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职业院校开展陶瓷非遗教育的SWOT分析,结合部分职业院校开展陶瓷非遗教育的经验与做法,探索职业院校实施陶瓷非遗教育的路径,以期对陶瓷非遗传承创新和陶瓷非遗传承人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当前,陶瓷非遗面临传承人减少、生产方式转变等问题,保护任务紧迫。本文系统研究陶瓷非遗项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传承人培养、完善保护机制、开发利用非遗资源等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培养多层次的非遗传承人,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是保障陶瓷非遗传承的基础。同时,开发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创新,也是实现陶瓷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通过多角度探讨,为我国陶瓷非遗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遗物质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活态基因。高校是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本项目拟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并从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探析开拓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精神遗产.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敬业的职业品质、严谨敬业的工作品质、追求完美的人文素质,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工匠精神融入了明清传统陶瓷粉彩绘画和古代制瓷技法.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构建文化教育体系,有效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建立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走进宜兴,走在丁山的街道上,两侧的店铺琳琅触目,各式各样的紫砂制品造型丰富,色彩缤纷,惊叹着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滋养着守护这里的本地人,这早已经是宜兴的特色了.这一家家、一户户成就了中国的陶都,这一声声、一拍拍塑出了中国的紫砂.紫砂土喂养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人以辛勤的汗水与坚定的信仰回报着这来自自然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0.
12007年新增100余条建筑陶瓷生产线随着中国建陶市场的进一步转暖,许多中小型陶企的快速跟进及大型建陶企业长远规划的逐步实现,2007年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将有100余条新增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分析了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从教育创新、师资结构、教学水平和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在现有条件与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快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教育,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振兴陶瓷艺术,基础在振兴陶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具着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创造出了让世界赞叹的奇迹,陶瓷方面的成就便是其中之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的瓷器便扬名海外,成为一座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景德镇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自宋代开始,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成为我国瓷器的代表,对世界各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景德镇走过了其千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15.
16.
自1995年以来,我国陶瓷装饰材料生产厂家顺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装饰质量,为中国陶瓷装饰材料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装饰材料行业的现状生产能力的提高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陶瓷... 相似文献
17.
18.
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有着绚烂的陶瓷文化,这离不开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模式随着不断被探索与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同时也需要进行优化改进。本文将从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陶瓷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集成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把博物馆变成陶瓷的“美育课堂”“德育课堂”“历史文化教育课堂”以及“亲子教育课堂”[1],对于普及传统陶瓷文化、传承陶瓷工匠精神、赋能我国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传统陶瓷文化与当代博物馆对教育的影响,及个人两年儿童美育教育工作经验,从博物馆陶瓷文化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博物馆陶瓷文化教育赋能文化自信的关键节点这两个角度,分析和思考如何将博物馆与陶瓷文化相结合,赋予博物馆陶瓷文化教育少年化、易接受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瓷业,源远流长,历代名瓷迭出,久盛不衰.其制作技艺的师承、传衍,除清末开始采用的创办学校集中培养的方法以外,陶瓷专业教育,还有多种形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