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论述冷冻仓储区放射性地球物理调查。通过开展地表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土壤氡浓度测量、环境空气氡浓度测量、钻孔岩芯取样测量、水中总α、总β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圈定放射性相关的异常范围,对异常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工程放射性地球物理环境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地区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氡浓度、地表氡析出率以及土壤氡浓度的测量,依据合适的估算模式,估算出该地区人均年吸收剂量率.对一个地区的放射性环境进行评价,划分出可开发区、限制开发区、污染区和源项,即能为有关部门制定国土规划、国土整治等提供可靠的放射性环境信息,并对污染区及源项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南方某离子型稀土矿山大气的X-γ辐射剂量率、Rn-222及其子体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样和地表水底泥取样放射性核素分析,调查和了解了该稀土矿山的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该稀土矿开采对矿区内水库、地下水、土壤和水库底泥造成了一定放射性影响,其中矿区水库Th-232、总α和总β超过对照点较多,矿区内堆浸渣场、水冶车间、地浸采场及其周边地下水和土壤中U-235、Ra-226、Th-232、总α和总β略高于对照点,矿区内生物样和矿区附近其他地表水底泥未见明显的放射性影响。稀土浸出母液中有Rn-222及其子体释放,母液导流沟附近氡子体浓度略超过环境本底值,随着大气扩散、稀释作用,其它监测点的氡子体浓度均在本底值范围之内。有关部门应加强稀土开采监管,避免稀土开采对环境造成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仙 《铀矿冶》2015,(2):131-134
对广东省某铀富集区域内的原野、道路、建筑物内进行了γ辐射剂量率和土壤、水体、生物样品中的238 U(U)、232 Th(Th)、226 Ra、40 K、210Pb、210Po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浓度(或质量浓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止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铀矿冶》2019,(3)
在对某厂废酸提钪过程核素迁移分析和工作场所γ剂量率和氡浓度监测的基础上,对该厂提钪过程的辐射剂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辐射防护和环境管理整改建议。研究表明:废酸中铀、钍质量浓度分别为1.52、1.31 g/L,镭-226活度浓度为801.00 Bq/L;提钪后废酸中99.8%的铀迁移到一步反萃废水中,钍和镭主要共存于萃余酸中;高辐射γ剂量率集中在原料废酸罐、高位桶岗位和萃取岗位,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主要来自于外照射;对公众造成的年有效剂量为0.03 mSv。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房山区某煤矿、浙江安仁某煤矿氡活度浓度和γ辐射剂量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煤矿井下氡活度浓度较高,且随季节有着显著的变化;氡活度浓度与通风和煤的氡析出行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对北方某露天硼铁铀伴生矿进行了γ剂量率、氡浓度、放射性气溶胶辐射特征的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分析了该矿不同工艺的辐射特点。结果表明,该矿的γ辐射主要集中在重选摇床、带式过滤机、产品库以及受到污染的运输车辆和磨矿机附近,氡内照射危害主要存在于浸出厂房,不存在气溶胶危害。建议该企业对摇床、带式过滤机操作人员加强培训,减少自动作业时人员的驻留,对产品桶及时加盖,对受污染设备及时发现和清洗;对浸出厂房加强通风。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西南某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水平,估计隧道施工人员接受的γ辐射外照射剂量,分别采用BH5-FJ373型携带n-γ辐射仪、KJD2000R型连续测氡仪对隧道施工场所及工人居住区进行γ辐射和氡气浓度测量。结果表明该隧道γ辐射水平比该地区正常天然本底外照射水平高;隧道内平均氡气浓度也远高于工作场所氡浓度的补救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标准要求、γ外照射所致有效剂量估算方法、铀矿工作场所空气中铀矿粉尘所致活度浓度及其摄入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从排氡通风设计的角度,提出铀矿井下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设计限值确定的方法和思路,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当矿石铀品位较高时,采用过低氡子体α潜能浓度进行采场风量设计和运行控制不具备经济合理性时,应当采取缩短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或工种轮换的管理措施,使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保持在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卫宁北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可能伴生高于规定水平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在生产利用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也将随之迁移、浓缩富集和扩散,其产品、废渣石等也将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因此针对该地区15个目标矿山进行环境放射性现场检测,获得其γ辐射剂量率水平及空气氡浓度水平现状,并对部分矿山进行取样分析,最终评估各矿山的辐射环境现状,总体上各矿山的辐射水平均超过当地环境本底,有3处矿山的辐射现状明显超过规范限值,应加强辐射监管。  相似文献   

11.
对南方某稀土矿山建矿前空气中Rn-222及其子体、γ辐射贯穿剂量率、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样、底泥等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矿区土壤以及地表水底泥核素浓度相对偏高,超出该地区本底值较多;γ辐射贯穿剂量率背景值受稀土矿影响较小,背景值与该地区本底值上限相差不大;室外Rn-222及其子体浓度、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样放射性核素浓度位于该地区本底值范围内。在后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矿山企业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及时有效监控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的变化,接受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督,保障环境和公众安全。  相似文献   

12.
冯晓 《中州煤炭》2018,(9):74-77
针对目前伴生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氡及其子体浓度、放射性粉尘等因素产生的内外照射和以γ辐射剂量率产生的外照射为考虑对象,从而提出以氡及其子体浓度、放射性粉尘核素含量及γ辐射剂量率限值作为参数对辐射水平管控指标进行分类,针对采用豁免管理、不加限制、加以限制、禁止开采4类情况加以讨论,进而得出其相应情况下的分类管控指标的表达式。通过对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水平管控指标下相应参数的研究,对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规范伴生放射性矿的开发利用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为后期制定较为科学合理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湖南省内石煤开发生产链中几家典型企业——石煤发电厂、炼钒厂、煤渣制砖厂的辐射环境现状,监测了厂内及其周边的γ辐射剂量率、222 Rn浓度以及尾渣、渣砖、土壤、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初步确定了这些环境物质中的放射性水平,评估了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治理和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史天骄  林建勇  闫韦 《铀矿冶》2009,28(3):146-150
对江苏省某地区进行的天然放射性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天然γ外照射吸收剂量率本底值为86 nGy/h,高于江苏省本底值和全国平均值,大气氡活度浓度接近江苏省本底值和全国平均值.火山岩分布区地表γ外照射吸收剂量率较其他岩性地区高.在曾经进行过铀矿地质活动的地段,地表γ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大气氡活度浓度及土壤中核素含量均较高.该地区公众人年均吸收剂量本底值为1.33 mSv.铀矿地质退役设施分布区公众人年均吸收剂量为9.483 mSv.  相似文献   

15.
对防城港核电厂外围31个监测点位进行了γ辐射累积剂量率监测和γ辐射空气吸收瞬时剂量率监测,并对辐射水平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掌握核电厂外围陆地辐射水平的长期变化状况。结果表明:2018—2023年,防城港核电厂外围环境γ辐射累积剂量率监测值为62.5~141.3 nGy/h,平均值为99.1 nGy/h;瞬时剂量率为55.0~119.5 nGy/h,平均值为93.7 nGy/h;防城港核电厂3台机组商运前后,外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保持一致,γ辐射累积剂量率、瞬时剂量率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核电运行期间气载流出物的排放对外围环境的辐射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不同点位的γ辐射累积剂量率变化较大,且随季节性变化呈冬季偏高、夏季偏低的现象,说明γ辐射累积剂量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江苏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采的5个废弃铀矿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外照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发现,1#废弃铀矿污染范围较大,2#和3#矿区经治理后达到有限制开放水平.经对1#场地的矿渣、土壤和底泥等固体样品以及地表水、井水的总放射性和γ核素进一步测定,发现结果偏高.根据监测结果和污染现状分析,提出污染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6,(2):234-236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量巨大,然而某些煤矿含有较高放射性核素,对井下作业人员危害较大。为了掌握新疆井下工作人员的辐射照射状况,对新疆某地3家煤矿井下γ辐射剂量率、氡浓度、粉尘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进行监测与估算。结果表明A矿与B矿井下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23 m Sv和1.90 m Sv;C矿相对较小,仅为0.57 m Sv,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矿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由γ外照射引起,占到79.9%,可以通过缩短井下作业时间进行控制;B矿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来源于氡和氡子体内照射,占到总剂量的89.6%。可以通过隔离氡的析出和加强通风等方式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内蒙古某地浸采铀过程中氡及其子体释放的规律,结合地浸矿山工艺提出了控制地浸采铀过程中氡浓度的防护措施。利用大气辐射与监测技术,采用"两封一通"、作业分区处理、合理布局、统一处理、加强通风等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氡对人员健康产生的影响。对大气环境及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周边环境氡最大平均活度浓度为10.7Bq/m~3,氡子体潜能浓度为0.006μJ/m~3,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个人职业照射剂量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学礼  徐乐昌  彭阳 《铀矿冶》2016,(3):212-218
为了解某铀矿环境中~(220)Rn活度浓度水平及特征,采用RAD7测氡仪对该铀矿区周边环境空气中~(222)Rn和~(220)Rn活度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对土壤中~(232)Th比活度与空气中~(220)Rn活度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公众受照剂量进行了估算。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环境空气中~(220)Rn活度浓度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其频数分布类型为偏态,且近八成测量点处~(220)Rn活度浓度大于~(222)Rn活度浓度;野外环境空气中~(220)Rn及子体活度浓度主要受土壤中~(232)Th比活度和季节因素影响;调查区环境空气中~(220)Rn及子体所致剂量占总氡剂量的比例为近20%,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铀水冶尾矿库环境中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有害物质的监测结果。对氡及其子体在环境中的分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尾矿的氡析出率平均为1.92±0.35Bq/m~2s,尾矿库空气中氡浓度平均为42.8±6.0Bq/m~3,氡子体浓度平均为(1.02±0.09)×10~(-1)μJ/m~3,不同方位离覆矿库1—3km范围的氡浓度降至9.3±0.8Bq/m~3(本底水平)。尾矿库管理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来自氡子体的平均值为0.723mSv,来自γ辐射的平均值为1.93mSv,两者之和占职业照射人员的年容许剂量当量的6.7%。附近居民通过尾矿库所增加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氡子体为2.1×10~(-2)mSv,γ辐射为5.6×10~(-2)mSv,两者之和约为广大居民的年限制剂量当量的7.7%。对退役尾矿库提出尾土植被措施,在尾矿库表面覆盖厚0.5m粘性较大的黄土时,氡析出率降至0.302Bq/m~2s,γ辐射强度降至1.13×10~(-1)μGy/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