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全周期生产跟踪方法,对15天发酵期内酒醅的酸酯生成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糁入缸水分应控制在53.5%-54%,酸酯生成量较高;地温高则酸酯生成量亦高;酒醅酸度大,生成的酸酯亦增加;酒醅项火温度高时生成的酸酯较高。入缸水分、入缸地温、酒醅酸度和品温度化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2.
以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经醋酸发酵制取醋酸发酵液,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通过考察醋酸发酵液的添加量,研究了其对酒醅发酵和清香型白酒酸酯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在大酒醅发酵时添加醋酸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大酒醅酒精度略微下降,但添加醋酸发酵液可明显提高大渣酒中的主体酸酯含量;二酒醅发酵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结束后二酒醅酒精度呈增加趋势,二酒中的酸酯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变化。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醋酸发酵液添加量使大酒醅含量为3.0mg醋酸/g醅时,酒中主体酸酯含量提高较为显著,大酒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提高了138.35%和85.43%,2次发酵总酯提高了25.93%。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苹果汁的不同添加方式和添加量研究其对清香型白酒酯含量的影响。在实验室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了酿造和蒸馏实验,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添加苹果汁可明显提高清香型白酒主体酯含量;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结果表明。适宜的苹果汁添加方式为混合发酵方式,添加量为5%。同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加果汁白酒和原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添加果汁后增加了9种白酒风味成分,其中8种为酯类成分,从而提高了白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由于品种或产地的因素,高粱性质往往有很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性质的高粱对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所酿白酒品质造成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来源不同的两种高粱进行清香型白酒酿造实验。首先,我们对高粱性质进行了检测。然后,通过进行发酵酒醅的品温、水分、15对时酸度、酒精度的跟踪检测以及新产酒产量、总酸、总酯和挥发性组分的检验,并利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得出两种高粱的玻璃质层的厚度、粗蛋白、粗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单宁含量等具有较大差异。此外,高粱性质的差异导致酒醅水分和品温差异,而且对新产酒中醇类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对新产酒产量、酸酯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黄晓东 《食品科学》1999,20(11):52-54
应用连续分析技术测定了白酒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且互不干扰,所获结果与常规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和笙 《酿酒科技》2003,(4):58-59,61
对清香型白酒贮存过程的物质变化进行研究,认为清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总酯逐渐升高,总酯逐渐下降,后期趋于平稳状态,低度酒比降度酒升、降幅度明显;高级醇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现行食醋、白酒总酸总酯标准检验方法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酷、白酒中总酸的测定在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中采用滴定法。该文通过模拟醋样测定总酸总酯,发现测定结果与加入量有较大差异,在食醋的总酸总酯测定中差异尤为明显(其中总酯的测定依据DBl4/85-1999),检测结果与标准加入量相差达5%—15%;对酒的总酸总酯测定影响较小,但不可忽略。并经多次实验得到了测定食醋、白酒中总酸、总酯较为理想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清香型白酒的品质,以清香型发酵酒醅为筛选源,高产酯酵母Picha anomala CICC 1790,采用变色圈平板初筛,发酵力复筛,并结合乙酸乙酯生成能力测定及风味代谢物质分析,筛选出两株适合清香型白酒酿造,高产乙酸乙酯和乙酸菌株Ac-47和Ac-19,经鉴定均为Picha anomala。  相似文献   

10.
白酒贮存中酸酯变化规律及酒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65%vol、53%vol、45%vol、38%vol白酒中的总酸总酯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总酸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酒度越低,总酸增加越快;总酯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酒度越低,总酯减少越大。在一定时间内,总酸增加量和总酯减少量均随酒度降低而增大。说明贮存白酒应以高度酒贮存为好。并利用总酸总酯含量对贮存时间进行建模,对白酒的酒龄进行预测。建模的相关系数(R)与交互检验相关系数(Q)分别为0.9314和0.9145;建模的标准偏差(SD)为1.4176,交互检验的标准偏差(SDcv)为1.5757。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白酒的贮存时间与总酸、总酯变化规律,是一种预测酒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史静霞  王普向 《酿酒》2002,29(4):89-90
在采用DNP填充柱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时,由于不同含量的乙酸乙酯在乙醇峰上的分离程度不同,因而乙酸乙酯的校正因子不再是一个恒定的量,随着含量的增高,校正因子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回顾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修订过程,比较新旧标准的不同。新标准在感官要求上体现了专业性与通俗性;在理化指标上,客观、科学的体现清香型白酒中的酸酯平衡;新标准将白酒的英文修改为“baijiu”,增强了文化自信,准确地表达出了白酒的内涵,便于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3.
提高清香型白酒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和 《酿酒》1994,(6):14-16
提高清香型白酒质量的技术措施李大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清香型白酒素以清香纯正、酒体爽净而著称,突出清、爽、绵、甜、净的典型风格。清香纯正,是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不应带有浓香、酱香或其它异香和邪杂气味。酒中主要香味成分乙...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不同酒度、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总酯、总酸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酒精度越低,总酯减少量越多,总酸增加量越多,变化速度越快;酒精度越高,总酯减少量越少,总酸增加量越少,变化速度越慢。同一酒精度的品质高的白酒总酯减少量、总酸增加量高于低档白酒。同酒精度的等级酒在贮存过程中,总酯减少的特点为:酒精度越高,总酯减少量越少,减少速度越慢;酒精度越低,总酯减少量越高,减少速度越快。等级酒在贮存过程中最好为原度贮存,避免降度酒贮存后香味成分的大量损失。(陶然)  相似文献   

16.
白酒中总酸、总酯、总醛含量的常规连续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连续分析技术常规测定白酒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高效,且互不干扰,所获结果与国标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清香型白酒入口绵,落口甜,以其特有的芳香与清爽闻名中外,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将产业目录“限制类”产业中白酒产业去掉后,白酒行业势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的特点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息息相关,本文对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作了概述,对其生产技术及工艺控制进行探讨,旨在为行业内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宝山 《酿酒》1991,(2):25-28
我区酿酒业与国内酿酒业发达地区比较,起步晚,品种单一,更缺少优质清香型白酒,这与我区的民族组成及饮酒特点是不适应的。为了活跃市场,满足我区人民需要,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与包头转龙液酒厂共同承担了麸曲清香型优质白酒的试制工作。该项研究课题是1983年内蒙科委科研项目(新产品试制)。课题的主攻方向是探讨以河内白曲为糖化发酵剂,应用内蒙古轻工科研所筛选出的10号产酯酵母为发酵增香剂,并加强贮酒及勾兑等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出优质清香型白酒。经过9个月的工作,试制出了麸曲清香型优质白酒,填补了我区麸曲清香型优质白酒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标法气相色谱对清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和乙缩醛含量进行检测时,由于两者极性非常相似,在普通毛细管色谱柱 上难以分离,因此通过对乙缩醛的酸性分解条件进行优化,实现白酒中乙酸乙酯和乙缩醛含量的同时测定。 结果表明,当水浴温度 30 ℃,水浴时间0.5 h,盐酸添加量为1%时,乙缩醛能充分分解。 在此条件下,酒样中乙酸乙酯和乙缩醛在体积分数在0.01%~0.40% 和0.005%~0.200%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相对标准偏差(RSD)≤7.0%。 6种清香型白酒样品中乙酸乙酯的含量 为0.712~1.403 g/L,乙缩醛的含量为0.132~0.635 g/L。  相似文献   

20.
吕鸣镝 《酿酒科技》2002,(2):35-35,34
针对原大曲酿造清香型白酒酒质较差问题,采用提高制曲温度、延长发酵时间等方法,使顶火品温达到47-48℃,成曲时间达26-28天,成品曲经贮存3个月后用于酿酒试验。结果表明,产酒理化指标总酯达5.0-10.0g/L,总酸0.5-1.0g/L,乙酸乙酯3.0-6.0g/L,一等品率达76%-94%。感官品评:清香纯正,入口柔和,后味爽净,略有回甜。(一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