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中国印刷数字化的进程以及数字印刷技术水平每一年都在向前迈步,这个过程是从"纵""横""新"三方面展开。"纵",是指数字技术在印刷垂直行业内的不断开拓融合;"横",是指数字印刷从印刷领域逐渐向其他领域的扩展,如快消、装饰等,推动数字印刷的应用建设;"新",指的是在"纵""横"交汇融合带来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6月29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在京召开发展喷墨数字印刷技术座谈会,会议重点研究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第3622号"关于以数字喷墨技术为突破点推动我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提案",该提案由全国政协委员唐瑾提出。会议从政策支持、关键技术、配套建设三个方面重点研究第3622号提案,讨论了依据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支持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的研制;加大对数字印刷连线印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8~22日,数字印刷将以崭新的面貌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了解数字印刷新趋势,触摸数字印刷新应用,发现数字印刷新商机,打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赢在创新"的数字印刷新未来,正吸引着无数扎根于数字印刷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们的关注和期待。数字印刷新趋势近10年来,数字印刷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快速融入印刷产业,并通过积极与传统印刷相融合来突破传统印刷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正>3月28~29日,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印传媒主办,科印网、印刷家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印刷业互联网创新节暨第七届中国印刷电子商务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新制造——印刷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七年来,印刷电商从艰难触网到在线销售,再到"新零售",一直在不断进化,在线上与线下融合、重塑业态结构和生态圈打造方面,贡献了  相似文献   

5.
数字印刷的蓝海在于应用创新。上海印刷集团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抓手,探索数字印刷、数字成像技术、3D打印技术的应用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了以下三个跨越:一是从单一按需出版服务向高仿真艺术品复制综合服务领域的跨越;二是从平面数字印刷向三维立体数字印刷新领域的跨越;三是从传统减式制造向现代加式智造3D打印的跨越。
  介入数字印刷市场的背景
  上海印刷集团为什么要介入数字印刷?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6.
<正>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更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印刷业也不例外。从全球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包装印刷已逐渐成为各印刷厂商争相分食的"大蛋糕",无论是成熟的胶印技术,还是传统的柔凹印技术,或是新兴的数字印刷技术,都在加快向包装印刷领域进发的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专注高端包装市场2 5年的虎彩集团宣布转型并进军数字印刷领域,此后,购买数字印刷设备、建立电商平台,向按需出版、个性化影印、数字包装等领域不断发力,动作频频。如今,经过虎彩人的"悉心浇灌",最初的数字印刷"种子"已然成长为如今的"苗木",虎彩布局数字印刷的成果正在逐渐显现。虎彩集团制造副总裁、北京虎  相似文献   

8.
正Drupa2016开创了数字印刷在包装领域发展应用的新时代,数字印刷迎面扑来,正不断地与传统印刷相融合,开始了在瓦楞彩盒包装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众多创新型企业正在积极寻求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力求在数字化经济中求新求变,不断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从而创造卓越价值。"数字印刷"改变了包装行业传统的加工模式;"包装"为数字印刷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印刷数字化正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据悉,标签及软包装的增长尤为凸出。在标签领域,数字印刷占有率从2014年的9.71%,增长到2020年预计的24.27%;软包装领域,数字印刷占有率从2014年的0.46%增长到2020年预计的5.13%。针对印刷大趋势以及订单需求的转变,各大印厂都在深入探索数字印刷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铺垫及推广,"数字印"已经基本受到了印厂及客户的认可。众所周知,在"数字印"  相似文献   

10.
<正>胶印、凹印、凸印、丝网印刷和数字印刷等是主要的印刷工艺。由于柔性版印刷自身的特点和特性,自然而然地从凸印中独立出来,成为不可或缺的印刷方式之一。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柔性版印刷在中国也历经了三十年的发展。"三十而立",柔性版印刷确实在中国"立"起来了:在瓦楞纸箱印刷、纸基铝塑复合材料印刷、纸杯和餐巾纸印刷领域应用广泛而占主导地位;然而在软包装印刷、标签印刷和折叠纸盒纸袋印刷领域则仍显薄弱。总体而言,中国的柔性版印刷刚过了起步阶段,正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稳步前进,柔印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印刷器材电商是在中国印刷工业转型升级与吐故纳新的新业态下,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来推动印刷新需求、新技术及其生产、经营、服务的整合与升华的新途径。在近十年的数字网络技术裂变式发展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了市场需求多元化及其产品细分。而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更进一步引发了印刷产业生态的变化,使印刷供应商向"数字"求生存、向"网络"谋发展,借助或通过构建电商平台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唐瑾提出了"关于以数字喷墨技术为突破点,推动我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建议"的提案。自此,业内对喷墨印刷的关注度异常火爆。特别是在6月29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还举办了"落实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加快发展喷墨印刷技术座谈会",会议以该提案建议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数字喷墨技术在政策支持、关键技术创新及引进、配套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加快发展数字喷墨印刷技术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又因为与《中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柯尼卡美能达正式进军数字印刷领域;2017年,柯尼卡美能达宣布在中国推出代表"先进、自动、精准"的全新数字印刷品牌"Accurio"。十多年来,从黑白到彩色、从低速到高速、从激光到喷墨、从硬件设备到解决方案、从印前到印后,柯尼卡美能达在数字印刷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突破。2020年10月,凝聚十年匠心、集结先进技术的重型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Accurio PressC14000/C12000耀世而生,实现了柯尼卡美能达对重型设备的布局,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第七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作品征集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此次大奖赛主题为"创新驱动多元增值",我们将与业界共同见证中国数码印刷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共同领略新技术、新应用的风采。"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主办,科印传媒数字印刷事业部承办。2005~2008年,数码印刷大奖赛自创办之日起,连续四年每年举办一届。因应企业发展步伐,同时为不断提升大奖赛作品水  相似文献   

15.
在富士施乐数字印刷创新大赛上,珠海市嘉兆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兆实业")一举获得了"书刊手册"类别评选中的一等奖与大赛唯一的"最佳展示"大奖.作为一家以传统印刷为主营业务的印刷企业,嘉兆实业缘何向数字印刷领域进军,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其在数字印刷领域又有何创新应用和举动?记者有幸采访到嘉兆实业总经理柏永强,请他为我们展现其在数字印刷领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倩 《今日印刷》2019,(1):11-18
<正>为树立智能制造示范典型,推广智能制造创新经验,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推动行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迈进,2018年12月3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简称"中国印工协")"印刷产业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特别策划了"携手智造共创未来"发展论坛暨印机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成果发布会,会议由印刷机械分会承办,今日印刷杂志社协办。  相似文献   

17.
嵇俊 《印刷杂志》2021,(5):8-11
当前,融合化已成为我国印刷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伴随着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各种新业态的融合,浙江的众多传统印刷企业纷纷在市场融合、技术融合、数字融合、绿色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产业升级,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印刷集团作为省内最大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在"十三五"期间积极实施"印刷+"战略,通过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乐凯华光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我国印刷工业向更加绿色、更加环保的方向阔步前行,奋力开创中国印刷感光材料行业的崭新局面!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指导下,印刷行业全体同仁矢志不移、共同拼搏,推动中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跨入了"光与电",实现了印刷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4年初至今,柯尼卡美能达在数字印刷市场中的讯息不断,从"2014年柯尼卡美能达数字印刷用户俱乐部研讨会"到"2014品牌管理新趋势研讨会",从"2014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全国巡展"到"2014VIP客户高峰论坛"。日前,柯尼卡美能达又推出轻量型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bizhub PRESS C1070/C1060和入门级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日新月异的裂变式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生态,推动市场需求多元化及细分市场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国家主导与推动"互联网+"政策落地,充分激发了各个产业在与互联网融合中获得转型与发展,引发了印刷产业生态巨变,促使印刷供应商围绕满足印刷企业需求,向"数字"求生存、向"网络"谋发展的新商业和营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