例的形式,讲述了微带带通滤波的一般结构,并利用新型的先进设计系统2009(ADS2009)进行了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由于仿真结果的不理想,利用先进设计系统(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的优化工具对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针对以前ADS优化重复次数多,耗时间长的问题,着重讲述了利用ADS2009快速简便的优化结果的方法——多层优化,取代了以前繁琐的优化方法,并给出了优化前后的对比,明显优化了结果,可以证明该种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颖、简单的圆形贴片上刻蚀小方槽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结构.该滤波器仿真的通带中心频率为5.9 GHz,最大回波损耗优于-31.5 dB,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 0.7 dB,3 dB带宽为23.73%.实测和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新型谐波抑制的四分之波长微带带通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谐波抑制的四分之波长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对平行耦合线与矩形开路端相连的谐振器以及两端对称的L形微带输入输出馈线构成。分析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结构紧凑、尺寸小,具有良好的级联特性。一级、二级滤波器带外抑制能达到中心频率的瓴处,且二级滤波器带外衰减都大于35dB,适用于多种微波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5.
高可靠性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微带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原理,进行了数学建模,并结合ADS2008的优化仿真功能对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基板[MgTiO3-CaTiO3-Nd2O3,εr=18,Q·f=65000(7GHz),板厚度0.8mm]上制作了中心频率f0=3.5GHz、带宽为3.25~3.75GHz的滤波器。经测试发现,制得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端口反射特性,可靠性高,基本满足3.25~3.75GHz频率范围内的特殊通讯要求。这表明本研究所用设计方法合理,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平面三频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加载短路枝节的阶梯阻抗谐振器,一对加载开路枝节的背靠背E型谐振器,以及包含源负载直接耦合的馈电结构组成.所采用的枝节加载谐振器的多模工作特性使滤波器的体积大大减小,同时每个通带的位置及其耦合特性都能够独立调谐.另外,通过源负载直接耦合引入通带两侧的传输零点,实现了滤波器良好的频率选择性.最后设计并加工了一款高选择性小型化三频带通滤波器,其三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分别为2.0GHz,3.95GHz和6.35GHz,插入损耗均小于2.5dB,带内回波损耗均优于14dB,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型化微带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案.方案所提微带带通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是折叠多模谐振器,该谐振器不仅具有谐振元件的特性,还能作为开路短截线.新型微带带通滤波器能够实现宽频带的通带响应,并在通带内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良好的阻带匹配特性,且在通带外额外产生了一对传输零点.本文给出了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方案.该滤波器的最大优点在于进一步减小了滤波器尺寸,同时改善了滤波器的衰减极点,其中心频率为5.2 GHz.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