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移动群体感知中,移动终端集成了丰富的感知设备和通信端口且分布广泛,能够收集、共享各类感知数据.然而,由于移动设备在感知能力、通信端口、移动规律等方面存在异构性,这与要收集实时、精确且覆盖全面的感知信息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在异构群体中收集优质的感知信息,提出了一种带有任务拆分的感知任务迁移算法(简称STOTS算法).该方法感知信息质量在感知数据覆盖率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移动地理信息采集共享P2P Web Service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移动P2P 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MPPWS-GIGS(Mobile P2P Web Service Geography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Sharing),目标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天然的分布式特点,支持地理信息的P2P采集和共享功能;为了克服现有移动网络的漫游性、带宽的局限性,通过中心控制服务器,基于目前移动网络支持的网络协议(UDP/TCP),完成针对移动网络的终端管理、会话管理、服务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SCRIBE在解决基于P2P的巨量多玩家网络游戏兴趣域内多播时,产生的多播效率低、游戏状态数据同步性差问题,提出一种SCRIBE改进多播算法,该算法考虑P2P网络中终端节点在带宽和计算能力上的异构性,同时保证同一组中节点具有共同的兴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小消息冗余和降低多播延迟,提高游戏状态数据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全IP宽带移动P2P网络结构,通过在数据网关上增加分布式用户服务器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形成了虚拟的二维覆盖网络,采用IMS为核心控制网络,基于此结构可开展各种移动P2P业务。以资源共享流程为例,对比分析了该结构和基于IMS的P2P网络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网络结构在具有更小的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5.
由于P2P网络与移动自组织网络存在许多相似特性,提出基于P2P的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多路径路由模型,以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可扩展性和路由效率。新模型通过掩码轮换匹配机制发现多路径路由,并按照最优传输权重机制进行流量分配,达到动态感知移动自组织网络物理拓扑变化和平衡网络负载的目的。仿真实验证明,新模型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环境,并且有效提高了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6.
牛新征  周明天  佘堃 《计算机应用》2008,28(7):1823-1827
在移动P2P网络中,部分自私的移动节点只是大量地消耗已有网络资源而不提供自己的资源。考虑到移动P2P网络的资源有限性以及部分节点具有自私行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协作激励机制。该机制根据移动节点的不同贡献大小来提供不同网络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鼓励了每个移动节点参与协作和共享。同时,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协作激励机制中的网络资源分配策略,并且证明了该协作激励机制的博弈存在一个稳定的纳什(Nash)均衡。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该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了移动节点间的协作,优化了整个网络的性能。同现有的协作激励策略相比,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率等。  相似文献   

7.
结合P2P技术和XML技术在挖掘网络上广泛分布的异构资源的优势,构建了一个基于XML的高效的P2P分布式网络资源检索系统,采用强大的全文检索开源工具包Lucene进行了实现,并对核心功能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客户端进行了延伸.本系统的设计和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网络上异构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融合网络中的异构P2P流媒体系统中具有多种终端、应用及节目类型,使得用户行为模式复杂,为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融合网络异构P2P流媒体系统稳定性增强策略。通过分析流媒体系统用户日志,确定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行为进行收集及拟合,进行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路由、资源信息维护及合作节点选择,提高了系统资源信息维护准确性及节点间数据合作有效性。使用真实系统日志驱动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桂林  李建华 《计算机应用》2007,27(8):1877-1880
在现有P2P应用和SIP协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P2P-SIP网络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P2P-SIP节点的实现机制。该设计采用P2P技术提高传统SIP网络的可靠性、自组织性,并解决了异构P2P SIP网络互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网络文献共享系统已经汇聚了海量的文献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访问量.随着数据量和访问量的攀升,网络文献共享系统的负荷日益沉重.用户常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问才能登录、查询、下载到自己所需参考的文献资料,而且下载到本地的文献常常混乱存储在本地,难以后续利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P2P网络的分布式文献库共享模型.该模型有效的利用P2P网络技术将网络文献共享平台服务器的巨大负载分担到常常处于资源闲置状态的网络边缘节点上,同时将用户终端节点上文献进行有机的组织,构成易于本地和异地检索的局部文献库,从而有效提升网络文献共享系统的性能,降低网络文献共享系统的维护成本.描述了基于混合P2P网络的分布式文献库共享模型体系架构、模块组成和工作流程,并重点阐述了一种新的基于chord的分领域多环机制.经实验验证,该机制有效的实现了组内和组间的节点间的文献资源定位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
吴佳炘  彭舰  张达平 《计算机应用》2009,29(4):1082-1086
介绍了Symbian平台及目前移动平台上已有的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分析现有移动P2P协议JXME,提出Symbian平台上的新型P2P资源共享模式,参考JXME进行了一系列改动和调整,包括中继的改进和Symbian端协议的重新实现,为Symbian平台搭建了相应的P2P协议JXTA-Symbian,最后对JXTA-Symbian的实现框架,特别是对Symbian手机端协议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Ad hoc sharing of resources by offering remote services through an appropriate infrastructure enables new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devices. However, the willingness of device owners to contribute resources to such applications remains low as long as they cannot control the amount of energy spent in sharin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energy-aware resource sharing among mobile devices of various kinds that comprises (1) energy-aware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remote service providers and (2) a generic energy estimator for forecasting and account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remote service call. To illustrate the benefit of (1), we show by simulation that the battery lifetime of devices running the framework can be extended up to 40% by service selection strategi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ergy cost of a requested service compared to energy-unaware (random) service selection. For providing the energy-related input for service selection, we present (2) a generic estimator that can be customized easily for different hardware-platforms by solving a linear equation system with coefficients derived from benchmark measurements. We present a prototype-based case study for three different platforms, the Nokia N810, the HTC Touch Cruise and the Samsung Galaxy S showing that for all of them the estimation error is below 10% for 90% of the service calls. Furthermore, measurements conducted with a 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ource sharing framework show that battery lifetime can in fact be extended by energy-aware service selec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僵尸网络作为大规模攻击活动的基础平台,严重威胁网络空间安全,从预测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在终端感知、身份识别和动态对抗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概括僵尸网络生命周期,总结P2P结构僵尸网络的脆弱点,建立P2P僵尸网络动态对抗模型,分析节点真实性判断和网络拓扑优化重构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攻击者视角提出一种新颖的动态自组织P2P僵尸网络模型DSBot。该模型在架构设计上可扩展至各类目标设备,通过基于可信度矩阵和真实性验证的节点安全性评估机制增强终端对抗性,并提出分阶段感染策略。借鉴无线自组网和多智能体的思路和方法,刻画节点属性多维表示和基于状态标识的动态网络框架,以此为基础设计O(Ni)更新算法、均匀连接算法和节点主动移除算法,并结合相应的初始化和调整机制提出网络自组织重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健壮性。其中,O(Ni)更新算法确保节点的可信度,均匀连接算法降低网络暴露风险,节点主动移除算法实时移除可疑节点。从平均等待时间、命令可达率、网络连接度和重构稳定时间等方面对DSBot模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DSBot模型在效率和韧性上可满足僵尸网络命令控制机制的基本需求。最后,从终端清除、命令控制服务器打击和命令控制过程等方面讨论了可能的防御策略。本文旨在通过预测新型僵尸网络模型来完善防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将智能手机设备加入基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资源共享系统中能够满足人们对资源共享的多样化、便利性、高频性、实时性、高效性等要求,但是该系统网络规模的扩张和网络节点互异性的加大,必将导致系统资源搜索效率的降低、冗余信息的剧增以及网络更加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兴趣和Q-learning的资源搜索机制。首先将节点根据兴趣相似度进行兴趣聚类,划分兴趣集,然后根据兴趣集中节点的能力值构建兴趣树,该结构避免了消息环路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冗余信息;在资源搜索中,兴趣树内采用洪泛算法转发消息,兴趣树之间采用基于Q-learning的消息转发机制,不断强化最可能获取目标资源的路径,查询消息优先在这些路径上传播。另外,针对“热点”资源问题,设计了自适应热点资源索引机制,减少了重复路径搜索,进一步减少了冗余消息量;针对节点失效的问题,给出了根节点冗余机制和捎带检测的策略方法,分别解决了根节点失效和普通节点失效导致的兴趣树的不完整性问题,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消息冗余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GBI-BI算法和Interest CN算法相比,所提搜索算法能够提高命中率,缩短响应时间,减少冗余信息,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最终解决了由于智能手机设备加入P2P网络导致的资源搜索效率下降、网络流量开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淼  陶飞  张玉军  李国杰 《软件学报》2011,22(10):2346-2357
P2P文件共享网络的信任评价机制正面临着各种恶意攻击,例如聚集反馈、合谋欺骗和虚假交易,严重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为了保护P2P文件共享网络,提出了一种高精度自适应声誉机制,简称AARep机制(accurate and adaptive reputation mechanism).经过分析发现,在信任评价系统中,除了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及网络应用覆盖广泛,网络服务与网络请求数量不断增多。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 的计算机资源,提供最大的网络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等网络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手段,在开发和使用上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平台相对独立,平台数据无法直接共享;移动节点的移动性导致网络的连通不稳定。本文在前人 基础上,提出一种轻量级的P2P 协议框架,通过JXTA 协议将不同的平台联系起来,同时对JXTA 框架进行简化,使它成为一个 能处理移动节点随机移动的轻量级框架。  相似文献   

17.
P-Promise借鉴人类社会个体间相互承诺并通过兑现承诺来实现公平交往的机制,通过定义承诺证书和一套协议原语,在P2P实体间建立公平的资源共享环以实现P2P公平资源共享.公平的资源共享环的建立过程就是对等实体承诺并不断兑现承诺的过程,不需要可信第三方、认证的身份、货币支付、对称存储关系等条件.承诺证书能够描述不同的资源,所以P-Promise可用于各种资源的共享.P-Promise不但可以用于各种普通计算机,而且适用于资源和计算能力都十分有限的移动设备.分析和实验证明,P-Promise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韦丽霜  宋伟 《计算机工程》2011,37(15):76-78
传统网络消息传播基于存储转发路由机制,网络节点对于网络消息不进行任何处理,网络编码理论允许节点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基于此,利用网络编码数据包能携带更多网络信息的特点,提出一种对等网络环境下的互惠资源共享方法,保证对等网络资源共享的高可靠性和鲁棒性,并通过仿真实验加以实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编码互惠资源共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