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景观水文学、生态水工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了基于景观与水利融合理念的城市河道设计问题。以新疆塔城市河道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道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以引黄城市河道整治系统为例,分析了提高和改进现有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以实现沿黄城市河道生态良性维持的目的,并提出了实用的生态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设计理念、景观改造角度,对石川河(城市段)河道的生态持续、景观营造、健康休闲、植物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生态治理和景观相结合,力图恢复河道自然景观,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和区域个性色彩的城市滨河景观带。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文化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助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顺义区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治河理念,充分发挥河湖水系在生态、景观、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顺义新城滨水特色,将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有机结合,极大地恢复和改善了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河道防洪、景观、水源生态等重要功能,实现了"宜弯则弯、宜宽则宽、有水则清、无水则绿、人水和谐"的景观要求,为顺义新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河道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册亨县者楼河县城段河道为例,分析了山区城镇河道存在的问题、生态改造的思路以及处理措施。通过新建生态蓄水坝和滨水景观节点,在保证河道防洪功能的同时,激活了滨河带的生态、休闲服务等多重功能,力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景观视觉效果、传达城市历史文化。这对山区城镇河道生态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福建省尤溪县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实际,分析了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加强河道管理,构建人水和谐环境。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探索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文化在河道治理中的结合应用。通过河道清淤清障、水系连通、河道活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融合等工程措施,重新打通小海河,激活人、村、水三者的关系,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小海河。结合新时代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索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的设计思路,为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来,我国城市推进发展异常迅速,然而却明显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出现大量污水随意排放、城市河流混乱渠化改造等诸多情况,直接导致城市河道周边景观及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在此形势下,国家大力提倡环保生态发展理念,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城市河流生态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由此全国各地对于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越来越重视,纷纷针对城市河道景观实施改造规划设计,以期能够切实提升河道景观品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构建出完善的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系统。因此,以猪龙河为例,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加强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建立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是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水文化、景观、管理、安全以及水生态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堤坡设计、河道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治理方案;为完成城市河道治理和实现生态系统修复引入生态群落净化与水生植物吸附作用,通过仿真模拟河道环境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拟定的生态治理设计方案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环境,可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贺晋芳 《给水排水》2022,(9):187-188
<正>生态发展背景下,滨水景观工程的艺术设计,既要契合生态文明的思想,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也要彰显艺术设计特色,突出美的视觉呈现,实现滨水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性、艺术性与文化性,打造城市绿肺,营造市民休憩的良好环境,塑造城市美好的形象。1生态发展背景下滨水景观工程的艺术设计理念契合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滨水景观工程设计中,应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保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突出生态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的发展起源于水,更离不开水,城市的产生、发展离不开水的开发、利用。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贯穿始终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发展史。水文化是人类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在当代城市水环境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打造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拓展水文化内涵推动城市发展,实践人水和谐的理念,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呼唤。1.城市河道景观塑造城市河道景观的塑造,其实就是城市水文化发展的历史。承德在城市河道景观塑造中,围绕大"避暑山庄"水战略构想,不断丰富延伸城市水文化内涵。坚持从"人水和谐"理念出发,注重人文色彩,将治水工程项目与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将综合整治与搞好滨河绿化和建设宜居环境结合起来,突出承德水文化特色,依据山川地貌、园林水系的地域特色,以水景观工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河流水系在生态、景观、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顺义新城滨水特色。顺义区水务局自2003—2012年对潮白河、减河、龙道河等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治河手段,大胆尝试了生态治河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将河道整治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沙滩治理相结合,恢复和改善了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满足了河道防洪、景观、水源生态等重要功能,实现了以河为基、以水为魂、以路为骨、以林为韵的景观要求,为顺义新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结合河道堤防、河岸护砌等实践,提出了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理念,根据治理后的河道现状,针对管理经费、管护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当前城市水系存在的现状问题,同时践行河南省"四水同治"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让城市水系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提出兼顾生态-文化-商业的城市河道治理新理念(W-ECC),即在水利工程措施(Water engineering)的基础上,兼顾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文化重建(Cultural reconstruction)和商业开发(Commercial development),其具体内涵为:环境生态整治——修复生态、打造景观、完善交通体系;文化重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与古迹和城市底蕴;商业运营——吸引游客、加强公众参与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文章以新密市溱河为研究对象,将这种治理理念付诸实践,为国内相关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治理开展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工程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优先考虑生态治理措施、优先选择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的原则,河道治理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努力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发挥河道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武汉市东湖港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的要求,通过将各领域、各专业综合协同,全面提升城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挖掘水景观与水文化,实现"水利工程设计"向"整体空间设计"思路的转变,为城市中小型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水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水和谐,河道治理又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廊道,既要体现安全功能,更要体现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遂平县城南新区河道工程在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河道生态发展模式,通过魏家渠、玉带河的综合整治,打造河道防洪体系,构筑河流生态水系,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活力,确保经济发展、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归纳当前城市内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治河理念的发展历程,根据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运用生态理念、技术、方法,融合排水、规划、景观和经济等多学科,配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城市内河生态防洪、分地块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滨河空间设计以及内河景观营造等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河道综合治理理念,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内河防洪安全和生态健康的需求,确保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9.
从永定河园博湖的设计角度,阐述如何通过防洪保障工程、河道地基处理,堤防生态修复,减渗工程,种植本土植被等手段,恢复河道自然属性、生态功能,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河道。通过永定河园博湖建设,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白沙河生态蓄水修复工程项目,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居民饱受风沙之苦和干旱、洪涝之灾。工程按照生态理念建设城市水系,将水面与岸边生态系统相连接,将城区水系改造成"城市之肾",以增强水中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推动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生态蓄水项目的建设,可部分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增加河道的生态多样性,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形成水面和湿地景观,改善当地小气候,达到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