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研究了液相添加剂AST(Al2O3+SiO2+TiO2)对BaTiO3陶瓷材料电性能的影响,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电性能降低,SiO2、TiO2的物理特性对材料电性能影响较大,过量TiO2对材料PTC效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化学镀镍溶液渗透对多孔PTC陶瓷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由溶液中的还原剂引起的,镀液中的其它物质的渗透对PTC陶瓷的性能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提出了化学镀镍溶液中的还原剂对PTC陶瓷的晶界产生还原从而影响PTC效应的观点。化学镀镍溶液渗透造成的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一定温度下的氧化热处理而消除。 相似文献
5.
BaTiO_3、SrTiO_3陶瓷半导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烧结温度、冷却条件及 Nb_2O_5添加量对 BaTiO_3、SrTiO_3陶瓷半导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0.1~0.7mol%的 Nb_2O_5时,SrTiO_3陶瓷的电导率随 Nb_2O_5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 BaTiO_3陶瓷在0.15mol%附近出现最大值。烧结温度和冷却条件对 SrTiO_3陶瓷和添加量>0.15mol%的 BaTiO_3陶瓷的半导化都有很大影响。采取适当的冷却条件,也能使 Nb_2O_5添加量>0.15mol%的 BaTiO_3陶瓷的电阻率显著降低到10Ω·cm 左右。本文讨论了 BaTiO_3和 SrTiO_3陶瓷的半导化机理,认为 SrTiO_3陶瓷的半导化是施主离子所诱发出的晶格中的氧挥发所致,而 BaTiO_3陶瓷则由两种机制所控制。在 Nb_2O_5添加量<0.15mol%时,电价补偿起主要作用;当 Nb_2O_5含量增加到>0.15mol%时,就变成取决于冷却条件的氧挥发所控制。喇曼光谱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化学镀镍对于BaTiO3基半导体陶瓷PTC效应的两种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影响分别与镀镍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镀液向瓷体中的渗透有关,首次提出了化学镀镍过程中产生的初生态氢原子影响PTC效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选取用草酞酸钡共沉淀法生产的BaTiO_3粉料为基体原料,加入5(wt)%MgO进行粉体颗粒表面改性。对粉体的表征及X-射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g与基体表面充分反应,生成MgTiO_3新相,无游离MgO存在,一次颗粒形貌为球状,粒度均在100~300nm范围内,但颗粒团聚情况仍存在。用获得的粉料进行成瓷试验,制得细晶(1.00~300nm),高致密,而显微硬度与耐电场击穿强度都较一般的BaTiO_3基陶瓷高的试样。结果表明,加镁改性有阻止晶粒生长、提高致密度、扩大烧成温度范围和提高硬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施受主杂质La,Mn共掺BaTiO3陶瓷PTC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施主杂质La和受主杂质Mn均相共掺BaTiO3半导体陶瓷。掺杂过程中以La、Mn的硝酸盐水溶液代替醇盐实现相掺杂,改善组分均匀性。讨论了受主杂质Mn的浓度与陶瓷PTC性能的关系,并结合XPS测量结果,对其影响PTC效应的生观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BaTiO3超微粉及其在陶瓷中的晶粒尺寸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Sol-Gel法制备了BaTiO3超微粉并经烧结获得了不同粒径的陶瓷。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室温晶体结构。在粉末压块和陶瓷上测得了介电常数的温度依赖性。介电常数-温度曲线表明,随着晶粒尺寸减小,居里温度降低,而四方-正交以及正交-三角相变温度升高。在晶粒尺寸减小过程中,三个介电峰逐步降低和宽化并按如下顺序最终消失:三角-正交,正交-四方和四方-立方。用介电测量确定了铁电性消失的临界尺寸,其值与文献中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钛酸丁酯和乙酸钡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TiO3纳米粉体,并烧结了不同晶粒尺寸的陶瓷,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aTiO3陶瓷的微观结构及尺寸效应对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700℃)下合成BaTiO3纳米粉体,平均粒径25nm;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直接影响其电学性能,随晶粒尺寸的增大,剩余极化,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机械品质因数逐渐提高,居里温度向高温区偏移;当晶粒尺寸达到50μm时,陶瓷相对密度为95.6%,d33可达168pC.N-1,kp=24.8%,Qm=425,Tc=12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