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r12钢淬火软点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r12钢淬火软点的组织特征,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止措施,结果表明,提高淬火油的特性温度,改善加热盐浴的流动性,增强冷却介质的搅动程度或使用低温硝盐作冷却介质都能有效地防止Cr12钢淬火软点。  相似文献   

2.
对自来水作为淬火介质的两大缺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自来水淬火时工件容易淬裂、硬度不均且畸变大等现象,列出了自来水作为淬火介质的两大缺点:一是低温冷却速度太快,二是冷却特性对水温变化太敏感。分析了自来水第二大缺点引起淬火硬度不均和畸变的原因。通过与气态介质的对比,指出了液态淬火介质共同的两类缺点:一是任何确定的液态介质,其冷却速度的可调节范围都很有限,以致同一个车间必须配备普通淬火油、中速淬火油和高速淬火油,才能满足不同工件的需要;二是工件从蒸汽膜阶段到沸腾阶段期间,冷却速度突然增大,可能引起较大的淬火畸变。提供了克服液态淬火介质第二类缺点的七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淬火冷却与淬火介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热处理行业重热轻冷,忽视淬火冷却技术的重要性,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淬火槽及水、油两种介质,以不变应万变,极不适应机电产品提高质量、走向世界的需要。在1991年国际材料热处理联合会召开的“冷却与渗碳”专题技术讨论会上,会议主  相似文献   

4.
配制出一种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该淬火介质由聚烷撑乙二醇(PAG)、冷速调整添加剂、防锈剂、消泡剂、防腐剂和水组成;研究了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与水、淬火油和UCON E淬火介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配方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介于水和油之间,3%PAG淬火介质的最大冷却速度为322.5 ℃·s-1,300 ℃下的冷却速度为112.4 ℃·s-1,与5%UCON E淬火介质相当。  相似文献   

5.
用标准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系统地测试了量化淬火参数对介质冷却特性的影响,并通过45钢试样进行了量化淬火畸变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量化淬火参数K、Ts和Q值,可有效控制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且量化淬火试样的畸变量明显小于普通水淬和油淬试样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益 《金属热处理》2007,32(4):100-102
介绍了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测试方法,并分析讨论了JB/T 7951-200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实验方法》和SH/T 0220-1992《热处理油冷却性能测定法》两个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测试误差的分析及标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淬火剂的搅拌直接影响钢的淬火冷却效果。搅拌可使冷却速度加快,也使冷却均匀,从而减少变形,提高淬火件质量。1搅拌方式的选择搅拌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搅拌器能提高零件淬火冷却的均匀性及冷却速度,并节约能源。搅拌器的合理选择和布置,决定着搅拌冷却介质的流...  相似文献   

8.
列举了行业内关于油与水性介质中淬火冷却方面的8种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简单介绍了四阶段理论和蒸气膜内气体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工件冷却快慢与冷却均匀性的影响.采用这些新知识开发出了10项可用于控制淬火冷却过程的新认识和新技术.它们是:1.交界线借用技术;2.超前扩展点的诱导技术;3.倒立气体堆;4.工件正放与斜放的不同冷却效果;5.阻止交界线扩展的隔离堤技术;6.表面冷却过程的5种图线表述方法;7.外形对称的工件得不到具有相似对称关系的淬火冷却效果;8.两种蒸气膜厚度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对比;9.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是探棒表面的冷却信息;10.应当向用户提供介质的冷却特性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天津市美石石化产品有限公司(原天津市傲蓝石化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淬火介质已经二十年了。研制开发的项目包括津霸牌热处理冷却介质:淬火油、淬火油性能改进剂、回火油、水基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技术:冷却性能测试仪、冷却性能测试探头。正宗源头进货,精心设计配制,价格  相似文献   

10.
用冷却曲线估测动态条件下淬火油的淬火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淬火油在不同流速下的冷却曲线和淬火烈度进行了测量 ,建立了硬化能力、淬火烈度与介质流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淬火油的淬火烈度H值与建立在冷却曲线基础上的硬化能力HP值均随介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增加的斜率相近。因此 ,在测得冷却曲线的前提下 ,可以估算出淬火油在该流速下淬火烈度的增加值  相似文献   

11.
高频淬火加热时间对钢管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长刚  孙维连  孙铂  张艺 《表面技术》2017,46(1):141-145
目的确定高频淬火后零件出现软点的原因,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以获得合格组织。方法通过直读光谱测试工件化学成分,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宏观与微观组织,分析工件的淬火层深度和显微组织形态。通过能谱仪测试样品淬火组织的成分差异。梳理生产过程,确定淬火零件软点形成的原因。结果通过扫描电镜配置的能谱仪测试发现,产生软点的样品黑色区域马氏体的碳含量较高,白色区域马氏体碳含量较低;未产生软点的样品黑区和白区马氏体的碳含量差别不大。结论高频淬火零件事先未经调质处理,碳含量分布不匀,高频淬火时间短,碳原子没有得到充分扩散,淬火后的零件在组织中形成了高碳和低碳马氏体两种结构,导致淬火后零件出现软点。  相似文献   

12.
淬火油在使用中会发生老化。淬火油老化实质上是油在使用中发生氧化,其机制是自由基链的产生、扩展、支化和终结。相关的试验研究表明,淬火油老化的判据是总酸值达到1.0~1.5 mgKOH/g。老化后淬火油的冷却性能将发生如下变化:蒸气膜阶段缩短,最大冷速增大,冷却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冷却性能恶化。使用加氢基础油和复合抗氧化剂能有效提高淬火油的抗氧化性能。为提高淬火油的抗老化性能,在使用淬火油时,应注意如下事项:使油处于循环状态,及时过滤,防止进水,不要部分换油,尽量降低使用温度,减少污染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42CrMo钢激光淬火后硬化层的深度和分布均匀性。方法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42CrMo钢激光淬火过程中温度场的演变进行分析,且考虑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通过设定激光工艺参数模拟试样的温度场分布,利用马氏体转变条件得到硬化层形貌尺寸。参照模拟结果,利用连续输出的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对42CrMo钢进行激光淬火实验,用热电偶测温仪对试样测温并与模拟的温度历史曲线进行对比,用光学显微镜对试样横截面处硬化层形貌进行分析,将实验所得硬化层形貌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并在相同的功率密度下,改变光斑的几何尺寸进行模拟,分析并比较硬化层的几何特征。结果实验所测某点的温度历史曲线与模拟结果一致性较高,硬化层实际形貌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激光功率密度不变时,随着垂直于扫描方向上的光斑宽度增加,硬化层宽度呈正比例增加,硬化层深度则先增后减,距离硬化层中心最深处相同距离点的曲率则逐渐减少。结论通过优化激光淬火工艺参数,控制激光淬火的热传导时间和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分布,可以在表面不熔化的前提下,获得较深的硬化层。光斑尺寸对42CrMo钢激光深层淬火硬化层深度和硬化层均匀性有较大影响,选择较大的光斑宽度可以得到更为均匀的硬化层。  相似文献   

14.
硝盐淬火与传统油淬火相比有淬冷温度高,工件变形小、硝盐不易老化、安全性高,并可回收利用等特点.本文介绍硝盐淬火设备的构成和类型,重点阐述硝盐淬火槽结构和设计,涉及槽体、盐搅拌器、导流装置、淬火升降台、冷却等的设计要点.简述了等温槽、盐清洗机、储盐溶盐罐等的设计,并对等温淬火设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丝水浴淬火的原理和淬火介质聚丙烯酸钠(ACR)的特性。结果表明,经ACR水浴处理的钢丝力学性能比较稳定,奥氏体化温度较高的钢丝经水浴处理后抗拉强度较高;经ACR水浴和铅浴淬火处理的钢丝组织以索氏体为主,但ACR水浴处理的钢丝中铁素体较铅浴处理后的要多,抗拉强度比铅浴处理后的低30 MPa。  相似文献   

16.
韩伯群 《热处理》2008,23(6):47-50
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有尺寸变化和几何形状变化两种类型。对SUJ2钢制6200型轴承套圈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量,如膨胀量、椭圆度和圆柱度与套圈尺寸、淬火油温、残留奥氏体量、淬火冷却均匀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溶性淬火介质在现代热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水溶性淬火介质代替传统淬火介质进行热处理可增加效益,提高工件质量,改善工作环境;生产实践证明,水溶性淬火介质有效地解决了油淬不硬、水淬易裂的难题,避免了淬裂和软点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理想的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18.
王丽莲 《热处理》2010,25(5):39-44
按传统观点,钢件淬火裂纹的产生有钢材冶金质量不良、锻造缺陷、热处理工艺不当、工件形状不合理等原因。采用H13钢试块研究了淬火后未及时回火、脱碳、形状不良、过热或在淬火温度下长时间保温对H13钢真空淬火开裂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脱碳、形状不良、淬火后不及时回火和过热与H13钢真空淬火开裂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