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氧指数测试研究了聚磷酸铵(APP)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的加入,PP/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开始增加,当添加量超过25%后,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冲击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包覆APP变化的趋势比较大;氧指数逐渐增大.包覆APP的氧指数均好于硅烷处理APP的氧指数。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具有易燃性,限制其进一步应用。以磷酸二氢铵、五氧化二磷、尿素为原料合成聚磷酸铵,然后将其应用于聚丙烯中考察其阻燃性。在氨气压力为0.5 MPa、温度295℃下反应1.5 h,停止加热,降温至150℃,得到聚磷酸铵。红外光谱和X-衍射线表明合成聚磷酸铵是I型和II型混合型。当聚丙烯复合材料中膨胀型阻燃剂质量分数为30%,极限氧指数达30.8%,通过UL-94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聚磷酸铵为原料的阻燃剂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可膨胀石墨/聚磷酸铵协同阻燃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进行了可膨胀石墨(EG)/聚磷酸铵(APP)协同阻燃聚乙烯的研究。采用氧指数(LOI)、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手段对EG/APP阻燃聚乙烯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APP后,体系氧指数明显提高,热降解速率降低,热稳定性增强。说明EG/APP发挥了协同阻燃作用,形成了致密稳定的膨胀炭层。  相似文献   

4.
林立  许苗军  李斌  李洋 《中国塑料》2013,27(4):42-46
利用十八烷基胺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修饰改性,通过静态接触角对改性后的APP进行润湿性能的测试,其接触角达到了136°,说明改性后的APP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将改性的APP与成炭发泡剂(CFA)以4:1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加入到聚乙烯(PE)中,制备阻燃PE材料,并通过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拉伸和弯曲测试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水煮的方法研究了阻燃材料的耐水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APP相比,APP的表面改性使得阻燃PE材料的阻燃性能略有降低,但提高了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阻燃PE的力学得到了提高,同时阻燃材料的耐水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阻燃剂的水抽出率大大降低,当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5%时,阻燃材料的抽出率仅为0.12%。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3种硅氧烷与正硅酸四乙酯(TEOS)共同作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对聚磷酸铵(APP)进行微胶囊化包覆改性,分别制备得到改性聚磷酸铵APP/DMDES、APP/MTES和APP/PTMS,以改善其阻燃性、热稳定性和疏水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热失重分析等测试与表征手段,对3种不同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MAPP)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研究了MAPP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均可以制备得到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较改性前的APP,改性聚磷酸铵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在PE-LD/APP/PTMS/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的质量比为65/18.7/11.7/4.6时,PELD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极限氧指数为26.6%,高于包覆前APP的23.3%,达到UL 94 V-0级别,且拉伸性能最高,为12.84 MPa。  相似文献   

6.
7.
将可膨胀石墨(EG)和传统的膨胀阻燃剂(IFR)用于制备膨胀阻燃聚乙烯(PE),采用极限氧指数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2种阻燃剂之间的协同阻燃作用,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对其热降解过程和炭层结构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G和IFR对PE具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其配比为1:1时,膨胀阻燃PE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性能,阻燃剂用量仅为30份就可使膨胀阻燃PE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1.5 %,远高于单一阻燃体系;在热降解过程中,复合膨胀阻燃体系仍表现出EG和IFR的特征降解过程,热降解成炭由二者的热降解产物构成,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物理作用机理,物理膨胀炭层和化学膨胀炭层的结合有效增加了炭层的隔热、隔氧作用,有利于阻燃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可膨胀石墨(EG)与聚磷酸铵(APP)复配组成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并将其应用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当总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5%,EG/APP质量比为3 1∶时,复合材料氧指数达到29%,而单独加入EG或者APP时只有27%和21%。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并通过热失重测试(TG)、扫描电镜分析(SEM)、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阐明了APP和EG在固相和气相中的协同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兴  谷晓昱  孙军  张胜  杨卫民 《中国塑料》2015,29(10):20-24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聚磷酸铵(APP)和木粉(WF)为膨胀型阻燃体系,制备了阻燃木塑复合材料(WPC)。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UL 94、锥形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力学性能等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纯PE-HD相比,极限氧指数随着WF含量增加而提高,添加40 %WF时极限氧指数提高到30.5 %,UL 94可达V-0等级,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降低;APP和WF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作用,形成了保护炭层,提高了材料的热稳性,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一的无机阻燃剂对地毯涂料阻燃效果较差的情况,采用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铝进行复配,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发现两种阻燃剂以特定比例混合,能有效提升阻燃效果,并且涂料的黏度更稳定,涂层强度也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聚磷酸铵膨胀阻燃剂在PE电缆护套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PP为主复配而成无卤膨胀阻燃剂(IFR),利用IFR对聚乙烯(PE)进行阻燃处理。研究了IFR的粒度、含水量、加工方法及表面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材料的改性处理后可获得综合性能优越的无卤膨胀阻燃电缆护套料产品。  相似文献   

12.
13.
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机磷系阻燃剂,广泛地用作涂料、塑料材料以及木材、纸张等的阻燃处理。综述了作为阻燃剂的聚磷酸铵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聚磷酸铵的合成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着重介绍了聚磷酸铵的几种合成方法。产品的鉴别及其在阻燃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机无卤磷系阻燃剂,是膨胀型阻燃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就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聚磷酸铵的纸张阻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成新  杨帅 《杭州化工》2010,40(1):26-28
采用自制的水溶性聚磷酸铵(APP)提高纸张的阻燃效果。通过加入聚磷酸铵对纸张进行垂直燃烧、氧指数的实验,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得出了使纸张阻燃效果最好的聚磷酸铵的原料配比,并得到单位面积纸张中不同聚磷酸铵含量制得的不同氧指数的阻燃纸。对最佳配比制得的聚磷酸铵进行了溶解度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分析、热失重分析及聚合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磷酸铵(APP)作为无卤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阻燃改性。结果表明,APP的加入,使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热变形温度、弯曲强度和极限氧指数有所提高,APP质量分数为30%时,极限氧指数达到35%。在50kW/m^2热辐照条件下,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APP质量分数为40%时,PP/APP体系的燃烧性。APP能明显降低PP的热释放速率(HRR)、有效燃烧热(EHC)和质量损失速率(MLR)。  相似文献   

18.
以聚磷酸铵(APP)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微胶囊化聚磷酸铵(PMCAPP),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仪(EDS)、热重分析及吸湿试验等仪器及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MCAPP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吸水率由15%(质量分数,下同)降低到7%;热分解性能有所提高;聚丙烯(PP)/PMCAPP的阻燃性能优于PP/APP的,当PMCAPP的添加量达到15%时阻燃性能最佳,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36.0%。  相似文献   

19.
工业聚磷酸铵的简易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生  郑建虎 《化工时刊》1999,13(11):34-36
叙述了一种制备工业聚磷酸铵的简易方法,并就反应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