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思成建筑设计作品辑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垚 《建筑学报》2021,(9):26-47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作品是中国现代建筑学术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1920-1960年代的建成作品、设计方案、顾问咨询等27个项目的梳理;对其中14个作品的设计和建造经过、重要的时间节点、建筑规模和功能以及保存和使用现状等基本信息做了初步的考证;同时,也简略评介了这些作品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特点。最后,综合这些设计作品和著作文章,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观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2.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的历史遗产保护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晴  姚赯 《新建筑》2005,(4):67-69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历史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文物建筑修复观念,树立了“修旧如旧”的修复概念,提出了城市整体性保护的思想。这些思想均与当时的国际主流保护理论相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修旧如旧”的概念已不符合今天的国际遗产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3.
梁思成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主持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中南海怀仁堂的翻新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 有一次,他对学生们笑着说:“你们别看我现在又驼又瘸,可是当年我还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哩!是有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一年底,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在湛江市召开,湛江地区专员公署做了一些接待工作。原专员公署副专员车金铭同志尽东道主之谊,结识了梁先生。后来,湛江市拟在风景区湖光岩一个制高点上建一座楼阁,由原堪江地区设计室李剑寒同志作了两个方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私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伍江 《时代建筑》2001,(1):12-15
职业建筑师作为一个新行业在中国出现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起初都是由外籍作奄开设的,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由归国留学生创立的建筑事务所。本文对自19世纪末以来我国私营建筑事务所作了全面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6.
<正> 已故著名建筑学家粱思成先生不仅在建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古建文物的保护方面也有深刻的研究和卓越的见解。他生前十分关心北京城古建文物的保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呼吁对北京的各种文物予以重视和保护,为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此梁先生诞辰85周年之际,为纪念他所做出的贡献,本刊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吴良镛教授、中国城规院顾问总工程师陈占  相似文献   

7.
纪念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及清华建筑系创办五十周年陶宗震清华建筑系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的,我也是这一年考大学的,但当时未直接进入清华建筑系,三年后才转入的,其间有一段曲折经历和认识过程,这和梁思成先生的启发和教诲有直接的关系,对梁林二位先生在学识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阅读梁思成先生的论著和有关文献,归纳出其学术研究历程、方法、成果及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思想对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幼坚,香港著名的设计师,他与太太于1980年共同创立的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选为1996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他设计的海报及腕表亦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多年前,陈幼坚就开始了创作领域上的新尝试,包括把各种设计元素提升到品牌策略的高度,除了室内设计之外,他还在建筑设计领域进行崭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28日凌晨,在国庆节快要来临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张开济大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天后,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之中,从矗立在广场周围的天安门  相似文献   

11.
《建造师》2008,(1):56-58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微、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APictorial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相似文献   

12.
费麟 《建筑创作》2006,88(10):164-166
1953年我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面临了考大学选志愿的时刻。我想学建筑.是留在上海还是去北京一时难以定夺。这时.听说梁思成先生正在清华主持建筑系,我很快就下了决心,还是去北京拜梁先生为老师吧。妈妈有点舍不得我离开身边.但还是鼓励我考清华建筑系。就这样我走进了清华校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实物互证、文本注释、版本校勘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梁先生对《营造法式》研究的目的和历程,梳理其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加入WTO在即,国外许多厂商都将目光投向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英国“英格拉夫”公司便是其中的一家国际著名公司。“英格拉夫”公司以研制生产消防产品著称,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温莎堡、白金汉宫、国立美术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著名建筑物中,并在荷兰、德国等25个国家建有销售网。“英格拉夫”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继北京成功之行后又迅即登陆上海滩,6月29日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召开了英国“英格拉夫”先进防火技术推广会,并由该公司董事长德里克·沃德先生亲自操作实物演示。会议吸引了中国同…  相似文献   

15.
徐尚志1989年国家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建筑)、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  相似文献   

16.
<正>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术领军人物,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同时还有留洋的经历,具有西方科学素养。两种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在学术研究方法上表现为中西合璧。尤其在国学根底方面,后继者恐怕很难与他们比肩,这显然与那一代学者的家庭教育基  相似文献   

17.
黎志涛 《建筑师》2021,(5):112-118
在梁思成、杨廷宝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叙述了两位业界宗师在共同成长、成就、成功的一生中,彼此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的感人故事,以激励后学向先辈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8.
梁思成先生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业,同时有着几乎贯穿一生的建筑设计经历。新近发现的梁思成、林徽因合作设计作品《国立北京大学孑民纪念堂·总办事处·大学博物馆》(1947年,未实现作品),试图舍弃传统装饰纹样图案,而能依然保持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韵味,其对传统的借鉴与承袭是隐性的、内在的,对于探索中国建筑文化之创新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回顾──兼评戴念慈同志的12篇文稿及林徽因先生的批注陶宗震编者按:1993年11月在湖南大学参加纪念柳士英先生百周年诞辰的学术活动、同志们感到回顾我国有建筑师以来的七十余年历史中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言、行、业绩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  相似文献   

20.
童明 《建筑师》2023,(6):4-10
文章通过对《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展览中的若干建筑作品分析,针对杨廷宝在不同建筑类型设计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与策略方法进行解读,揭示其中所内涵的学院传统与专业因素。关于杨廷宝建筑作品及其设计思想的深入解析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去认知中国现代建筑自身的传统精神,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在建筑学专业中的独立于时代的自主特征,从而有能力去面对来自多重领域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