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出不同纳米稀土(NRE)含量的聚丙烯/氧化镧(PP/La2O3)纳米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P/La2O3纳米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受La2O3添加量的影响较大,随La2O3用量的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屈服点伸长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La2O3用量为1份时出现极大值;另外XRD分析结果显示该复合体系具有两种PP晶型。通过加入La2O3以及对体系进行退火可调节复合材料的内在结构,由此达到控制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4.
PP/纳米SiO2/POE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纳米SiO2/POE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DSC分析以及材料断面形貌分析等手段,对增强增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POE微粒显现了比较明显的协同增韧效果,当PP/纳米SiO2/POE为100/4/15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纳米SiO2的成核作用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两种微粒在PP基体中达到均匀分散,其中纳米SiO2粒子平均粒径为150nm,与其二次粒子直径相当,表明熔融过程并未造成纳米粒子的团聚. 相似文献
5.
6.
纳米SiO2溶液共混法增韧增强P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PP/纳米SiO2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加到1%时,PP/纳米SiO2共混体系的冲击断口的断裂带细微而密集,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提高了66.5%;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加到2%时,断裂带尺寸变大,综合性能达到最好,拉伸强度提高了16.1%,断裂伸长率提高38.1%,冲击强度提高了50.2%;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加到5%时,PP/纳米SiO2共混体系形成层状结构,冲击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苯乙烯(St)单体,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g-PS纳米微球,用FTIR、TEM、XPS和TG分析了SiO2-g-PS的结构。结果表明,乳液聚合产物基本呈球形、SiO2为核、PS为壳的核壳结构。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iO2-g-PS填充量较低[4%~6%(质量)]时,SiO2-g-PS/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并对PP的结晶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8.
PP熔体接权物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P熔体接枝物改善了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共混比,不饱和极性单比,PP熔体挤出接枝物,增塑剂及EPDM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双螺杆熔融接枝的方法,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共单体苯乙烯(St)接枝到聚丙烯(PP)上。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定了接枝物的生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探讨了GMA,St,DCP不同用量对PP接枝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将接枝产物PP–g–(St–co–GMA)加入PP/尼龙6(PA6)的合金中,通过注塑成型样条,测定其力学性能,并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t的加入能够提高接枝率,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PP/PA6合金中加入接枝物PP–g–(St–co–GMA),其拉伸强度可提高46.45%,弯曲强度可提高32.47%,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PP/PET/EPDM—g-GMA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共混物形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共混物等温结晶形态,最后测量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P/PET共混物中加入EPDM-g—GMA后,两相相容性改善,进一步加入成核剂后分散相尺寸更小、粒径分布更均匀;PP球晶随PET的混入而减小;在PP/PET体系中加入EPDM-g—GMA起到反应增容和橡胶增韧的协同效应,使缺口冲击强度由未加增容剂时的2.0kJ/m^2提高至6.6k.1/m^2,弹性模量较PP提高了38%;PP/PET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下降,在相同PET含量的情况下,加入EPDM—g-GMA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未增容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胡志钢;彭响方;米皓阳;夏华新;经鑫 《中国塑料》2011,25(6):49-53
利用复合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自制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 g MAH)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丙烯/聚酰胺6/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纳米有机黏土(PP/PA6/PP g MAH/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和纳米OMMT含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自制超临界CO2塑料动态发泡实验装置,研究了发泡温度、转子转速、振动力场对复合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配比为PP/PA6/PP g MAH/OMMT=100/30/15/3时,与纯PP相比,复合材料的熔体强度提高了163 %,冲击强度提高了41 %,拉伸强度提高了8.4 %;在剪切力场上叠加振动力场,有助于改善泡孔形状,均化泡孔分布,提高泡孔密度。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酸钠(MAN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利用聚丙烯(PP)接枝MANa制备了离聚物MANa接枝PP(PP-g-MAN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MANa与PP发生了接枝反应。将接枝率为29.1%的PP-g-MANa引入到PP/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复合材料中,探讨了离聚物对复合材料力学、加工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Na可作为PP/EVA复合材料的相容剂;当其用量为8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3.2,3.9MPa,冲击强度提高了12.3kJ/m2,同时,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76.6%。 相似文献
15.
EPDM/PP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的增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酚醛树脂接枝改性聚丙烯(PP-g-MP)和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EOC-g-MAH)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增容作用,探讨了增容剂对TPV的物理机械性能、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P能够提高EPDM/PPTPV的1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但扯断伸长率下降;适量的EOC-g-MAH能够提高EPDM/PPTPV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但100%定伸应力下降。接枝率越高,TPV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也越高。通过相差显微镜分析表明,加入增容剂有助于橡胶粒子的更精细、更均匀地分散,EOC-g-MAH的增容作用更佳。加入EOC-g-MAH后TPV的切敏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将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及纳米Si O2同时添加到聚丙烯(PP)中,以期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发挥SBS与纳米Si O2的协同增强增韧作用,达到有效改善PP综合性能的目的。用硬脂酸(SA)对纳米Si O2粒子表面进行功能化包覆改性,再经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PP/SBS/纳米Si O2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 O2表面处理效果及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 O2与SBS对PP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强增韧作用。当纳米Si O2质量分数为3.84%时,PP/SBS/纳米Si O2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37.4,23.8,129.9 MPa,室温(25℃)断裂强度比纯PP提高了100%;其室温和–20℃下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P提高了51.5%和66.7%。微观形貌分析表明,熔融共混过程中,纳米Si O2均匀分散于PP基体中,复合材料基体在室温冲击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导致其冲击韧性明显高于低温冲击韧性。与纯PP相比,PP/SBS/纳米Si O2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增大,耐热变形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熔融共混法和二阶共混法制备的聚丙烯(PP)/云母复合材料,探讨了共混方法及云母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熔融共混法相比,采用二阶共混法制备的PP/云母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结合更好,各项性能也均好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当云母含量为15 %时,二阶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达到最佳,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改性前后纳米SiO2粉体的性能特征;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PP基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DSC热分析和SEM照片观测,对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含量为2%时,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DSC表明,纳米SiO2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SEM电镜分析得出,经表面改性的纳米SiO2均匀地分散于PP基体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科杰;王晓东;傅李丹;王旭;许向彬 《中国塑料》2009,23(6):45-49
采用熔融法分别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 /纳米碳酸钙(CaCO3)二元预混料及其与聚丙烯(PP)共混的三元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纳米CaCO3含量和共混时间对EPDM /纳米CaCO3二元预混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分散相纳米CaCO3和EPDM在PP基体中的形态。结果表明,常温下,纳米CaCO3含量为70 %(质量分数,下同)、共混时间为15 min时,EPDM/纳米CaCO3二元预混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角正切达到最高值;纳米CaCO3与EPDM组成的二元共混物分散于PP基体中,通过纳米CaCO3团聚体及EPDM协同变形、界面脱黏成纤及诱导剪切带的形成耗散外界作用能,显著提高了PP/EPDM/纳米CaCO3三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聚丙烯(PP)、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及水滑石(LDH)复合材料改性一体化研究,并研究了一次熔融挤出加工法和二次熔融挤出加工法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X射线多晶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两种加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EAA均插层和剥离了LDH,改善了LDH在PP基体中分散性,并且一次挤出加工效果优于二次挤出加工效果;热失重分析表明,两种加工方式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静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一次挤出加工制备的复合材料PP1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均高于二次挤出加工制备的复合材料PP2。实验表明一次熔融挤出加工方法对复合材料中LDH插层和剥离效果以及LDH在PP基体中分散效果优于二次熔融挤出加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