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对在电机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电子等领域应用的铜合金的导电性和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铜铬锆合金是满足这些要求的理想材料之一。针对近年来铜铬锆合金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铜铬锆合金合金化设计以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目前对铜铬锆合金研究最多的几种加工工艺及其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温度与性能的关系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了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淬火温度、时效温度与性能关系,同时还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试验得出在470℃淬火峰时效(T6)的拉伸性能达到σ_b=740MPa,σ_(0.2)=702MPa,δ_5=10%;双级时(T73)可获得σ_b=633MPa,σ_(0.2)=606MPa,δ_5=11.5%。合金的弥散强化相是Co_2N_9、Al_3Zr,沉淀强化相为GP区、η'和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6Co14Ni10Cr2Mo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16Co14Ni10Cr2Mo钢的良好综合性能优于现用一般超高强度钢,可广泛地用于航空受力结构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普通原材料成功制备了80MPa以上高强混凝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关系,探讨了解决坍落度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于其徐变特性的试验研究较少。该文对15根不同含钢率的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了365 d的收缩和徐变测试,并将试验结果与常用的徐变预测模型MC90、ACI209和MC2010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远小于素混凝土,当加载365 d后,素混凝土的徐变系数是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2倍以上;含钢率对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有一定影响,徐变系数随着含钢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对比的3种常用徐变预测模型中,MC2010模型的徐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可推荐用于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效应计算。此外,还将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的徐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的徐变随着核心混凝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徐变预测及徐变变形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作虎  罗义康  刘杜  杨菊 《复合材料学报》2021,38(10):3463-3473
为了研究高强钢筋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混合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CFRP筋-高强钢筋混合配筋的高强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CFRP筋的粘结条件、不同轴压比以及高强混凝土种类等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的高强混合配筋高强混凝土柱均发生延性破坏;在相同条件下,高强混合配筋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了钢纤维活性粉末和钢纤维后,表现出更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有粘结CFRP筋混合配筋高强混凝土柱比无粘结CFRP筋混合配筋柱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分别提高了9.6%和17.1%,但是延性系数降低了22.5%;在延性破坏的条件下,随着轴压比的增加,CFRP筋-高强钢筋混合配筋柱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明显增大,极限位移和耗能能力也逐渐减小;高强钢筋和CFRP筋配筋率越高,高强混合配筋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7.
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首先进行了6根配置高强箍筋的高强混凝土柱和3个普通强度混凝土柱(作为对比)抗震拟静力试验,并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及耗能指标以及抗剪强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破坏过程相似,均呈弯剪破坏形态,采用高强混凝土可有效降低试件轴压比,对其延性和耗能能力有利。将国内外进行的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与美国ACI318规范、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抗剪公式进行了对比,认为ACI规范及我国规范在计算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时均有不安全因素,宜在设计时注意。采用Mander建议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和纤维单元程序USC_RC仍可以对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受弯承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1 根高强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方形截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对该类型柱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箍筋强度、箍筋间距、箍筋形式及截面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是防止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陡然下降的有效措施;箍筋间距较小、强度较高、形式较复杂的约束混凝土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较为平缓,显示出良好的延性性能;体积配箍率对约束混凝土强度和延性提高程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箍筋强度,当ρv · fyv相近时,高配箍率低强度箍筋试件的性能要好于低配箍率高强度箍筋试件;约束混凝土达到峰值强度时,高强箍筋并未屈服,其强度的富裕量可保证约束混凝土试件在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之前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在该文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提出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峰值强度和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实践对建筑施工中如何使用高强混凝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文中对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用高模量树脂基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以TDE- 85 环氧树脂作为基体,以间苯二胺(MPD) 、间苯二甲胺(A- 50) 作为固化剂,制备高模量树脂基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商用普朗尼克(Pluronic)进行修饰,使其形成外层带可聚合基团的胶束,参与2-丙烯酸甲氧基乙酯(MEA)的聚合反应,得到一种强韧型的胶束凝胶(Pluronic/PMEA gel)。对制备的凝胶进行了形貌、热力学、力学强度的表征。结果显示,含水平衡的凝胶在压缩形变85%时压缩强度在1.1 MPa以上,压缩不破碎且形变可回复。凝胶干燥之后变得更加柔韧,不同胶束凝胶拉伸断裂强度在550~1200 k Pa之间;压缩强度在25 MPa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高电导率铜基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洪辉  杜勇  陈海林  潘竹  熊伟 《材料导报》2004,18(10):37-40
对高强度、高电导率铜基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经时效沉淀强化的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好,强化效率高;快速凝固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沉淀元素在Cu中的固溶度值,从而使铜基合金在电导率不显著降低的条件下,强度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对原住加工的铜基复合材料MMC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合金的最佳组成和实用化生产工艺方面还有待作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的预拉力值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在测得滑移载荷值后,进行了抗滑移系数的计算。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得出:采用高强度螺栓材料本身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得出预拉力值,可以避免采用不同标准规定值导致预拉力各异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掘了螺栓材料的最佳性能,从而提高了抗滑移系数试验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自密实混凝土因其自身具有的多种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工程领域中,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技术性能的测试等几个方面对C60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阐述。该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已经在工程中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对苯二胺(PDA)为单体,通过低温聚合反应合成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其特性黏度为7.6 dL/g.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由这种高分子量聚酰胺酸亚胺化形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高达960 MPa,比工业化产品几乎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   

17.
探索新强韧化机制 开拓超高强度钢新领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超细化马氏体板条,共格沉淀新强化相(Laves相),M2C碳化物和残余—逆转变奥氏体向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等强韧化机理,用超纯洁熔炼、超均匀化及控制相变等工艺,获得一种低碳-14Cr-12Co-5Mo-Me新型超高强度、高塑性、高韧性不锈钢。  相似文献   

18.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由于其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和极低渗透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首先讨论了RPC的设计原理;对比了RPC与其他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出RPC具有突出的优异性能;详细介绍了RPC在预制结构、预应力结构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分析了RPC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中,RPC将作为高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19.
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铜合金接触线的性能特点、国内外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作者近期在新型高强高导接触线方面研究的新成果,阐述了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