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分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改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即采用不同比例的低熔点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对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低熔点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手感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低熔点纤维含量为10%,热处理温度为112℃,热压处理5 min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效果最佳且对织物手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研究超细羊毛及其混纺针织物的抗起球起毛性,选用纯羊绒、超细羊毛/亚麻51/49、超细羊毛/羊绒70/30、超细羊毛/真丝85/15、纯超细羊毛5种纱线,每种纱线与纯羊毛合股织制3种不同密度的纬编罗纹组织针织物,共15种。并用PillGradeTM全自动三维评级系统对其进行抗起毛起球性客观性评价。结果表明,超细羊毛含量与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织物密度。混合一定比例的羊绒纤维、亚麻纤维有助于提高羊毛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相对紧密的超细羊毛/羊绒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超薄型羊绒衫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同时减少抗起毛起球整理过程中对羊绒纤维的损伤,选择水溶性树脂类抗起毛起球剂和有机硅类柔软剂作为整理剂,研究超薄型羊绒衫树脂加法整理与柔软整理相结合的联合整理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联合整理工艺为先树脂加法整理,再柔软整理;可以使超薄型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到4级,织物顶破强力保留率99.5%,悬垂系数和抗弯刚度分别下降29.5%和65%,对吸湿性能几乎无影响,手感好。可见,此联合整理工艺适用于超轻薄型羊绒衫的抗起毛起球整理。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对纯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了整理剂应用工艺对纯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最佳的应用工艺下(整理剂用量为80% (owf)、工作液pH值5~6、处理浴温度40~50℃,20 min、热固工艺100℃烘干、110 ~120℃,5 min、浴比1∶25),助剂可显著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其起毛起球等级可以提高2.0 ~2.5级,且织物的手感和白度等风格不受整理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还原-酶联合法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羊绒衫起毛起球现象比较严重的特点,分析了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还原-酶联合法对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介绍了该整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和实验步骤,并测试了酒红、灰色和粉色3种颜色的羊绒针织物整理后的抗起毛起球性能。研究表明:还原-酶联合法抗起毛起球整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2~3级,整理后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涤色牢度变化不大,但手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竹浆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生物抛光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酵素LH(纤维素酶)对竹浆纤维、羊绒、羊毛3种纤维混纺平针织物进行抛光整理.介绍了此混纺织物的柔软处理和生物抛光整理的工艺配方和条件.分析并阐述了酶用量、温度、时间和浴比等工艺参数对生物抛光整理效果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处理前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出生物抛光整理的最佳工艺:酶用量为1~2 g/L,浴比为1:5~1:15,处理温度为45~55℃,处理时间为40~60 min,而具体酶用量还须视织物组织比例、厚度、紧密度和克质量等参数而定.生物抛光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改善.均在4级或4级以上.  相似文献   

7.
汪涛 《纺织学报》2011,32(7):106-110
为提高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采用丝胶溶液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丝胶溶液整理的工艺参数对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影响,并且对整理前后羊绒织物的耐洗涤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丝胶用量为8%(o.w.f),pH值为6,温度为50℃,整理30 min时,羊绒织物的起球性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羊绒织物的起球等级比原...  相似文献   

8.
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与缩绒工艺存在一定的关系,文中将超声波技术用于羊绒针织物缩绒工艺来探索对绒面厚度及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超声波频率、缩绒剂用量、缩绒温度、缩绒时间以及缩绒液p H值对绒面厚度及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并将采用超声波技术的缩绒工艺与不采用超声波技术的缩绒工艺整理后的羊绒针织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超声波技术用于羊绒针织物的缩绒工艺时,合理控制缩绒工艺条件,可使织物手感和抗起毛起球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最佳缩绒工艺的参数为:超声波频率50 k Hz,缩绒剂用量1.0%,缩绒温度30℃,缩绒时间20 min,p H值为6.5~7.0。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混纺针织毛衫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线的纺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1.7tex×2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纱线为原料设计叠领男套衫,详细地介绍了其编织操作工艺,最后采用两种方法对毛衫进行了抗起毛起球整理。  相似文献   

10.
纺织工艺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羊绒针织物的生产工艺着手,分析研究配料、染色、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环节对山羊绒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规律.在一定织物密度条件下,山羊绒原料的配料、纤维染色工艺对织物起球影响显著.原料的长度与细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显著影响羊绒针织物的起球等级.经过防缩处理的羊绒纤维,由于纤维相互纠缠程度降低,针织物的起球等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陈晓光 《印染》2001,27(11):30-32
讨论新型纺织面料棉/羊绒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根据羊绒,棉对酸碱敏感程度的不同,制订了在弱碱性条件下煮练,漂白的加工工艺,并且研究了单一DrimareneS型活性染料对棉/羊绒两种纤维同浴染色的上染情况,确定了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  相似文献   

14.
羊绒类多组分纤维纱线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人们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满足市场对多组分混纺纱的需要,适时开发了山羊绒系列多组分混纺纱.文章以长绒棉、山羊绒、Model、粘胶纤维、玉米纤维5种纤维纺制14.7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了上述5种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山羊绒混纺针织内衣产品设计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工艺要点、产品特性及其性能测试.该产品充分发挥了大豆蛋白纤维、山羊绒性能优势互补的特点,赋予了单种纤维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和外观风格,不但提高了产品档次,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和服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竹纤维、羊毛、羊绒的风格特点出发,确定合理的混纺比和纱线支数,选择适宜的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竹纤维/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爽竹呢)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产品的服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羊绒制品开发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纺织品出口市场为背景,结合当前纺织品出口中遇到的环保问题,提出作为高档服装的羊绒制品,在生产和开发环节中同样存在若干生态环保问题,认为生态羊绒制品开发应该从环保型纺织纤维与羊绒混纺的研究、环保染料和助剂的应用、环保染色工艺和后整理工艺的选用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介绍了禁用偶氮染料含量、重金属含量、甲醛含量、杀虫剂残留量等的检测方法,为企业开发生态羊绒制品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银纤维不同含量的精纺毛纱制备过程,分析了三种配比的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及其织物屏蔽性能;并介绍了混纺织物后整理的工艺,测试了混纺织物在后整理前后的织物屏蔽性能;然后将银纤维混纺织物在后整理前后织物的屏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可能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后进行实验分析,优化出了最合理的纤维配比和工艺参数,使得混纺织物的电磁屏蔽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纤维规格对喷气涡流纺纱线中纤维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将两种不同规格的羊绒纤维和同一棉型涤纶纤维分别以相同比例混纺,经喷气涡流纺纱机MVS861制备了两种羊绒/涤纶纤维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两种混纺纱线的横截面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集纱线样品横截面的纤维分布图,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法和Onion指数法分析,得到喷气涡流纺混纺纱中羊绒纤维和涤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制得的羊绒/涤纶混纺纱线中,羊绒纤维因其初始模量更小、长度更长有向外转移趋势,初始模量更大、长度更短的涤纶纤维则有向内转移趋势;但混纺纱的最外层纤维由纤维含量和纤维规格共同决定。该结论可帮助纺制喷气涡流纺羊绒混纺纱时根据需要来选择纤维原料的规格。  相似文献   

20.
竹炭纤维/羊绒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竹炭纤维与羊绒的主要特征,以及18 tex竹炭纤维/羊绒(70/30)混纺纱的试纺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的设定。通过选择合适的纤维原料,采取特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最终成功试纺出性能优良的18 tex竹炭纤维/羊绒(70/30)混纺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