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中国人在六世纪时发明的酱油,过去一直只限于在中国、日本等食用。经过近几年的推广,现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调味品。而推动中国酱油国际化的主力,则是日本的厂商。 1995年之前,日本生产的酱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到1996年,中国台湾生产的酱  相似文献   

2.
酱油是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重要调味品。现已传至世界各地。美国已建有相当规模的酱油厂,苏联从我国引进生产技术,已于1957年在莫斯科等地进行生产,据说法国最近也在建厂。所以酱油已不是局限于东亚地区的特产,正在逐步变成世界性的调味品,其前景是光辉灿烂的。至于酱的生产在日本是仅次于酱油的重要调味品,而在  相似文献   

3.
日本酱油、食醋进军海外市场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2002年在海外酱油产量为200,000KL, 与1975年相比,约增长了25倍。海外酱油生产基地分布在美国、中国、泰国、新加坡、荷兰及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本土生产的酱油出口量为10, 000KL,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日本酱油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龟甲万株式会社是日本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调味品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17年,1964 年改名为龟甲万株式会社。在明治  相似文献   

4.
调味品行业现状一、生产 目前酱油年产量约在500万吨左右,食醋总量在260万吨左右,复合调味品的总量约为120万吨,酱类在80万吨,酱腌菜250万吨。其中酱腌菜行业近年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绿色山野菜加工制品发展比较迅速。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分析:在近几年内,这些调味品的产销量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即使变动也主要集中在企业之间、品种和结构之间的变动。 中国是世界酱油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酱油生产企业2000多家,人均年消费量(包括工业用)3.7公斤。年出口量为  相似文献   

5.
关于酱油抗癌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酱油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历史悠久,其生产技术传至东亚各地,成为东亚各民族的重要调味料。前苏联利用我国技术,在莫斯科及敖德萨建立了酱油及酱的联产工厂。日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大工厂,并逐步向国外扩展,四十年代末,由龟甲万酱油公司在美国WisConsin州建成年产10,00OKL酱油工厂。1984年又在新加坡建厂,其供应目标为澳大利亚及东南亚。最近又有巴西进行酱油试生产、试销,随着巴西经济的好转,酱油也会成为该地重要调味品。据闻近来日本雅玛沙规划在美建立酱油工厂。所以酱油已经走向世界,逐步成为世…  相似文献   

6.
要闻点评     
<正> 去年至今,日本最大的调味品企业电甲万株式会社和台湾统一企业合资成立了昆山统万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酱油1.5万吨;达能宣布将上海知名的海鸥酿造有限公司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全部并入自己旗下的淘大食品企业;世界500强的美国亨氏集团收购了番禺区的以生产美味源酱油而闻名的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财政部关税局统计,日本2001年啤酒的出口量为4566万升,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了75万升。自1995年以来,台湾、美国和香港是日本啤酒最大的三个进口商,其2001年的啤酒进口量分别为2154万升、1682万升和169万升。但与2000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6.35万升、38万升、和6.5万升。韩国2001年的啤酒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2003,(1):2fzgsp
1669年,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创制了青方(臭豆腐),也造就了一个腐乳文化的传奇。“王致和”历经三百余年已成为一家以生产酿造型调味品为主业、科工贸一体、跨行业经营的食品集团。该集团生产酱油、食醋、腐乳、酱、酱油粉、咖喱卤、清酒、料酒及其他复合调味品百余种,拥有“王致和”、“金狮”、“龙门”、“老虎”、“宽”牌5大品牌,是北京专业生产经营酿造型调味品的龙头企业,其规模和创利税水平在全国同业中名列前茅。现年产腐乳3亿块、酱油8万吨、食醋3万吨、酱1万吨,是北京调味品市场的主导产品,并远销欧美、东南亚。公司用鲜…  相似文献   

9.
日前 ,美国亨氏公司正式收购广州市番禺区粮食局下属 3家国营企业的经营权。至此 ,投身于国内酱油市场争夺的外资食品企业已近 8家。就在此次美国亨氏展开大规模收购的 2个月以前 ,法国达能集团宣布将上海知名的“海鸥”牌酱油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全部并入自己旗下的淘大食品公司 ,其纯天然酿造酱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1 0万t以上 ,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纯酿造酱油生产企业。随后 ,在紧邻上海的昆山工业区 ,日本最大的酱油酿制集团龟甲万株式会社也正式宣布与台湾统一企业共同投资 1 1 0 0万美元 ,成立酱油酿造专业工厂 ,其年产酱油将达 1 .4万t,…  相似文献   

10.
酱油是一种液体调味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浓和淡。虽然还有其它种类的酱油,但这些种类的酱油消费量极小。如同欧洲有上百种葡萄酒一样,日本也有许多种酱油。估计1977年酱油的产量是12亿升,等于每人每年消费10升。酱油在东亚各国普遍食用,只是各有其名(中国叫酱油;印度尼西亚叫Tao-Yu,  相似文献   

11.
我国调味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世界酱油800万t的年产量中,中国就占了450万t。作为酱油类调味品的发源地,中国目前的酱油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中高档酱油类调味品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为日、韩等国的企业占据。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  相似文献   

12.
周开孝  梁精华 《中国酿造》1990,(3):27-32,43
前言 我国酱油在人均消耗量、质量及生产技术上均落后于日本,目前年产酱油23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63%,日本年产12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83%。近年来,大豆(黄豆)等原料价格暴涨(我国大豆产量1986年才达到1936年1,153万吨水平),难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酱油供应市场。 日本酱油的酿造方式分为天然发酵、低盐稀发酵和新式发酵3种,新式发酵主要是将一  相似文献   

13.
赴日本、韩国考察调味品生产技术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0月 11日至 2 1日 ,我有幸随中国调味品协会考察团一行 17人赴日本、韩国。参观了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龟甲万”野田工厂和韩国汉城“冷清水”泡菜厂 ,进行了广泛的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本文着重从日本的酱油生产和韩国的泡菜生产入手 ,对照国内现状 ,谈谈考察观  相似文献   

14.
广交会正厅左侧是粮油食品馆,展览着来自祖国各地的名、特产品,琳琅满目。馆内有两幅十分显眼的广告牌:一幅是厨师正用着生抽王酱油烹调美味的菜肴;另一幅上绘画着海鸥牌酱油的商标与样品。广告牌下面的橱窗内就陈列着各地的调味品,引人注目。目前国际市场上酱油输出的国家除我国外,仅日本一国,以野田酱油公司的万字牌酱油为主,出口量甚大,每年向60余个国家销售17万吨。在香港、澳门市场上,既有广东省珠江桥牌的生抽王酱油,也有台湾省万家香的酱油和日本的万字牌酱油。  相似文献   

15.
纸张消息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对中国纸张出口量正在迅速猛增。日本造纸联合会统计:1997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各类纸张出口量约8.6万吨,比1996年同期实际出口量增加3倍以上。中国已成为日本纸张最大出口对象。 1997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纸张出口量增长最快的是  相似文献   

16.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约10升。酱油用途可分为:(1)家庭用消费;(2)行业用消费(餐馆、饭店及饮食店);(3)加工用消费(调味品,罐头食品)。从消费趋势来看,家庭用消费已呈上减趋势,而行业、加工用消费量逐年上升。表1列出日本酱油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中外食品工业》2010,(3):63-65
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旗下的"珠江桥"牌系列调味品畅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珠江桥"牌酱油出口量占中国酱油出口近40%。  相似文献   

18.
酱油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传统调味品。山东县以上酿造企业年产酱油四亿斤,如果加上社队企业生产的部分,全省年产酱油为五亿多斤,每年耗用蛋白质原料一亿多斤。作为衡量酱油生产技术水平重要指标之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酱油是基础调味品。据日本粮食厅1974年调查,酱油厂为3298家,1995年减少至1415家,约减少42%。从规模来看,年产量在180KL以下的小型工厂约占80%,若加上540KL以下的酱油厂,则中小型酱油厂超过90%。总之,酱油厂减少是由于竞争激烈,小型酱油厂关闭的结果。据日本酱油协会统计:1930年酱油产量为682560KL,战后20年酱油产量降低至425880KL,50年代又回升至100万KL。 1963年,日本制定了酱油日本农林规格(JAS),将酱油种类分成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三种。1973年又增加了再发酵酱油及白酱油2种。至今为止。酱油共分5个品种,3种生产方式。3个等级。现在,日本80%以上的酱油都是JAS等级品。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一些特殊规格的酱油,如簿盐酱油、浓厚酱油、超特选酱油及减盐酱油等,在30000多KL特殊规格酱油中,簿盐酱油约占28.1%。浓厚酱  相似文献   

20.
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是法国达能集团与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专业生产酱油调味品的合资企业。为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挑战,做大做强企业,2002年,达能与良友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良友集团的海鸥品牌的加盟使淘大如虎添翼;与此同时,淘大还吸纳了金山酿造厂。至此,上海淘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酱油生产厂家之一,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评为中国第二大酱油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