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杂油气藏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胜坨油田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原油划分为4个组群。组群1是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宁海、坨一区西部;组群2是由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坨二、三区及一区东部,是胜坨地区的主要原油组群;组群3为混源油,油源是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四段上亚段两套成熟烃源岩所提供,分布局限;组群4为低熟油,是由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伽马蜡烷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提供的烃类,仅分布于胜北断层北侧。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分别从东、西两个充注点在坨一区西部和宁海地区聚集成藏;利津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在坨一区东部聚集成藏。坨二、三区8砂组都源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次油气充注过程。早期成藏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主要在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8砂组以下(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晚期成藏发生在明化镇时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晚期形成的油气主要在8砂组以上(包含8砂组)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储层成藏。早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胜北断层,晚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南北向断层北部。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的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油岩对比分析,南堡凹陷存在两个已知的含油气系统:(1)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2)东营组含油气系统。前一含油气系统在东营组沉积末时,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开始生烃,形成自生自储型原生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烃源岩二次生油,除形成原生油气藏外,还形成了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后一含油气系统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时,东营组三段烃源岩在高柳断层以南开始生烃,形成东营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及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而在高柳断层以北,烃源岩尚未开始生烃,不能形成含油气系统。因此,在南堡凹陷进行油气勘探时,高尚堡及柳赞地区,应以寻找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的油气为主;北堡和老爷庙地区以寻找东营组含油气系统的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渤中凹陷石南地区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中凹陷石南地区东营组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属于中等—较好生油岩。油源对比表明,东营组源岩对研究区东营组和浅层油气成藏有重要作用。研究区构造发育演化特征表明,对于浅层油气成藏来说,在没有断层沟通深层沙河街组油源的情况下,东营组生成油气以沟通东营组油源断层以及晚期断层为主要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下生上储型油气藏,"花心"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比"花瓣"断块要高。所以,浅层油气成藏的关键是运移和圈闭的有效性。对于东营组油气成藏来说,如果圈闭和储层配置良好,也可以通过自生自储的方式捕获来自东营组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QHD34-4构造东营组蠕虫状地震反射特征的低位域河道砂岩分布广泛,QHD35-2构造钻遇的东营组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好,这有可能打开渤中凹陷斜坡带东营组岩性圈闭的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沙河街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储层,沙三亚段顶部发育稳定的厚层泥岩段,北东走向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下生上储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油藏的的物质基础。古近系东营组地层沉积末期,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4种典型的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砂体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不整合遮挡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研究认为沙河街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烃源、构造和岩性三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断块油气藏发育广泛,沙河街组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层位上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受烃源岩、断层、异常压力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优质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不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还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湖泊古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有机碳法计算湖泊古生产力的公式计算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数百口井的古生产力值,做出了古生产力平面分布图,并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的古生产力以及现代不同营养类型湖泊的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为超营养湖泊,是最有利于生油的湖泊;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为富营养湖,也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按生油岩的优劣程度排序,依次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北部QHD34—4—1井钻探的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初钻探的QHD34-4-1井是渤中凹陷北部钻遇古近系东营组优质成熟烃源岩层段的第一口预探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井东三段发育Ⅱ1型干酪根为主的中等—好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生烃门限深度在3200m附近;4100m附近的东三段烃源岩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排烃;东营组油气藏自生自储特征明显,新近系油藏油气主要源于东营组烃源岩。QHD34-4-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东三段烃源岩为渤中凹陷北部第三套主力烃源岩的推断,也改变了渤中凹陷中北部地区中浅层油气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的认识,特别是东营组自生自储型隐蔽油气藏的揭示,对推动渤中凹陷中浅层(尤其是古近系东营组)油气勘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潜山油气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八面河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长期出露地表遭受淋滤剥蚀,使碳酸盐岩中溶蚀孔洞发育,加之构造活动产生的裂缝与溶蚀孔洞互相连通,形成了良好的风化壳储层。牛庄和博兴生油洼陷的沙河街组上亚段及沙河街组三段棕褐色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具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主要的烃源岩;孔店组二段灰、深灰色泥岩具良好的生烃能力,也是较为可靠的烃源岩。它们生成的油气经过由南部斜坡带的断层、新近系与古近系和古近系与中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以及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的砂体输导层组成的运移通道沿斜坡向上运移,到达八面河地区寒武-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后,受到馆陶组、沙河街组四段及孔店组的泥岩封盖而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有3个方面需要讨论:1)空间关系上,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2)两套分类体系并用,在"正序"的研究和区域的研究中采用理性的系统分类,在"反序"的和局部(主要指油气藏)的研究中以应用性的分类为主;3)以造山带和盆地研究近年里形成的成功方法为基础,努力汲取各种新知识,将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自身,包括其方法学,不断开拓新领域,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油气勘探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of work performed during 1990 and 1991 on the project Ecologically Clean Fuels, Lubricants, and Fluids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Ecologically Clean Transpo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ve An Ecologically Clean Automotive Vehicle.  相似文献   

13.
Alternative products — rapeseed, sunflower, soy, and other vegetable oils and derivatives —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s diesel fuel. Biodiesel fuel — vegetable oi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 have 8–10% higher density and two times higher kinematic viscosity than petroleum diesel fuel. This is reflected in operation in the diesel cylinder and the integr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ternative fuel can be optimized by mixing biodiesel with light crude oil cuts. The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curves are given for Biodiesel, gas condensate, diesel fuel (summer and winter), and the proposed binary alternative fuel.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ing of distillation of products that nonmonotonically distill in gradual distillatio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in GOST 217782 (ASTM D86), mixed products in particular naphthas with addition of alcohols, ethers, and aromatic compound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勘探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大胆转变勘探思路”是取得突破的前提、“大力发展和应用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是取得发现的关键、“勘探开发一体化”是提高整体效益保证的认识。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科学勘探”的思路,强调了“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气藏评价”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十一五”勘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近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采用法国IFP工艺技术的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再生系统内,采取“高温、高氧、低循环速率”催化剂“黑烧”等措施,解决检修后开工过程中再生系统内部分高碳含量催化剂所带来的问题,如再生器床层超温等,使催化剂再生实现“黑烧”转“白烧”,再生系统操作恢复正常。建议今后在装置内增加高碳催化剂分离设施,以减轻检修开工后其对再生系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监测火烧油层注气井的生产动态,提高火烧油层驱油技术实施的成功率,在火烧油层技术驱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烧油层复合油藏模式,建立并求解了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压降曲线进行解释,并求解流度比、扩散比以及各区的波及半径等参数。研究表明,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典型曲线呈现3个“驼峰”和2个“驼谷”的特征,其中,无因次组合参数CDe^25主要影响典型曲线的早期特征;已燃区半径主要影响第1个“驼谷”的位置和第2个“驼峰”的持续时间,烧焦区半径主要影响第2个“驼峰”的峰值,热流体区半径主要影响第3个“驼峰”的位置;改变流度比主要影响各区过渡段的压力特征,各区流度比增大,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其所对应的“驼谷”加深或“驼峰”的峰值增大,相比之下,改变扩散比对特征曲线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渤海海域及周边陆地油区主要气田特征,发现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有两点:存在相对富气凹陷,气源岩为偏腐殖型或高成熟腐泥型;富气凹陷的古近系发育高压异常厚层泥岩封盖层。渤海海域主要有5种天然气成藏模式:①封盖层下A型,即新生、新储、新盖型;②封盖层下B型,即新生、古储、古盖型;③封盖层内型,指在高压异常泥岩内部形成的气藏;④封盖层上A型,指天然气沿输导层与断裂垂向运移进入浅层,聚集在局部盖层发育区,形成的小规模天然气藏;⑤封盖层上B型,即由浅层稠油油田原油生物降解形成的较“干”的天然气聚集于油田之上的地层而形成的气藏。其中,封盖层下型形成的气藏充满系数(程度)最高,储量规模最大。就地区而言辽中凹陷北洼和渤中凹陷为相对富气凹陷,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可成为天然气藏再勘探的重点区域。图6表2参14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发展经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气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一般都是“上下游”一体化。我国中西部六大油气田具有巨大的天然气生产能力 ,实现天然气工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坚实可靠的资源保证 ;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大市场 ,生产和消费市场之间的价格差比较适宜。实施“西气东输”、“陕气进京”等输气工程项目 ,是把天然气生产企业与消费市场联系起来的关键。中西部天然气生产区远离东部消费市场 ,目前应实行从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到运输再到最终用户的“前向一体化”经济模式。参 3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最小熵反褶积方法入手,探讨了熵的概念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涵义,指出现行的最小熵反褶积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常用"规范方差模"压制弱小反射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对数变换熵模来替代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以往的"最小熵"为"有限熵"。有限熵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且不压制弱小反射,可较好地保持地震资料的整体能量平衡,是经典最小熵反褶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