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振刚、曲思建主编的《煤化工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于2011年7月,由中国石化出版社(http://www.sinopec-press.com)出版发行,定价58.00元。该书共分3部分:煤化工技术基础,煤化工技术应用,煤化工发展现状、节能与减排。书中着重介绍了煤化工技术相关理论与发展的最新动向、技术研发成果及工业示范进展,内容涵盖了煤炭液化技术与示范(包括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炭气化、煤气净化技术、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中低温热解与焦化  相似文献   

2.
水煤浆作为精煤燃烧技术,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和提高,它的能源战略替代和节能环保前景非常可观,且生产、运输、贮藏和燃烧均能做到安全、经济和高效。本文就此发表了一点拙见,供同行们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排烟热损失在燃煤锅炉热损失中占比较大,水煤浆锅炉的脱硫塔后的烟气接近饱和状态,水蒸气会带走大量余热。针对热损失问题,以深度回收水煤浆锅炉余热为目的,提出了融合热源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深度回收水煤浆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后的余热,既显著提高了锅炉供热能力,又可以大幅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深度脱除SO2、NOX、颗粒物等污染物。系统地介绍了融合热源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设计及应用,通过一个采暖季运行观察及数据整理,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节能减排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水煤浆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煤浆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庾晋  周洁 《煤气与热力》2003,23(7):429-431
论述了发展水煤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水煤浆的性质和制备技术以及发展水煤浆产业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方冬季采暖期,“黑龙”盘旋常搅得城里一片乌烟瘴气。最近一种效果好于燃油的新型清洁燃料――“水煤浆”的诞生,将有望使这种尴尬的“风景”成为历史。沈阳市环保局有关部门欣喜地告诉记者,一旦“水煤浆”技术广泛应用于沈阳市的居民供暖,采暖成本有望降到每平方米9.9元,沈阳市空气质量也将可能得到彻底改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供暖成本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便把将“水煤浆”技术的推广列为重点项目。记者在浑南开发区水煤浆锅炉供暖现场采访时看到,所谓水煤浆(又称液态煤炭),含有70%左右的煤,可以像燃油一样,由管…  相似文献   

6.
1湿法气流床技术进展 1.1概述 湿法气流床气化是指原料煤以水煤浆的形式与气化剂一起通过喷嘴,气化剂与料浆迅速混合雾化,发生气化反应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运行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主要包括:GE公司气化技术(原德士古气化)、华东理工大学-兖矿集团四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盈德清大科技公司非熔渣-熔渣气化技术(原北京达立科公司技术)、西北化工研究院多元料浆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该集中供热系统集成了低温循环水废热利用、汽轮机驱动循环水泵、混水供热和管网自动化调控系列节能技术.详细阐述了每一分项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果.分析表明该集成节能技术适用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并能获得较大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北某县城狭长的地理特征,分析了现有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两种热源改造方案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及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热效率比水煤浆锅炉高出6%,但综合考虑管网系统的输送热损失情况下,后者的热能综合利用率却较前者高出6.6%,而年均费用却少296万元/年。因此,对于狭长区域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采用分散式的水煤浆锅炉系统从节能和经济角度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省威海市近日印发《威海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从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重点领域节能、主要污染物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等方面,制定威海市未来几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路线。《方案》明确,将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流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开展加强节能力度。其中,在工业领域,加快高效煤粉锅炉、新型水煤浆锅炉和太阳能集热系统等新能源的应用,加强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水煤浆的特征和我国水煤浆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情况,水煤浆在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燃用,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符合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和实现“以煤代油”的能源策略。经综合比较,在清洁燃料中水煤浆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技术交流     
煤泥水煤浆制合成气兖州矿业(集团)公司环保安全培训中心通过对煤泥制水煤浆和煤泥水煤浆加压气化制合成气试验的分析,找出了煤泥制水煤浆的最佳制浆条件和水煤浆加压气化的较优操作条件和工艺指标,为综合利用煤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利用选煤厂煤泥制水煤浆制浆工艺、级配技术、添加剂等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煤泥制浆作为水煤浆加压气化的原料是可行的。试验采用干法制浆,即将煤泥干燥后筛分成几种粒度的煤粉,再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确定级配方案,将一定比例的煤粉混合后,加入水和添加剂,经强力搅拌制成浆。试验分为煤质分析、成浆试验和煤浆…  相似文献   

12.
公共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点,本文从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和运行管理五个方面,建立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体系,并以上海市嘉定区司法中心为例,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情况与节能效果,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种节能技术,并在设备运行上,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共建筑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煤气与热力》2007,27(10):42-4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是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大型的、以指导全国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文件,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设计部分内容的补充、深化、汇总和完善,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于2007年3月由中国计划出版社(http://www.jhpress.com)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水煤浆燃料具有价格低廉、燃烧效率高、燃烧污染小等优点,因而是一种理想的代油燃料。胜利油田纯绣锅炉房在2002年采用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技术对原燃油锅炉房进行了改造。两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采用水煤浆锅炉后。锅炉出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燃烧效率较高,环保指标也满足当地国家标准要求,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江亿主著的《住宅节能》一书,于2006年3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http://www.cabp.com.cn)出版发行,定价39.00元。该书首先概述了我国住宅发展状况和节能的意义,分析了住宅建筑能耗构成和节能途径,然后以当前国际流行的节能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介绍了包含小区规划节能、住宅能耗分析与优化、围护结构节能、通风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气候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指出该地区以空调能耗为主的办公类建筑的空调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风指标等,并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5项节能技术与措施:包括建筑外部特征的节能技术与措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建筑空调系统设备及其运行的节能技术与措施、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和行为节能等,对南京地区的当前的建筑节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传景 《门窗》2022,(5):16-18
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保温节能的施工技术,特别是在北方的建筑施工中更倾向于对建筑主体进行的保温.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工程外保温节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建筑外保温节能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比较注意的是节约能源.在建筑行业要想做到节能,必须要让人们有建筑施工节能的概念,积极参于节能减排中去,才能保证建筑施工节能在社会中推广.它也是我们现在发展建筑这一行业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把实践有效果的施工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这样能有效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水煤浆是由约65%的煤、35%的水和少量的添加剂通过物理加工而成,是一种新型煤基流体燃料。它既保持了煤炭原有的物理特性,又具有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可以储存、泵送、雾化和稳定燃烧。水煤浆生产过程中,首先是对原煤进行破碎,再经机械(湿法或干法)研磨成一定粒径分布的煤粉分散于水介质中制成水煤浆。由于它是一种粗颗粒悬浮体,在水中极易形成沉淀。即使是很易成浆的煤种,不加入化学添加剂,要制成所希望的水煤浆也是不可能的。水煤浆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煤颗粒的表面性质,促使颗粒在水介质中均匀分散,且不易产生沉淀。使水煤浆在正常使用中具有较低的粘度、较好的流动性。一般用量占煤炭总量的0.5~1%之间。  相似文献   

20.
文献摘录     
从节能角度谈煤炭加工利用工艺的选择/郑秀云//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一1991.1.P19~21 本文是对煤炭加工利用主要工艺的看法,包括:(1)选煤:提高煤炭质量,减少运输负荷,除用水选外,开发风选技术对缺水地区有特殊意义。(2)煤炭燃烧: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种适应能力,要走科技攻关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3)水煤浆:用水煤浆代油比用煤代油具有诸多优点。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