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14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大中型企业仍然没有活起来。那么,国有企业不活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现在看来,仅仅搞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是不行的。因此,中央把企业改革的下一步重点放在搞企业制度的创新上。为什么要搞企业制度的创新呢?因为党的十四大已经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明确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什么样的体制,以及这个体制的框架应该是什么样的,都包含哪些内容等问题?目前,中央正在运筹市场经济的框架问题,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已经透露:我国下一步的改革就是  相似文献   

2.
陈清泰 《冶金管理》2003,(12):43-47
一、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1.法人治理结构是医治国有企业体制弊端的一剂良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围绕着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集中于政企是否分开,如何分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如何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害,是能否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克服传统体制弊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转向市场体制过程中,国有企业总体情况不理想,其原因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体制弊端,企业治理机制不健全。实际情况表明,传统政企关系和…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亟待解决的八个问题陈文才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颁布,明确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各行各业部在积极探索,为建...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长期以来,结合企业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企业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创造性的实践,通过改革,公司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老企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国企的转型,进入了高速增长、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朝着体制更新、机制更活、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ConsultingTheRevolutionofStatbownedEnterpriseHuFengcai(GuangdongGeneralMetallurgyIndustryCo.)1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关于企业改革,可以说不是什么新的话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对企业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过,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制度,如放权让利,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其目的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打下了初步基础。然而…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明晰产权关系,重塑企业制度,又是企业改革的焦点。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产权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产权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讨论甚久。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不是私有化,而是把笼统地、不够明确的产权变为比较明确的产权,以利于促进企业机制和企业行为的合理化”。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运用股份制明确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到党的十五大重申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应该说,这项改革在部分地区国有小企业中已取得相对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成效不明显。既然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理想制度选择(这一点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为什么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后并没有出现人们期望的后果,并没有经营效率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项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必由之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用工总量偏大、人工成本较高、效率效益偏低、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中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种意识,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取得了成绩。但是,国企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企业负债高、冗员多、.社会负担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国企改革的难度,而且也在一定提度上产生了社会与政治风险。本文就国企改革中如何解决企业负债高、冗员多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企业负债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而且是连年在增长,这样势必造成越来越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芳 《包钢科技》2007,33(5):76-77,93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较为先进,较为精华的部分,是企业进行战略经营活动的取胜之本.但由于观念、体制、机制等原因,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只有在具体工作中重视人才开发,合理使用人才,企业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推进国营企业改革为背景,以实施减员增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主题,分成三个层次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一是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主要弊端;二是论证了实施减员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阐述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减员增效的主要途径。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了减员增效对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减员增效在国有企业中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花 《铜业工程》2003,(2):78-80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指出国有企业之所以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是由于国有企业资产产权模糊、运行效率不高、盲目投资、不加节制地利用赊销手段、存货资产处理不及时、监管乏力、执法不严等原因形成的。预防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健全法规、建立宏观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机制、转变经营观念 ,减少决策失误 ,以达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意味着更加富有活力的宏观经济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意味着国有企业从国家的受控系统转向非受控系统,国有企业的系统功能程度越来越高地取决于自身的系统结构,而不是环境的控制。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企业实行系统结构改造和系统功能转换提供了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勤  王叔林 《铝加工》2005,(1):17-20
从介绍产权的概念、特性和功能入手.论述了产权的激励、约束和配置功能的作用。指出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国有企业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应把握住划清产权归属、妥善处理职工身份转换问题、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选择合适的职工持股载体等六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发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持续不断。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就是产权问题。应清醒地认识到,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方向,并非私有制才具有最充分的动力。公有制能否具有充分的动力,关键在于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通过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公有制经济同样能够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结合,同样能够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活力。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如何搞好国有企业,是能否顺利实现上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为此本文拟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一、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旺春 《山西冶金》2009,32(6):F0003-F0004
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用人观、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新课题.鞍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汽运公司)从企业实际出发,经过多年不断的摸索与实践,通过大力推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式方面改革,使企业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实现了改制初期确立的"创服务品牌、争业界一流"的目标,企业通过不断的开拓与创新,找到了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群体压力法增强企业领导班子内聚力尹富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强调要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内部权责分明、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