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规模混流制造系统存在规模大、资源约束多的特点,?造成在作业调度时产生维数灾难,?从而产生搜索求解难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类问题,?在基于(Manufacturing?Petri?Net,?MP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首先,?重新定义了染色体的结构,?并采用染色体安排段压缩求解的搜索空间.其次,?...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员分配或资源调度过程中存在冷却时间,?导致人机协同多对多任务分配困难并且难以优化,?协同效应急剧下降,?本文旨在解决冷却时间约束多对多任务分配问题.主要使用角色协同理论(Role-Based?Collaboration)及其通用模型E-CARGO(Environments-Classes,?Agents,?Rol...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否成功,?颠覆性创新对于助推绿色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示范作用,?而颠覆性创新的非连续性、突变性给中国车企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选择比亚迪、特斯拉与丰田3家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New?Energy?Vehicles,?NEV)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从初始目标市场选择、技术路径、市场扩散路径以...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能源消费正逐步由生物质能源向电力转变.因此,?从农村视角识别影响农村用电碳排放的潜在驱动因素,?是我国推进农村低碳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基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的随机影响回归模型(Stochastic?Impacts?by?Regression?on?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站的选址定容是具有多变量和多约束的复杂非线性问题,?难以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本文对此提出一种Voronoi图与改进蝙蝠算法(Improved?Bats?Algorithm,?IBA)联合求解的选址定容方法.考虑集中充电站的影响,?建立以年建设投资成本、选址满意度和年电池换电成本为目标的多目标决策模...  相似文献   

6.
在特征选择领域,现有的大多数方法不能同时捕获不同特征有差异的权重,?不能对投影子空间施加正交约束来提高特征的判别力.为此,?本文提出联合图嵌入与特征加权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方法(Joint?Graph?Embedding?and?Feature Weighting,?JGEFW).首先,?通过图嵌入局部结构学习获得相似度矩...  相似文献   

7.
Hilbert变换是信号分析及信号处理中的重要工具,?由于Cauchy核在原点的奇性增加了Hilbert变换计算的难度.最近,?研究者们首次提出了利用复解析的方法来计算Hilbert变换的自适应傅里叶分解(Adaptive?Fourier?Decomposition,AFD)方法.AFD方法通过参数化的Szeg?核的线...  相似文献   

8.
流是现代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of?the?Solution?of?Inventive?Problems,?TRIZ)中的一种新概念,而流分析是基于流形成的系统化分析问题的工具,但形式化研究不足,难以应用于智能设计.本文基于可拓创新方法中的可拓模型建立方法和拓展分析方法,对流与流分析进行形式化研究,利用基元...  相似文献   

9.
混合工质在相变过程存在温度滑移现象,能与冷热源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Rankine Cycle,?ORC)性能,成为ORC工质研究热点.混合工质组合和数量巨大,常规方法用于混合工质筛选及与系统参数的同步优化难度较大.建立了基于Perturbed-Chain?Statistical?Associ...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湿热地区街区尺度地表形态特征对城市热湿环境的影响,?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分类方法,?在湿热地区广州市选取了7个典型街区并对其进行地表形态特征的参数化表达;?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街区地表形态特征条件下的热湿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具有高层密集建筑群的街区内呈现出较低的空气...  相似文献   

11.
在一台非道路共轨柴油机上增设一套甲醇喷射系统,实现了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模式,在非道路国Ⅳ排放法规稳态八工况(NRSC)测试条件下,利用尾气分析仪和FTIR对比研究了纯柴油模式和双燃料模式的排放特性,并系统分析了DO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双燃料发动机尾气排放的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模式的NOx和Soot排放明显低于纯柴油模式,而CO、HC、甲醇和甲醛排放却高于纯柴油模式;经过后处理系统后,对CO和HC排放的转化效率高于99%,同时NOx和Soot的平均降幅分别为84%和90%,而双燃料模式的甲醇和甲醛排放能够被高效氧化,平均净化效率在90%以上。NRSC测试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加装DOC+DPF+SCR后CO、HC、NOx和PM比排放指标均低于非道路国Ⅳ和欧Ⅴ排放法规限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缸内直喷发动机油耗、排放和泵气损失的影响,基于某2.0T缸内直喷发动机,提出了一套低压EGR系统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工况下,随着EGR率的升高,比油耗出现降低的情况,泵气损失得到良好改善,排气端的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含量降低,总碳氢化合物(Total Hydrocarbons,THC)含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缸内次后喷主动再生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次后喷(LPI)对柴油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不同后喷油量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的升温特性,提出了采用缸内次后喷和DOC提高排气温度进行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负荷工况(40%和50%负荷率)通过缸内次后喷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排气中的HC排放,促进其在辅助升温装置DOC内的氧化发热,提高DPF入口排气温度,满足DPF主动再生对高温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优化DOC与DPF的匹配有一定参考价值,为DPF再生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增压直喷柴油机开展EGR技术的电子控制研究与应用,以降低NOx排放.依据柴油机EGR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功能要求,以80C196单片机核心,进行了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和控制软件编写.根据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对比分析,证实柴油机在应用EGR控制系统后,NOx排放降低19.9%,HC和CO排放略有增加,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与原机相当,通过对EGR回路的冷却,可以抑制PM排放增加,同时还验证了EGR电控系统设计合理,能够对EGR系统按照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最佳EGR率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水冷壁腐蚀严重、屏式过热器积灰多和NOx排放量高等问题,以一台某电厂额定蒸发量为130 t/h的生物质往复式水冷炉排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燃烧的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炉内燃烧过程进行热态模拟,旨在为锅炉的实际运行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可以增强炉膛上部气流扰动,改善炉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燃尽率,同时降低屏区火焰温度,减轻大屏积灰结渣风险;后墙下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后,主燃区形成还原性气氛,温度下降,有效抑制热力型NOx的生成.后墙下二次风掺混30%再循环烟气的工况炉内气流均匀饱满,高温烟气分布从炉膛深度中心向前、后墙两侧稳定下降,NOx排放质量浓度相对于无再循环烟气时减少了32.1%.  相似文献   

16.
以某6缸四冲程两级增压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级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与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耦合仿真模型,研究米勒循环和EGR耦合对两级增压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米勒度为-40°CA时,燃油消耗率相对原机降低3.5%, NOx排放相对原机降低25.5%; EGR率为30%时,燃油消耗率相对原机增加5.0%,NOx排放降低98.7%;当米勒度为-30°CA与EGR率为20%时,燃油消耗率相对原机仅增加0.1%,NOx排放降低92.7%.  相似文献   

17.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是解决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废气再循环方式的优劣;解决了部分工况下进排压逆差问题;通过建立带有EGR系统的柴油机模型和实验验证,优化满足要求的EGR系统.研究表明,采用带有合适的进、喉口比例尺寸的文丘里管解决了进排压逆差问题,不同工况下采用合适的EGR率保障了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并有效降低了NOx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在用柴油车烟度排放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的柴油车烟度排放检测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可行的检测方法.新检测方法根据柴油车的用途和对大气污染分担率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检测手段.针对应用有负载检测方法进行烟度排放检测的柴油车辆,提出了根据其实际运行工况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能准确检测不同类型柴油车辆的烟度排放状况,不损害车辆,方便检查站检测,能对有效控制柴油车辆烟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新建机组运行状况,探索烟气再循环对垃圾焚烧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影响,针对某垃圾处理量为500 t/d的垃圾焚烧电厂,现场测试省煤器出口烟气成分及炉内烟气温度,试验研究焚烧炉-余热锅炉性能,定量计算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及各项热损失,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分析炉内NOx生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机组总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炉渣热损失,在试验范围内,烟气再循环量对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影响较小;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烟气再循环对NOx排放影响显著,省煤器出口氧气的体积分数由4.52%增加到8.00%,NOx质量浓度由209.54 mg/m3升高到307.30 mg/m3,增加46.65%;与烟气再循环系统停运相比,当烟气再循环阀门全开时,省煤器出口NOx质量浓度由209.54 mg/m3降为126.15 mg/m3.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一套真空式EGR控制系统和一套步进电机式EGR控制系统,并分别测试了其与发动机匹配后的EGR率万有特性,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EGR率控制精度对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步进电机式EGR系统的EGR率万有特性平顺,而真空式EGR系统的EGR率万有特性有突变现象,步进电机式EGR系统控制精度优于真空式EGR系统。不同控制精度EGR系统对发动机大负荷区域内的经济性影响不大,但匹配真空式EGR系统的发动机在小负荷区域的油耗偏高;匹配步进电机式EGR系统的发动机中、低速大负荷区的NOX排放较低,但高速大负荷区域的NOX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