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在流域生态补偿中,补偿量的确定是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确定受益区应分担的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比例来计算。本文则从福祉经济学角度,借助边际价值的概念,分析了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存在外部性,导致流域经济、环境不能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对保护区进行补偿。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计算出上游地区的最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水平为10.35亿元。而为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水平达到这个最优点,需要至少对上游地区补贴5.20亿元。上、下游双方可通过谈判在补偿方式和补偿额度上达成一致,使全流域经济、环境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2.
胡娜妮 《中国水利》2006,(18):22-24
将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应用于生态经济,分析大中型水库生态保护与周边产业开发的关系,寻求有利于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共赢的契合点。分析表明,帕累托最优也是相对的,大中型水库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是动态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福祉经济学角度给出了外部性的定义,通过分析河流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边际价值,指出外部性如何阻挠全社会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形成,得出了最优状态时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合理水平.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社会总福祉最大的目标,提出了单边税收与补贴、双边税收与补贴、谈判以及政府管制4种消除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研究,建立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汇总,并引入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以计算生态补偿量。以新安江流域为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确定了2000-2004年间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所需的年补偿量,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相应合理补偿量及逐年变化的规律,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缓解水源涵养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探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出流域生态共建区和共享区的概念和范围,对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的原则和步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上下游生存权与发展权矛盾、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目前,全国首个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进入到第三轮,仍面临着如何向长效机制转化的难题.通过对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实践过程与效益的研究,分析了生态补偿的运转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基于共享共建理论的流...  相似文献   

7.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生态补偿,由于涉及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协调,无论是开展实际试点还是理论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财政部与环保部牵头、跨越皖浙两省的全国首个跨省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例,介绍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与规则设计、各治理主体的协商沟通平台搭建、补偿标准、运作模式,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仍然需从流域资源产权、组织体制、法律法规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对现有的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3种类型,即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跨界流域污染赔偿与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总结为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和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2种方法。通过对已有实践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分析各种核算方法的内涵和特征,认为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适用于水体污染严重和跨界影响问题突出、上下游经济发展差距不大的流域,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适用于上下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水源地区域。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科学性,文章综合基尼系数和水环境容量建立生态补偿测算评估体系,以浑河流域为例,对其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考虑基尼系数和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关联程度,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更为合理。研究成果对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测算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及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于生态补偿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尚不成熟。国外流域生态补偿较我国起步早,其生态补偿发展了较完善的模式,亦可为我国借鉴。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来看,可以将流域生态补偿划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交易模式、NGO参与模式。目前,政府主导仍是主要的补偿模式,但市场交易与NGO参与的模式亦在局部地区发展起来,并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 415.42×108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8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772.51×108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 060.09×108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340.14×108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及其测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采用政府、市场、法律等手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生态补偿理论及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基础,探讨生态建设区的总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上游水资源特点与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建立了陕南汉江流域受益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补偿计算模型,提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对修正因素中的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的赋值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以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服务区补偿标准的计算为例,得出受益区年补偿额为71.13亿元。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较为明确或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统一定义,厘清对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政策方向以及更好地进行设计和选择。生态补偿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作用为缓和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受到的干扰,并针对干扰调节自身的状态以维持生存,也可把该调节机制看作符合生态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东江源区基于供给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东江源区基于供给成本核定的生态补偿依据与核算方法,分别采用静态核算法和机会成本法对2006—2009年东江源区3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直接成本和限制发展工业损失的机会成本进行量化核算,得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供给总成本的补偿标准为814123.65万元,为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及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流域的超用水现象,引入河流水量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弥补行政管理手段短期失效的不足。以黑河为例,对基于我国水资源费制度的河流水量补偿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河流水量补偿的外部约束性条件主要包括立法及监测评估,从执行机构、补偿主体与被补偿主体、补偿标准等方面构建黑河水量补偿体系,并分情况对基于水资源费制度的黑河水量补偿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地下水超采、平原河流断流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将河道生态流量与地下水位作为整体来考虑,系统地确定复合型生态需水。首先以河道为对象,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其次,以河岸为对象,以地下水与河流补排关系和避免盐碱化为依据,以河道生态流量为边界条件,确定了支撑河道生态需水的生态地下水位。西辽河流域的地表地下复合生态需水指标由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以及地下生态水位构成,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域尺度的黄河水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实践现状,从原则、内容和水生态补偿资金测算三方面构建了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试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蜚克图河流域工程建设、林草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质污染、超负荷用水等使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为减轻人为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胁迫,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结合国土综合整治,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流域全面管理的流域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方案存在补偿要素和范围不全面、补偿标准制定不合理及不到位、滞后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以江苏省常熟市为研究对象,对现行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进行改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管理要求,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根据断面水质浓度、区域用水与排污量等考核指标,提出了综合跨界断面水质类别、过量用水与超标排污等多要素的动态化阶梯水环境生态补偿测算方法。上述方法适用于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旨在解决现行补偿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使补偿标准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和效果,促进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