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机制砂和碎石的质量波动会影响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通过试验研究了机制砂亚甲蓝(MB)值和碎石含泥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同工作性条件下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随机制砂MB值增大,且混凝土初始工作性变差,混凝土工作性损失增大,特别是对低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影响更大;碎石含泥量也会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限制碎石含泥量;当机制砂MB值较高时,碎石含泥量必须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需要增加外加剂掺量,才能保证混凝土工作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列举了砂子粗细(以细度模数表示)和级配对新拌混凝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砂子粗细对新拌混凝土砂率、减水剂掺量、工作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则不明显;当砂子细度模数固定时,砂子的不同级配对混凝土砂率、减水剂掺量、工作性也有影响,表明颗粒过分集中分布于某1级或相邻2级或颗粒成间断分布时影响较大。因此细度模数仅是表征机制砂的粗细程度的宏观指标,无法反映颗粒级配的真实情况,决定砂品质好坏的内在因素是颗粒级配,生产时应得到严格控制,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应尽量使颗粒级配曲线具有骨架密实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中将石屑分别取代C30混凝土中10%、20%、30%、40%、50%的机制砂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石屑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不同MB值的机制砂与40%石屑混合试验,研究不同MB值对石屑混凝土黏聚性、保水性、1 h经时损失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掺量的优质石屑有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机制砂MB值的增大会使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及MB值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机制砂表面的粗糙,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当石粉含量较高时,由于石粉对外加剂及游离水的吸附作用,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逐渐劣化。随着石粉含量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本试验中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佳含量为3%~6%。随着MB值增大,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快速劣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当MB值<1.1时,随着MB值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未有明显变化,当MB值≥1.1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快速下降。本试验中机制砂的最佳MB值应小于0.7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使用机制砂配制C35水下大流动性混凝土。机制砂表面粗糙,颗粒级配不及河砂,在原材料选择上,应优选低碱水泥、机制砂专用外加剂及有一定石粉含量的机制砂,配合比关键参数选择上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及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较河砂混凝土应适当提高。在上述原则下使用机制砂配制出C35水下大流动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种制砂工艺和三种母岩岩性的对比,研究了其对机制砂的生产效率、空隙率、石粉含量、MB值、压碎值、粒形、级配、石粉性能、机制砂需水量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干法制砂的生产效率较传统制砂高;新型干法制砂的粒形、级配优于传统制砂,粘土质含量低于传统制砂,从而使新型干法制砂的空隙率、MB值、压碎值、需水量比等性能优于传统制砂;制砂工艺设备对机制砂的粒形影响较大,岩性对机制砂的级配影响较大;石灰岩的粒形、级配和石粉性能优于花岗岩,花岗岩优于玄武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机制砂替代河砂进行混凝土配制试验,重点研究了机制砂对河砂不同取代比例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外加剂掺量、水胶比、水泥用量以及机制砂种类等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进行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制砂对河砂取代率为15%~45%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较优;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水胶比、水泥用量等参数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且当P-减水剂掺量为3.3 kg/m~3,水胶比为0.41,水泥用量为210~220 kg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较优;优质的机制砂种类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制砂级配不良的特点,试验对不同间断级配机制砂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振动离析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间断颗粒粒径增大,机制砂平均粒径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和振动离析率均随之减小;强度等级越高,机制砂级配变化对混凝土泌水率影响越小;间断级配机制砂颗粒级配在合理范围波动时,也可配制出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依托华丽高速项目,使用机制砂制备C5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浇筑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通过机制砂级配优化及采取水洗措施,对颗粒级配、MB值、石粉含量等监控,使水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6~3.0,MB值小于1.4,石粉含量小于5%,其表观效果、早期强度、耐久性能等指标满足T梁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泵送阻力测定仪,测试了石粉含量、MB值、掺合料和外加剂对不同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中,随着石粉含量和MB值的增加,泵送阻力逐步减小,石粉含量20%时,泵送阻力最小;粉煤灰和引气剂能有效降低泵送阻力。高强机制砂混凝土中,随着石粉含量和MB值的增加,泵送难度增大;MB值0.25时,5%~7%的石粉含量不影响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泵送;相比粉煤灰和矿渣粉,硅灰更能够有效降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泵送阻力。超吸水树脂是一种有效降低机制砂混凝土泵送阻力的外掺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屑应用引起的细骨料性质波动,探究了石屑石粉含量、取代海砂比例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混凝土工作性调整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石粉含量每增加1%,外加剂适宜掺量需增加0.054%;当砂率小于41%时,石屑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可不予考虑,当砂率大于41%时,应控制石屑比例不超过60%;当砂率为43%,石屑比例为40%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和易性、黏聚性达到最佳;混凝土外加剂与等效砂浆外加剂适宜掺量关系为:y=0.88x+0.39,可为细骨料波动下混凝土外加剂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集料颗粒级配对C60石屑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不同掺量的石屑与天然砂混合,可改变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合理的石屑掺量,可得到适宜配制混凝土的Ⅱ区的中砂。以C6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细集料颗粒级配对高强石屑混凝土和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集料颗粒级配对高强石屑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明显,而对强度影响一般。但综合考虑,配制高强石屑混凝土时,宜通过颗粒级配试验,确定石屑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机制砂颗粒特性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制砂颗粒连续级配程度高时,混凝土工作性较佳。当机制砂中大颗粒组分占比较大时,混凝土易发生泌水离析现象,当细颗粒组分占比较大时,混凝土易出现粘稠现象。混凝土坍落度随机制砂圆度系数降低而降低。在石粉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随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加,混凝土力学性能呈先增后降趋势。当机制砂颗粒级配处于二区中值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混凝土力学性能随机制砂圆形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未经除粉的高含粉石灰石机制砂在C60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石粉含量、MB值增加会降低C60混凝土流动性,石粉含量15%以内、MB值1.0以内可通过增加减水剂掺量和减小砂率保持流动性基本不变;石粉含量15%以内对C60混凝土7天强度有利、28天强度无影响;MB值增大,C60混凝土7天强度降低,MB值1.0以内,28天强度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材》2017,(8):15-16
以C80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和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测试为基础,研究了外加剂掺量、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机制砂种类以及机制砂砂率等因素对于C8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剂掺量、机制砂的种类和砂率对于C80机制砂混凝土的影响主要在工作性能方面,对于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C80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机制砂亚甲蓝(MB)值是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细颗粒吸附性能的指标,是机制砂用于配制混凝土的重要评价指标。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单粒径颗粒、岩性、筛分方式、亚甲蓝溶液配制方法对MB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制砂4.75~0.075 mm单粒径颗粒均具有吸附性能,母岩岩性影响机制砂各单粒径颗粒的MB值,亚甲蓝溶液配制方法影响MB值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据此对相关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机制砂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颗粒级配、砂率及石粉含量作为其配置混凝土的关键指标,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石灰石机制砂为细骨料,配制了C50自密实混凝土,分析机制砂级配、砂率及石粉含量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级配不良,小于1.18mm颗粒过少时,会导致机制砂混凝土易离析、泌水等不良工作性能;在配制混凝土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机制砂中大于1.18mm和小于1.18mm颗粒的比例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级配,提高其保水性和黏聚性,保证混凝土强度;机制砂砂率过低会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而砂率过高会显著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砂率在39%~42%范围内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石粉可发挥微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但过高的石粉含量会打破混凝土密实状态,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收集湖南地区的不同类型机制砂,对其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指标包含: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堆积密度、表观密度、MB值、泥块含量、压碎值、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面干吸水率等,以此研究分析湖南各地区的机制砂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砂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作为细集料应用于混凝土之中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论述了我国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从石粉含量、颗粒级配、亚甲蓝MB值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渗性能和耐磨性能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现阶段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提供较为有意义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钢铁渣粉掺量、外加剂掺量和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铁渣粉的掺入会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和降低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影响不大,可通过适当提高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和砂率进行优化,当胶凝材料用量为340kg/m3、370kg/m3,钢铁渣粉掺量为20%,外加剂掺量为0.6%,砂率为40%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满足PC构件生产要求,可为预制构件中钢铁渣粉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