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瑞国  李皓玉 《工程力学》1999,2(A02):716-719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推导给出了缓和曲线段钢箱梁肋板,边线长度和坐标的计算公式,用于缓和曲线钢箱梁和其它结构梁的放样计算。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缓和曲线是构成交通线路中线平面线形的基本要素之一。从非对称缓和曲线的方程式及缓和曲线的主点坐标的计算式出发,运用AutoCAD的AutoLISP语言进行编程,实现了非对称缓和曲线在AutoCAD中的准确绘制。根据非对称缓和曲线的特点,采用先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绘制方法,避免了用户坐标系转换次数过多,使得研究成果更具有通用性。该程序应用于AutoCAD平台,其绘图精度和效率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缓和曲线是构成交通线路中线平面线形的基本要素之一。从分析缓和曲线几何特征和数学模型出发,根据计算机图形学中曲线离散化表达的基本原理,用折线拟合的方法实现了GIS环境下缓和曲线对象的准确绘制。基于数值积分的复化梯形公式,推导出了缓和曲线拟合折线分段数计算的严密数学公式。进一步给出了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与里程间的转换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该方法在SuperMap GIS平台上实现,其绘图精度和效率能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行车安全、离心力对乘客产生的不适感、路面超高横坡过度的需求及线形平顺的美感等方面对缓和曲线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缓和曲线平面线形的视觉质量分析,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平面缓和曲线缓和段(回旋线)的合理性长度宜为: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为1:1:1,由此给出了确定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低速磁浮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该文基于磁浮交通线路参数的计算方法、相关要素,以及线路自身的特点,推导出适用于中低速磁浮的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公式,在参考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中低速磁浮列车以20~160 km/h速度运行时的最小平、竖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给出其建议值,并建立了考虑主动反馈控制特性的车辆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对取值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平曲线半径取值受指向外侧的最大侧向加速度控制,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受凹曲线上最大法向加速度控制,当列车运行速度一定时,横坡角越大,最小平曲线半径取值越小,而纵坡对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几乎无影响;当横坡角为2°,列车在正常条件下运行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主要受最大侧向冲击控制,在困难条件下运行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主要受最大法向冲击控制,当横坡角为4°、6°,列车在正常/困难条件下运行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主要受最大法向冲击控制;按横坡角最大值6°考虑,列车以160 km/h在正常条件下运行时,建议最小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分别取970 m、120 m。该文研究成果可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的选线设计提...  相似文献   

6.
黄家宏 《硅谷》2008,(11):92-92
分析缓和曲线近似公式后指出,Ls/R≥1时,缓和曲线近似公式要通过验算相应增加高次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铁路或公路的线路工程图中缓和曲线的形成、主点及综合要素的概念,通过几何、微积分以及级数等方法推导出缓和曲线的方程式及缓和曲线的主点坐标的计算式。在经过对用户坐标系 UCS 的多次变换之后,AutoCAD 的用户坐标系与缓和曲线方程式所在的坐标系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用 AutoLISP 语言编程,实现了线路缓和曲线的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8.
小半径曲线上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对车辆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研究极少涉及。运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车辆-小半径曲线段高架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空间动态磁轨作用以及轨道关键部件的参振作用,分析了小半径曲线上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二维磁轨关系会过大地估算曲线段磁轨作用力;曲线段磁浮车辆车体主要为2 Hz以下的低频晃动;曲线段连续梁钢构高架轨道的振动主要由0~20 Hz的轨道整体弯扭变形和80~100 Hz的F轨局部弯扭变形引起;轨道垂向振动加速度缓和曲线段大于圆曲线段,横向振动加速度圆曲线段大于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段振动加速度对车速变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可为曲线段磁浮高架轨道设计和车辆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利用B样条曲线构造风机叶片中线的新方法:以叶栅平面内特定的6个点作为控制点构造3段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构成一种新型的叶片中线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利用本方法得到的叶型具有对气流加压强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至零的特点。论文还计算并分析了其加压强度沿叶片中线的分布规律与设计参数的一般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可以获得加压性能良好的轴流风机叶型。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道岔侧向通过性能,结合道岔结构特点,提出通过降低侧股内轨导曲线的方式达到在道岔设置超高的目的。以42号道岔为例,设计了加设超高的三次缓和曲线-三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和加设超高的七次缓和曲线-七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两种新线型,建立了车辆-道岔动力学耦合模型,经过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工况下的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发现在导曲线设置超高和使用高次曲线是有效的,较现有线型能提高车辆侧向过岔的安全性和过岔速度。在设计速度下新线型的脱轨系数极值与现有线型相比降低幅度为14.4%~20.0%,轮轨横向力极值降低幅度为14.5%~26.4%。  相似文献   

11.
汽车造型特征与特征线   总被引:3,自引:29,他引:3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07,28(3):115-117
汽车造型是一个需求交叉、多目标综合、知识密集的复杂、多学科的设计过程.在构建100个汽车造型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特征的概念对汽车造型进行描述,提取了20条汽车造型特征线,将其分类为主特征线、过渡特征线和附加特征线,建立了基于特征和特征线的汽车造型描述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特法的卧式钢卷包装生产线平衡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江  李晓倩 《包装工程》2014,35(1):96-100,107
目的对A公司卧式钢卷包装其中一条生产线的瓶颈工序进行了改善,解决了钢卷包装生产线平衡率低的问题。方法运用预定时间标准法中的模特法(MODAPTS),把取消、合并、重排、简化(ECRS)和动作经济作为指导原则,并借助生产线平衡理论来改善生产线的平衡率。结果改善后的方案提高了生产线的平衡率,降低了生产节拍,提高了包装效率。结论运用模特法改善后,该生产线的平衡率由原来的52.98%提高到67.40%。  相似文献   

13.
论文用图示法首次系统表达了在二射影平面场中,存在3种形式的射影对应线束。这些对应线束形成二阶曲线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底都为非固有点的二线束形成双曲线;底为固有点和非固有点的二线束形成抛物线;底都为固有点的二线束,只要旋转其中之一就可以分别形成双曲线、抛物线和椭圆。这些结论为我们实现二阶曲线之间的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的X射线光谱极化信息,研制了适用于Z箍缩装置的X射线晶体谱仪.分光晶体使用云母(002)材料,布拉格衍射角范围为30°~60°.利用该谱仪在相互正交的方向分别对等离子体发射的X射线进行检测,用X射线胶片接收光谱信号.探测实验在中物院阳加速器装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谱仪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都获取了氩的类氦谱线.对比两方向X射线强度,有显著的差别.计算了氩的类氦共振线w、磁四级M2跃迁X线、互组合跃迁Y线及禁戒谱线z线的极化度,实验证明z箍缩等离子体具有明显的各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论设计中线条的张力应用及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敏 《包装工程》2012,33(12):116-119
分析了线条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从"线条与人"的方方面面来思索和解读线条的张力表现,由此论述了线条的本质意义,进而分析了线条在设计中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提出对设计中线条的研究,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线条的深度思考,论证了对线条的研究需要在人的视觉认知及情感体验中进行比较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线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员配置不稳定而导致的工位作业负荷不平衡问题,以某电控板装配企业为对象,构建其电控板装配线生产模型和线平衡优化模型。在该优化模型中,将约束条件转化为启发式规则,改进模型的参数设置和处理过程,将该模型转化为可求解的启发式算法。以该企业某电控装配线为例,通过线平衡优化实验证明该模型有效提高产量和线平衡率,说明该模型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Fourier变换提出了场图像的等高线插值法,使场图像恢复为帧图像。通过单方向指定灰度最小波动方法寻找场图像的等高线,将等高线灰度值Fourier变换后插值,插值后的场图像与实际帧图像比较,并与一些其它插值法比较,结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18.
侯东亮 《包装工程》2012,33(21):137-141
针对摩托车包装作业线上各工序之间不均衡且存在大量等待时间的现象,以动作经济原则和"ECRS"四大原则为指导,结合生产线平衡理论,运用模特法对包装线上的瓶颈工序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相应的改善方案。方案的实施使生产线平衡率提高了22.2%,生产节拍降低了5.43 s。  相似文献   

19.
针对修井管柱在大水垂比、长水平段水平井下入困难的问题,采用修井管柱2种规格油管组合下入作业的方式,开展了不同油管长度比例对修井管柱下入能力影响的研究。基于水平井井眼轨迹的特点,综合考虑修井管柱在各井段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修井管柱在水平井垂直段、造斜段和水平段下入过程中的载荷计算模型,应用插值法、迭代法及分段判别计算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基于现场数据进行了修井管柱下入能力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修井管柱主体为单一线重油管和其他不同长度比例的2-7/8和3-1/2两种线重组合油管,组合油管中线重较大的3-1/2油管下入到井斜角为56.3°左右的井深时修井管柱的下入能力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油田水平井修井管柱的安全下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U-type and two-sided assembly lines are two types of design having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straight assembly lines. In this paper, a new line design hybrid of U-type and two-sided lines is presented. A bi-objective 0-1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line balancing problem of the proposed design. Zoning constraints are also considered for the proposed design. A number of test problems from the literature with up to 65 tasks are solved. Benefits of two-sided U-type lin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