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马氏体相变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作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定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的相变,或简单地称马氏相变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相似文献   

2.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作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变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的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的相变。或简单地称马氏体相变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相似文献   

3.
马氏体相变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祖耀 《金属学报》1997,33(1):45-53
马氏体相变按动力学分为变温相变和等温相变。按热力学和界面动态分为热弹性相变、近似热弹性相变和非热弹性相变,其判据为(1)临界相变驱动力小,热滞小;(2)相界面能往复(正、逆)运动;(3)形状应变由弹性协作,马氏体内的弹性储存能对逆相变驱动力作出贡献。按形核机制分为近似局域软模形核和层错形核,前者母相强化阻碍相变开动;后者母相强化不影响Ms,相变内耗峰出现的温度范围未见模量的明显下降。一级相变特性很  相似文献   

4.
应力应变对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及相变塑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春成  姚可夫 《金属学报》1999,35(11):1125-1129
针对应力应变对马氏体相应动力学及相变塑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应力作用下相变动力学和相变塑性的计算模型,而且发现相变前预应变限制了相变塑性的数量和相变反应的速度,使之不能用弹性状态下得到的模型进行简单的外推,并利用应力应变诱导相变,母亲上强化等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一书的内容和特点,以两个例子,即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和陶瓷材料中的马氏体相变说明了该书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的马氏体相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纳米材料的定义、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总结了马氏体相变的尺寸效应。概括了近十年来,纳米材料的马氏体相变和热力学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对马氏体相变基本特征认识的进程,以及与马氏体相变密切相关的形状记忆材料的发展。对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动力学、晶体学、形核-长大、非线性物理模型以及形状记忆效应、伪弹性和伪滞弹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对马氏体相变的继续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全文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8.
对三种含有Mn,Si,Mo亚共晶高铬铸铁的变温马氏体相变进行了DSC分析,并对表层的摩擦诱发马氏体做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变温马氏体相变前期,马氏体形核、长大阻力较大。在Ms温度相近的情况下,变温马氏体相变形核、长大速率快的,其摩擦诱发马氏体量也多。  相似文献   

9.
刘宗昌 《热处理》2012,27(2):1-4
对马氏体相变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而粗浅的评价,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并不成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应开展新的关于马氏体转变机制的研究,开创马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DIL-805ADT动态相变膨胀仪测定了5CrNiMoV钢在低于奥氏体屈服强度的应力下的马氏体相变膨胀曲线,根据膨胀曲线分析并计算出了不同应力下Greenwood-Johnson相变塑性机制中的相变塑性系数k值和Koistinen-Marburger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中α和Ms的值,并且将Greenwood-Johnson模型和Leblond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值对比。结果显示:k值随应力的变化有所波动,但趋近于一个定值;通过对比,Leblond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Ms点随着应力的增大呈现微小的上升趋势,说明小于或等于80 MPa 的应力对Ms点的影响不显著;拉应力下α值普遍大于无应力下的α值,压应力下α值普遍小于无应力下的α值,说明拉应力对相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压应力对相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氏体相变经典形核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仔细考察了Fisher等以统计物理对形核几率的原始推导,指出一些学者近年来否定Cohen和Kaufman马氏体相变形核几率计算的错误,确定形核几率计算中的形核能垒△G^*应为临界核胚中所有原子的总自由能变化,而不应为核胚中单个原子的自由能,对他们佐证均匀形核观点所引用的实验给予了重新解释,对他们提出的形核模型进行了评论,最后简要提出研究马氏体相变形核问题的几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钢预应变马氏体相变的软模形核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氏体转变软模形核理论在Fe C系合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并在软模形核位错反应机制方面作了进一步发展。实验结果表明 ,马氏体软模形核理论较经典马氏体形核理论更能恰当地说明 35SiMnCrMoV钢预应变淬火马氏体细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综合整理了近年来马氏体相变试验研究的新成果.认为马氏体相变切变过程缺乏热力学可能性.指出马氏体在晶界、相界面、位错等缺陷处形核,并非共格切变过程.发现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中均存在堆垛层错亚结构;高密度位错、孪晶、堆垛层错亚结构的形成并非切变所致;马氏体形貌的演化系应变能起主导作用,与切变无关;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相变比...  相似文献   

14.
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存在误区,研究马氏体相变的形核、长大、组织形貌及亚结构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综合整理了近年来马氏体相变试验研究的新成果,指出马氏体在晶界、相界面、位错等缺陷处形核,并非切变形核;发现板条状马氏体中存在层错亚结构。位错、孪晶亚结构的形成也非切变所致;马氏体组织形貌的演化与应变能有密切关系;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相变比体积增大所致,N型切变缺乏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马氏体转变膨胀应变能对马氏体转变起始温度(Ms)的影响以及实现对Ms的准确预测,采用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Fe-C-Ni合金的膨胀曲线,通过三切线法得到Ms与奥氏体转变起始温度.采用OM观察和XRD技术分析了成分对马氏体转变后组织和晶格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考虑C成分与Ni成分交互作用,修正了马氏体转变膨胀应变能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小喷焊过程中热收缩形成的拉伸应力,采用等离子喷焊的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进行堆焊,制备出具有残余压缩应力的低温马氏体相变合金耐磨复合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SEM、EDS、XRD、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喷焊层金属的微观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能够得到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无缺陷喷焊层组织;喷焊层的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喷焊层获得较为理想的残余压缩应力,最大残余压缩应力可达到-351.2 MPa,平均残余奥氏体的质量分数约为10.18%;和基体材料相比较,等离子喷焊层的硬度提高2.5倍,耐磨性提高47.22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第一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比较Co、Pd合金化前、后NiTiNb合金能态、电子、态密度等微观结构变化,表征和评判了Co、Pd掺杂对NiTiNb合金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Co元素在NiTi和NiTi(Nb)相取代Ni位的结合能和形成焓小于其取代Ti位,表明Co元素将以取代Ni位形式固溶,Mulliken布居和电子密度计算显示,Co固溶后将与最近邻Ti原子形成强键作用,导致Co周围Ti原子活性降低,Ni/Ti原子比升高,所以Co合金化后NiTiNb合金Ms反而降低。对于Pd元素,虽然其取代Ti位的形成焓略小于取代Ni位,但NiTi(Pd→Ni)和NiTi(Nb)(Pd→Ni)的结合能均小于Pd取代Ti位,同时Pd→Ni位后固溶相的Fermi能级处电子数减少,Pd成键峰峰值更高、峰型更集中,所以Pd以置换Ni位更稳定,Ni/Ti原子比降低,NiTiNb合金Ms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