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敏  杨剑 《安徽建筑》2012,19(1):74-75
对绵阳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标准,对城市内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布局,以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晨  许彦曦  佟庆 《规划师》2007,23(2):58-60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从宏观层次划分防灾分区,从中观层次划分防灾单元,在微观层次确定避难场所的结构功能;应遵循一场所用,就近布置的原则;根据避难场所等级(市级、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确定服务半径;场所选择应考虑安全性、基础设施、疏散通道、标识系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梳理分析了上海市应对的主要灾种,明确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类型,剖析全市应急避难场所供给与需求关系及主要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规划对策和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反思。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理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避难场所定位、容纳量测算、功能分区、应急通道设计、设施配置、标识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避难人口预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建筑震害避难率与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面积比的地震灾害避难人口比例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和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表。规划人员利用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再通过查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便可计算研究区域的避难率。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能为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非地震专业人员所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避难场所的设置也较为完善,很早就建立了各类避难所,包括飓风避难所、生物和化学灾难避难所、核辐射避难所、地震避难所、爆炸避难所、火灾避难所、暴风雨避难所等等。每一种避难场所都是根据避难需求进行设置的,不同的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会启动不同类型的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中心城相关规则为例,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从基本概念用地选择、资源梳理、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利用GIS技术论证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同胞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但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重要的警示,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地震防灾、避险,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综合防灾抗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扰。以徐汇区为例,从灾情分析、现状可利用避难场所资源评价、规划策略、需求预测、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探寻适宜上海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内容出发,探讨可供规划选址的空间场所类型及必要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时限和距离、功能和规模、场所和条件、设施和运行等4个方面的规划要素和内容,对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的场地条件、疏散和救援通道、市政设施和物资供应等建设内容,细化提出了建设导则。在我国现行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机制的背景下,为了整合规划、投资、建设和应急管理等众多政府职能,有效地推进城市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提出依靠政府部门联动审批管理,保障落实应急避难的功能建设内容。最后提出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知识普及,开展地震应急避难演练,全面提高城市居民应急避难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抗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严重威胁,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其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震来临时及震后,组织好居民避震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是运用GIS技术,实现对福州市全市及各个街道的避震疏散场所资源的分析、筛选和统计,通过缓冲区的GIS方法为管理部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供量化、科学的避震疏散场所控制指标,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4.
In post-disaster emergency shelter aid, various relief agencies and other acto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need to cooperate in a tremendously short amount of time and under very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develops and tests a new approach in which the demands for shelters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are methodically connected with available,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shelter solutions, a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he DSS is a digital tool that translates the gathered evidence on needs, solutions and location including long-term effects of shelter provision into advice for the provision of sustainable, integral broader shelter solutions and designs. The outcome is a set of characteristics for a DSS for the provision of on-demand emergency shelters. A DSS that mee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leads to the provision of sustainable shelter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s and, therefore, have higher performance in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5.
林华山 《规划师》2012,28(2):39-4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旅游资源突出的海岛小镇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找到一种基于海岛特征及地区人文特征,以旅游发展为主导方向的海岛小镇建设路径和规划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东山岛铜陵镇将建设旅居一体的滨海人文旅游小镇作为发展定位,从海洋资源的利用、功能的转型、空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实现复兴,提出三大发展任务:塑造海洋资源导向的整体空间结构、打造功能多元的旅游小镇功能体系及创造人性尺度的小镇空间特色,并重点从人口规模、开发强度等发面探讨了海岛小镇的规划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与减灾》2003,(6):4-5
2001年10月1日,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的试点建设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朝阳段完成。北京因此成为全国率先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在社区设置应急避难标志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结合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滨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蕾 《规划师》2000,16(3):44-47
城市河滨地区是城市景观环境建设及改造整治的重点地段。作者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河滨地区规划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对日本秋田县《横手川周边地区景观规划》这一实例的深入分析,从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责任区域的特点,提出以各场所的覆盖半径为权重,使用加权Voronoi图方法在GIS技术上对场所责任区域进行空间剖分.提出影响覆盖半径的七个因子,给出各因子权重计算方法并编制专用程序进行各因子的权重计算,得出加权覆盖半径后,可确定各场所较合理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与普通Voronoi图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可作为避难场所规划的依据,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