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是典型的孔隙-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裂缝是影响油气运聚成藏和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研究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关键.为了实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高效开发,综合岩心、薄片、成像测井资料,在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次为成岩缝和风...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B8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受岩性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风化壳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识别困难.通过井震结合分析火山岩体分布,确定火山熔岩体、风化壳淋滤带、裂缝带为优势储层发育区,采用层级控制方法进行地质建模,建立多种条件约束下的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模型,定量描述储层分布.通过增加"储...  相似文献   

3.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克92井区石炭系油藏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二方面资料入手,系统阐述了复杂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类型,定量描述了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几何形态和发育状况;通过缝、洞产状分析和充填程度、含油性评价,认为火山岩主要发育裂缝单一介质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二类储层;提出岩性和距石炭系顶界深度为影响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核磁共振、孔渗和孔喉结构资料,确定了基质有效孔隙下限值,为该类油藏储量评价以及制定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极低,大规模水平井体积压裂已成为其最有效的开发手段。体积压裂明显区别于常规压裂所形成的双翼对称裂缝,可沟通天然裂缝,形成错综复杂的裂缝网络,这使体积压裂井与常规压裂井的数值模拟方法迥异。为对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的体积压裂水平井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采用了"双重介质+缝网加密"的方法,即将SRV区(体积压裂改造区)建为双渗模型,并对SRV区进行缝网加密,分别模拟人工主缝、二级缝网和天然裂缝。再由试井解释结果预估一组缝网参数,然后通过自动历史拟合进行反演、修正,获得等效缝网。该模型生产预测参数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符合程度较高,具有可行性。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井底流压分析,并划分出了5种流态。  相似文献   

5.
双重介质油藏储层建模方法是表征潜山裂缝型储层的主要方法,影响建模质量的因素较多,需深入研究。以渤海湾变质岩潜山A油田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及质控方法。综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储集空间、介质物性及渗流差异,判断储层内是否存在多重介质,这是双重介质建模方法应用的前提;分析风化作用、断裂活动对基质的改造作用,提出将基质系统细分为共同改造型、断裂改造型、未改造型,分类相模拟建立基质模型,有利于改善基质系统建模质量;考虑研究资料及其描述尺度开展裂缝分组,对不同尺度裂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建模方法,共同构建裂缝网络模型;统计裂缝密度属性与裂缝形状因子σ的关系,对模型进行质控,若存在一致性说明模型质量较好。本文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型潜山油藏,有利于改善双重介质油藏储层的建模质量。  相似文献   

6.
页岩储层裂缝网络延伸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贤  程远方  蒋恕  李友志  孙元伟  王欣 《石油学报》2014,35(6):1130-1137
页岩压裂后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交织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无法应用传统基于对称双翼裂缝的压裂模型进行几何参数模拟。借鉴双重介质油藏理论,将页岩改造体积划分为裂缝网格和基质2种介质,假设改造体积为椭球体,提出以主干缝和小尺度次生缝网络构建整个复杂裂缝网络的几何模型。主干缝几何参数以拟三维压裂模型为基础计算,次生缝参数通过椭圆函数进行计算,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美国Piceance页岩盆地储层改造设计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同现场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发现:弹性模量越大,水平应力差越小;压裂液黏度越低,延伸比越大,则整个储层的改造体积越大;水平应力差对储层改造体积结果的影响最为敏感。天然裂缝分布越低,虽然改造体积较为理想,但由于牺牲了裂缝网络的复杂程度,因此有时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改造效果。该理论成果可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设计及产能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体积压裂水平井复合流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体积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改造特点及流动特征,构建了耦合双重介质复合流动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了定产和定压条件下封闭边界裂缝的井底压力和水平井产量半解析解。在模型正确性验证的基础上,结合陇东致密油储层特征参数着重研究了体积压裂缝网参数对产量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缝网改造带宽越大,体积压裂水平井单井产能越高,缝网区域渗透率对初期产量影响较大;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应同时兼顾单条裂缝改造体积和裂缝条数的关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压裂改造带宽不宜过大,采用多裂缝、小带宽的压裂方案增产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对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地层基质向裂缝渗流受到限制,采用体积压裂"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能够实现裂缝与油藏的最大接触。由于体积压裂形成体积压裂改造区(SRV区),常规双翼对称裂缝模型不再适用,新型缝网模型亟待研究。综合测井解释、岩石力学、微地震数据,在测试压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净压力拟合、缝网拟合,对比了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和裂缝簇两种模型,其中DFN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证明DFN模型适合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模拟。  相似文献   

9.
火成岩油藏受裂缝发育影响,注水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通过建立火成岩岩相模型,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多尺度裂缝描述的裂缝模型,采用“岩相展布+裂缝模型”双重约束,建立高精度缝洞双重介质地质模型,准确描述储层与裂缝分布。以此为基础结合渗流规律,利用机理模型流线模拟指导注采井网设计,再利用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进一步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形成一套缝洞型火成岩油藏注水开发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大港枣园油田枣1508区块,现场初步实施后,稳产期超过1.5a、综合含水维持在5%,采收率预计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研究成果对类似火成岩油藏效益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沙坨油田是辽河盆地火山岩储层中首次获得千万吨级规模的油田.由于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变化快,油藏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此火山岩油藏的开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的精细解释,落实了黄砂坨油田的断裂构造格局.同时对黄沙坨油田火山岩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统计,运用岩性观察、铸体薄片、压汞及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该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的特征,属复合性储层.并通过对黄沙坨油田的油藏类型、油藏开采特征、流体性质及开采特征分析与评价,证实了黄沙坨油田属于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边底水块状裂缝性粗面岩油藏.  相似文献   

11.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火山岩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山岩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裂缝形态复杂的问题,采用较为先进的井下微地震水力裂缝监测技术对压裂裂缝进行了2口井的监测。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扩展规律与砂岩油藏有很大不同,裂缝形态复杂,具有水平缝、多裂缝等特征,而且容易造成缝高延伸过度。因此,在压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结合应用缝高控制技术,增加裂缝的长度,提高压裂改造的效果。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开展火山岩地层压裂裂缝的监测,认识裂缝的延伸和产状,为优化压裂设计和井网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牛东火山岩储层特点,在裂缝方位和油藏孔洞预测的基础上,实施大排量、中高砂比、造长缝的技术路线,以提高水力裂缝沟通储层裂缝、溶孔、溶洞的概率,形成高导流有效支撑裂缝,并通过采用压裂液体系优化技术、多段塞降阻降滤技术、液氮助排技术、快速破胶技术、深穿透主缝延伸技术及工艺参数优化技术的应用,使三塘湖火山岩油藏的压裂改造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油气藏综合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区油藏储层主要岩性为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紧邻油藏之上地层中总有裂缝发育,油藏与裂缝段具有很好的下、上近邻组合特征;油藏类型为受边底水控制的不规则块状油气藏;油藏具良好的保存条件,但在大断裂附近封闭保存条件明显变差,油质变重,油气曾受到氧化作用。最后指出,确定地层中裂缝发育的区域对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是典型裂缝—基质型储层,裂缝是制约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三维地震分析,建立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高角度缝、低角度缝的测井识别模式,在三维地震和岩相的约束下进行裂缝密度随机反演,提取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研究认为:红172井区石炭...  相似文献   

15.
缝网压裂技术在近期非常规储层改造中取得重要进展,已经得到形成裂缝网络的力学控制条件。针对双重介质致密油藏、采用EQ-LGR方法描述压裂裂缝网络系统建立离散正交缝网数值模型;忽略致密油藏中吸附作用、高速非达西渗流影响和裂缝导流能力变化,模拟不同地层渗透率下实施缝网压裂和常规压裂时的增产效果和裂缝网络对压裂产能的贡献。缝网压裂的增产效果始终高于常规压裂,且致密油藏中缝网压裂后单井产量增加更显著;而相对高渗储层实施缝网压裂与常规压裂的效果较为接近。考虑实施常规压裂更能降低成本和风险,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缝网压裂的临界渗透率为1.00×10~(-3)μm~2。研究成果不仅为优化压裂裂缝参数提供了手段,也为优选压裂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DX18区块裂缝性火山岩储集体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DX18区块油藏由4个相互叠置的火山岩体组成,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火山岩储集体。火山岩体内部的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在空间上连片分布,裂缝发育部位纵、横向的连续性都较差。为了编制油藏开发方案及进一步完善开发井网,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了裂缝的发育及分布特征。针对火山岩体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首先采用体控构造建模方法描述火山岩体的整体三维空间形态;结合地震数据和测井解释结果,分析了各种地震属性与裂缝发育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井震结合的震控建模方法建立了火山岩体的三维属性模型,裂缝孔隙度模型采用地震神经网络孔隙度体进行约束,裂缝密度模型采用地震倾角体进行约束。后期的钻探及开发动态数据表明,震控地质模型较准确地描述了该区块火山岩体内的主要裂缝发育区,符合率在93.8%以上。图8参22  相似文献   

17.
九区石炭系为低孔、特低渗的浅层火山岩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天然裂缝发育,是典型的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九区石炭系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宽度狭窄容易导致砂堵,人工裂缝启裂和扩展复杂,缝高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九区石炭系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形成以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变黏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粒径优选以及组合控缝高等关键压裂技术,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石炭系油藏为典型的基底潜山型火山岩油藏,为了明确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测井、实验等资料对储层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裂缝纵向上和平面上分布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四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类型包括构造裂缝、风化缝、成岩缝以及构造—风化缝,以构造裂缝和风化缝为主|裂缝延伸主要在10~30cm之间,裂缝倾角大,以30°~60°和>80°为主|岩心裂缝平均密度为10~15条/10cm.裂缝综合评价表明:纵向上,裂缝发育段多距石炭系顶部古风化壳30~150m,平面上,裂缝发育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Ke114井—J354井—J353—J352井区、J153井区、J45井断裂两侧、J332井—J324井—J336井—J340井区向北到克—乌断裂一带。  相似文献   

19.
风化店火山岩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国  曲志浩 《测井技术》1997,21(6):436-438
风化店火山岩油藏属火山岩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复杂,为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介质。为了进行该油藏的油藏描述,通过测井资料的多井综合分析,评价了风化店火山岩油藏的岩相、地质构造、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裂缝带的分布规律和油水分布规律,基本上搞清了油田产量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的主要原因,为石油储存量的复算,优化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牛东火山岩的储层特征,开展了优化选井选层、优化压裂规模和裂缝形态、解除堵塞等研究和矿场试验,并在全面总结区块前期压裂井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牛东火山岩油藏孔隙特征和储层类型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缝洞发育的储层压裂效果好,目前采用的大规模水基液体压裂工艺技术对地层伤害小,能够有效沟通缝洞,适应区块火山岩油藏改造的需要,可继续在该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