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公租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针对性,供应滞后.本文即以重庆公租房住区“民心佳园”为实地调研基础,分析居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特殊需求,以及设施的发展规律,以满意度评价了解现阶段各类设施配置的可接受程度.从居民需求视角构建公租房社区发展过程中生存型、参与型及发展型三个设施的需求层级,归纳居民对设施“差异化”、“便捷性”和品质提升的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跟踪规划实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倡导区域统筹与公交导向相结合,住区发展确定建设时序实现分类规划指导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受到升学、就业等社会压力影响,教育辅导类服务设施逐渐成为住区公共服务的必要配套设施。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规范中并没有对社区教育配套设施提出明确的指引。苏州工业园区最先将新加坡邻里模式理念应用于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践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了完善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住区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该研究基于居民满意度的深度调研,结合现有规范,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教育辅导设施规划配置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社区教育辅导类规划配置建议,为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荣彬  张波 《南方建筑》2020,(6):111-117
住区公共中心是城市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规划实施中存在住区公共服务供给分散失序、公共中心不易成形的现象。通过辨析宜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及其公共中心“诱导”机制,基于设施集中配置的社会学意义,提出须重视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围绕集约优化住区公共中心的场地和环境布局,弹性整合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势利导多样化的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践行高品质供给的理想范式。在江门滨江新区的实践中,为确保城市新区住区公共服务适时适当和可持续供给,采用“两级集中、三级协同”的层级调适策略,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学校和公园绿地”的住区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特色模式,在地探索了兼顾便利性和舒适性的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杨靖  马进 《城市规划》2007,31(9):47-53
对住区开发建设中封闭式住区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应该从城市的角度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观。文中从住区道路交通、公建配套设施、景观空间、住区结构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建构了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目简介课题针对我国农村住区规划缺位、理论体系不完善、技术系统性差、自然环境与景观恶化、公用设施规划配套水平低、居民生产生活不便等突出问题,重点研究农村住区选址规划与集约化布局配置技术、公共服务设施级配优化技术、生态景观规划技术等关键技术。课题组以大量全国典型村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制订了一批农村住区评价、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标准和实用技术,形成指导全国农村住区规划的导则,通过对农村住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综合利用GIS等相关技术实现农村住区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农村住区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小学生特大城市就学难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在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北京的小学教育资源更显不足。本文以回龙观地区作为特大城市大型住区的典型研究对象,小学这类教育设施的配置现状,从小学生和家长的调研问卷分析入手,研究小学的使用情况,分析现状问题,并从小学的配置规模、使用情况、空间布局调整和服务半径分析等三方面,研究回龙观大型住区内小学分布的规划政策与配置措施研究,并为规划中的相关的对于大型住区的小学教育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及住区涉老服务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论文在分析现有涉老设施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总结城市涉老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完善我国城市住区养老设施规划建设标准体系为目标,对城市住区涉老服务设施的分类、分级及配建布局等具体指标展开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深度老龄化阶段的养老发展需求的城市住区涉老设施规划建设标准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周士月  张海燕  吕淑娜 《城市建筑》2023,(3):115-117+157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城市更新行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存在于城市老旧住区中的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缺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漫长的规划理念探索过程中,现代木结构的模块化建造成为老旧住区更新中不容忽视的有效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将发展相对成熟的现代木材及其结构与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对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进行模拟,使老旧住区达到当代社区的基本居住标准,为今后木结构模块化设计运用于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胡靓  王晓敏 《四川建筑》2010,30(4):54-55,58
福利制住区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延续至新型经济体制下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住区形式。文章关注商品经济下福利制住区规划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福利制住区规划特色与现阶段改造的可行性。通过对西安市福利制住区居住变迁的发展研究,与新型的福利制住区规划实例作以对比,结合商品住区规划设计的优势,总结福利制住区更新改造的普遍规律。将更新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和设施做为福利制住区改造的重点内容,并对住区现状提出更新改造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阳 《山西建筑》2010,36(9):28-30
具体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住区规划的关系,并从交通体系、邻里关系模式、住宅面积、设计思路、材料、设施等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内涵对城市住区规划的积极指导作用,以期创造城市住区和谐美。  相似文献   

11.
“健康住区”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胶南市“凭海临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在建设“健康住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其中的主要规划思路和设计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凡 《南方建筑》2006,(12):116-1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广州早在1992年就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原有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的落后,住区内与老年人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区尺度,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住区LID的实践经验及国内城市住区LID的应用实践,总结了住区规划中融入LID理念的规划设计流程、规划策略、LID景观设施设计及实施保障策略,为海绵住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邢超文 《山西建筑》2004,30(17):3-4
介绍了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从住区的空间规模结构、住区的经济区位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阐述了社区建设与住区规划的结合 ,指出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面向居民。  相似文献   

15.
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武  张静 《规划师》2005,21(7):45-46
为解决城市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难落实与建设标准难确定的问题,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修编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将城市教育设施分成基础教育设施和非基础教育设施,并根据其特点与布局原则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策略,建立指标控制体系,构建“二层六系”的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一五"课题开展的我国不同地域农村住区现状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以农村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公益性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将村民满意度的调研问卷结果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域进行分类,以此深入了解不同地域农村住区的村民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满意程度和需求愿望,从而为我国农村住区规划和农村社区标准制定的分类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彭敏学 《规划师》2008,24(4):21-25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扩展和郊区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都市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然而,由于人户分离、区位环境转变、规划管理缺失等原因,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发展过程中存在住区设施配套不足、住区开发建设与近郊城镇缺乏系统整合等问题,应通过强化近郊城镇层面的发展协调机制,提高规划设计的整体性与灵活性、增强设施可转换性等措施,促使住区建设与城镇发展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住区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居住区规划中住区交通组织、环境建设,以及住宅配套现实处理方法的分析,指出现代住区的规划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住区交通网络,合理整合住宅内外环境,适度超前建设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9.
魏江苑  王鑫 《规划师》2003,19(6):90-94
传统住区由于尺度小、生活设施匮乏、老化等原因,物质环境正日趋衰落,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认同感正逐渐失去。为探求延续传统住区情感更新的方法,文章结合咸阳明城北大街区段的规划实证,提出传统住区的情感延续可通过重现住区肌理延续、发展传统住区的生活、改善设施、整治历史环境等方式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武汉住区绿地健康景观 调研及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利华  张雨  杨鑫  万敏 《中国园林》2021,37(3):14-19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